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志忠

作品数:10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痴呆
  • 3篇老年
  • 3篇老年人
  • 2篇早老性
  • 2篇早老性痴呆
  • 2篇ALZHEI...
  • 2篇CT
  • 1篇动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系统
  • 1篇动脉阻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性
  • 1篇眼震
  • 1篇药物疗法
  • 1篇育亨宾
  • 1篇运动功能障碍
  • 1篇震颤
  • 1篇震颤性麻痹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铁路总医...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马志忠
  • 4篇汤洪川
  • 4篇王鲁宁
  • 3篇卢文甫
  • 3篇朱明伟
  • 3篇于慧玲
  • 2篇李宁
  • 2篇贾建军
  • 2篇龙洁
  • 2篇李舜伟
  • 1篇向敬
  • 1篇周定标
  • 1篇魏世辉
  • 1篇张志萍
  • 1篇刘淑红
  • 1篇李宝民
  • 1篇王育琴
  • 1篇杨左廉
  • 1篇魏岗之
  • 1篇赵红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8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性痴呆的脑CT研究被引量:12
1994年
对43例血管性痴呆与同年龄组健康老年人的脑CT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间的脑室系统指数及白质疏松情况有显著性差异,血管性痴呆脑CT主要表现在中央性萎缩,白质疏松的发生率较健康老年人组高,血管性痴呆组中,左侧半球大灶性病损发生率高于右侧,小灶性病损最常见于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视丘。
汤洪川朱明伟于惠玲赵红马志忠李宁陈巨坤
关键词:CT老年人痴呆
健康老年人脑容量的计算机辅助CT面积测量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为了解健康老龄脑生理性改变,并为痴呆患者脑萎缩提供诊断依据,寻找敏感、实用的反映脑容量的测量方法。方法收集81名健康老年人的颅脑CT片,将它们放在摄像头下方,图像输入计算机后定好标尺即可用鼠标器划定被测面积,再输入计算机,得出具体数值。结果脑实质指数、第三脑室面积、鞍上池指数、干池比例、外侧裂指数和侧脑室指数的增龄性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老年人脑容量有明显的增龄性变化,包括幕下的小脑。脑室指标的变化比脑实质的变化更敏感,可作为重点检测的指标。
于慧玲王鲁宁马志忠刘海一赵芳启
关键词:老年人脑容量CT
Alzheimer病患者海马神经元退变与原位癌基因c-fos被引量:4
1996年
为探讨原位癌基因c-fos与Alzheimer病(AD)海马神经元变性的关系,我们以尸检人脑海马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老年组(此两组作为对照组)和Alzheimer病组,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海马神经元中原位癌基因c-fos信使核糖核酸(mesengerribonucleicacid,mR-NA)进行研究,并以图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海马神经元中c-fosmRNA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lzheimer病海马神经元中原位癌基因c-fosmRNA的着色面积和积分吸光度明显增加。提示原位癌基因c-fos的过度表达,可能在Alzheimer病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卢文甫汤洪川米瑞发米瑞发刘淑红刘淑红范明王鲁宁马志忠张笑明
关键词:早老性痴呆海马神经元C-FOS
老年期痴呆104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7
1996年
为研究老年期痴呆三种主要类型的诊断特点,对104例住院患者进行神经心理测试,脑CT扫描定量分析,部分患者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定量检查,并以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统计分析组间均值比用t检验或F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显示:老年期痴呆患者中常见类型为血管性痴呆(VD)、老年性痴呆(AD)及混合型痴呆(MIX)。①VD多有卒中史,急性起病,阶梯样进展,伴有神经功能损害,Hackinski评分>7分。脑CT扫描显示局灶性病灶,脑SPECT示局灶性血流减少。②AD常缓慢起病,逐渐进展,神经功能缺损轻,Hackinski评分<4分,脑CT扫描显示皮层萎缩明显,脑SPECT表现为双侧颞顶枕区(TPO)皮层对称性血流减少。③MIX兼有VD和AD二者类型的特征。老年期痴呆的诊断首先应确定有无痴呆;然后根据不同类临床类型的特点确定痴呆的类型,尽可能包括其类型诊断以利于治疗。
汤洪川朱明伟马志忠王振福于慧玲王鲁宁卢文甫李宁
关键词:痴呆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病与帕金森综合征(附六例临床病理报告)
1996年
目的Alzheimer病(AD)临床多合并帕金森综合征。报道6例经尸检证实的AD临床及病理资料,旨在为AD合并锥体外系受损的病因探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AD及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6例AD中有3例临床合并帕金森综合征,其黑质、蓝斑均有不同性质及程度的损伤,2例系非特征性色素细胞脱失伴胶质细胞增生,1例为球形体色素变性。结论AD合并帕金森综合征者多有黑质、蓝斑病变为其病理解剖基础,但病变性质多样化。
