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
- 作品数:50 被引量:181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超过12h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时间段行介入治疗的预后评价被引量:4
- 2014年
-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导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属其类型之一。本文通过对发病时间超过12 h的STE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行介入治疗,观察其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 纪军何胜虎徐日新陈述刘晓东汪华玲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CI药物治疗预后
- 药物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易再狭窄病变的应用价值
- 2006年
- 目的评估药物涂层支架(DES)对防治冠状动脉高危病变和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126例接受雷帕霉素或紫杉醇DES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为DES组,至少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前降支病变;小血管病变(直径≤2.5mm);靶病变再狭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和狭窄程度等因素相匹配的146例行普通支架(BMS)术的冠心病患者为BMS组,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等主要心脏事件(MACE)。结果DES组合并糖尿病、左前降支植入支架数均明显高于BMS组(P<0.01);DES平均内径较BMS显著为小(P<0.01)。MACE发生率DES组(6例,4.8%)显著低于BMS组(40例,27.4%)(P<0.01)。结论DES能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高危病变和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率,进而减少MACE的发生率。
- 顾翔徐日新谢勇何胜虎孙磊刘晓东屠莉莉陈述张薏杭菲李明辉
- 关键词: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心脏事件
- 脑利钠肽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关系的探讨
- 纪军何胜虎陈述谢勇刘晓东徐日新
- 宝石能谱CT胸部平扫对肺栓塞肺动脉内异常密度征象的探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急性肺动脉栓塞(PE)患者宝石能谱CT胸部平扫图像中肺动脉内异常密度的特征分析。方法收集本院经宝石能谱CT确诊的急性PE患者42例,对平扫资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其肺动脉密度,测量肺动脉内异常低密度的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碘基图、水基图。结果 42例确诊急性PE患者肺内出现异常密度13例,其中局限性密度减低10例,局限性密度升高3例,局限性低密度7例表现为能谱曲线平台型,2例表现为倒置型,1例较正常肺动脉能谱曲线低平,低密度充盈缺损碘含量(0.7±0.8 100μg/cm^3)较正常肺动脉(2.5±1.1 100μg/cm^3)碘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水含量(966.7±85.2mg/cm^3),较正常肺动脉内水含量(1094.3±80.8mg/cm^3)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动脉宝石能谱CT平扫的异常密度改变可能提示急性PE的存在,建议完善增强CT检查。
- 陈述何胜虎姜伦张晶
- 关键词:肺栓塞X线计算机
- 不同途径注射前列腺素E_1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早期介入治疗术的预后评价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冠脉和经外周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_1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早期(发病24 h以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疗效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36例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均于发病24 h内行早期PCI治疗。随机分为经冠脉注射组、经外周静脉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随访9个月,比较3组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或者慢血流的情况,住院期间和随访9个月期间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再发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比较PCI术后9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CI术中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为经冠脉注射组显著优于经外周静脉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经外周静脉注射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随访9个月后查超声心动图,LVDd为经冠脉注射组<经外周静脉注射组<常规治疗组(P<0.05)。比较LVEF,经冠脉注射组>经外周静脉注射组>常规治疗组(P<0.05)。总MACE发生率为经冠脉注射组显著少于经外周静脉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而经外周静脉注射组较常规治疗组有减少(P>0.05),3组均无死亡事件。结论对于NSTEMI患者早期PCI时,经冠脉内注射和经外周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_1,术中均能获得更好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经冠脉内注射可显著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 纪军何胜虎陈述徐日新刘晓东廖清池徐冰张晶张建秋
-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前列腺素E1
- 曲美他嗪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缺血和心率变异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症(NSTEACS)患者疗效及心率变异(HRV)的影响,评价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NSTEACS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氟伐他汀、美托洛尔等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总观察疗程为8周,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心率、血压、胸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每天含服次数、心肌缺血的范围及程度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进行疗效评定和HRV分析。结果:曲美他嗪组(有效率94.4%,显效率72.2%),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有效率65.8%,显效率36.8%)(P<0.05或P<0.01)。SDNN、SDANN、rMSSD、PNN50均升高,低频谱功率(LF)、低频/高频谱功率比值(LF/HF)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高频谱功率(HF)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有效改善NSTEACS患者心肌缺血及HRV。
- 张晶何胜虎陈述张薏严凤娣燕建峰赵福全徐遐华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曲美他嗪心肌缺血心率变异
- 经压力导丝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PCI患者超敏肌钙蛋白测定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经压力导丝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PCI患者超敏肌钙蛋白(hs-cTnT)测定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资料完整的冠心病患者86例(其中包括稳定型心绞痛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4例),术前检测hs-cTnT,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40%-70%,所有患者皆行压力导丝检测血流储备分数(FFR)。根据FFR值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PCI组。对照组:FFR〉0.75,药物保守治疗;PCI组:对FFR〈0.75,行PCI治疗,其中PCI组根据hs-cTnT值又分为hs-cTnT升高组(≥0.034 ng/ml)和hs-cTnT正常组(〈0.034 ng/ml)。计数PCI组中血管病变数及支架数,比较三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发生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靶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与hs-cTnT正常PCI组比较,hs-cTnT升高PCI组在冠状动脉双支或三支病变血管数(46.90%vs.33.30%)、人均支架置入数(1.8 vs.1.1)均增高(P〈0.05)。hs-cTnT升高(0.526±0.088 ng/m L)PCI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hs-cTnT正常PCI组和对照组(P〈0.05);而hs-cTnT正常(0.019±0.011 ng/m L)PC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 hscTnT检测联合FFR检查可以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且可预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张晶何胜虎徐日新陈述谢勇刘晓东纪军廖清池徐冰王雪飞孔令才
- 关键词:血流储备分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心脏不良事件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4年
- 陈述何胜虎
-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管成形术Q-T离散度
-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BIL)浓度变化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37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和非冠心病组(非CHD组),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CSS),检测空腹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CHD组TBIL、DBIL、IBIL水平低于非CHD组(P<0.01)。双变量分析显示TBIL、DBIL、IBIL与CSS呈负相关。TBIL、IBIL与TC、LDL-C呈负相关。结论:血清BIL水平与CHD程度呈负相关,低血清BIL水平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影响脂类代谢有关。
- 严凤娣何胜虎陈述张薏张晶燕建峰赵福全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清胆红素血脂
- 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177例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与卒中情况。方法调查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房颤患者30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情况、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INR值、华法林剂量、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情况,分析抗凝治疗的规范性及其与临床后果的关系。结果住院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2±11)岁,房颤类型以非瓣膜型房颤为主,占93.7%(282/301),58.8%的房颤患者采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4%接受NOAC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抗凝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0%vs 20.5%,P=0.025)。瓣膜型和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后INR达标(INR 2.0~3.0)的比率分别为15.8%和7.1%。结论为了达到更好的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效果,需进一步加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教育和监测。
- 严凤娣梅宏斌纪军徐冰张晶陈述何胜虎
- 关键词:房颤华法林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