王鲁宁卢文甫贾建军朱明伟向敬马志忠汤洪川
关键词:早老性痴呆震颤性麻痹病理学
橘善宝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血栓形成的自身对照研究被引量:31
1998年
目的:验证橘善宝(血栓烷合成酶抑制剂)对改善急性期脑血栓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颈内动脉系统脑血栓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评价。结果:在自觉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两项中,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在生活能力评价中,生活自理不能由原来的53.4%下降为1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结论:橘善宝对改善急性期脑血栓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少,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范围。
赵利杰魏岗之王育琴王育琴马志忠李舜伟余慧贞
关键词:脑血栓形成运动功能障碍
阿米三嗪-萝巴新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评估阿米三嗪 萝巴新对缺血性卒中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缺血性卒中后 1个月患者 ,随机服用阿米三嗪 萝巴新或安慰剂每日 2片 ,共服 3个月。每个月随诊 1次 ,以巴氏指数 (BI)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NFDS)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作为疗效评估指标。结果  74例最终完成了 3个月随访 ,其中药物组 38例 ,安慰剂组 36例。巴氏指数在治疗后 1、2、3个月药物组均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在治疗第 1个月药物组 (6 7± 4 7)优于安慰剂组 (9 6± 6 8,P =0 0 34<0 0 5 ) ,第 2、3个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长谷川痴呆量表分在治疗 1、2、3个月均无显著性差异。阿米三嗪 萝巴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 9% ,安慰剂组为 2 7% ,主要表现为头晕、失眠 ,并不影响患者继续治疗。结论 阿米三嗪 萝巴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缺血性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李舜伟徐雁马志忠龙洁徐忠宝张茁李菁
关键词:阿米三嗪缺血性卒中疗效育亨宾
向侧共济失调轻偏瘫症
1988年
同侧共济失调轻偏瘫症(Homolateral Ataxic Hemiparesis简称HAH)于1965年首先由Fisher报道。至今搜集到国外报道38例,我院报道20例,共58例。其中资料较完整者49例。现就HAH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一、命名 1965年首先由Fisher和Cole报道的14例HAH患者,皆有一侧腿的无力和小脑性共济失调,没有面、舌瘫,上肢肌力正常或极轻度无力,当时命名为同侧共济失调和足的轻瘫(Homolateral ataxic and crural paresis)。1978年Fisher又报告3例患者,表现为一侧肢体的轻偏瘫,上肢亦受累,甚至其瘫痪程度重于下肢,故将本症命名为共济失调轻偏瘫症(Ataxic hemiparesis)。
马志忠杨左廉
关键词:共济失调轻偏瘫桥脑脑桥脑干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6例报告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 ,探讨如何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将微导管插入眼动脉或置于颈动脉内行眼动脉造影 ,将 10万~ 2 5万U尿激酶用 10 0ml生理盐水稀释溶解 ,间断手控推入眼动脉或颈内动脉 眼动脉起始部 ,行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 2 6例患者中 ,8例术后视力由术前光感或眼前数指恢复至 0 1以上 ,10例有中度增进 ,8例无明显好转。视力有所恢复的 18例中 ,发病至溶栓时间均在 8天以内 ,视力明显恢复的 3例中 ,2例是在发病 3天内溶栓。结论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明显疗效 ,溶栓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 ,溶栓治疗应尽早开始。
姜金利李宝民马志忠魏世辉周定标段国升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尿激酶溶栓
爱维治治疗老年脑梗塞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1995年
本文应用爱维治治疗老年人脑梗塞20例,收到满意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治疗组20例,全部为男性,年龄60~87岁,平均68.5岁;对照组20例,全部为男性。
马志忠何敬于慧玲朱明中贾建军李晖张志萍张信理
关键词:脑梗塞老年人爱维治药物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