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
-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我国食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及其对策
- 1988年
- 在概述我国海域主要的资源生物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在70年代中期以前,随捕捞力量的增加,我国海洋总渔获量增长较快;但此后,尽管捕捞力量仍继续增加,总渔获量增长缓慢。作者认为,过度捕捞、污染以及其他不利的环境因素变化是导致总渔获量缓慢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渔获量,应在加强海洋生态系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外海(包括远洋)资源,并着重发展海洋农牧化。
- 陈峰
- 关键词:生物资源过度捕捞增殖
- 厦门海区浮游桡足类卵形态与孵化率的研究被引量:11
- 1989年
- 在厦门海区,调查了19种常见的自由产卵的浮游桡足类卵型及其孵化率。发现卵有二种基本型:卵表光滑和具附属刺或鞘结构。卵的形态随种类而异,即使同种也常不同。卵径大小(D)似与产卵雌体大小呈正相关;而与海区水温(t)呈负相关,并可拟合为D=a·t^b。卵孵化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和卵型的相关与否则依种的不同而异,这可能与种群不同的生态适应性有关。
- 李少菁陈峰王桂忠
- 关键词:浮游桡足类孵化率
- 中华假磷虾碳氮收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新近孵化的卤虫(Artemia salina)为食物,观测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雌性成体、仔虾和后期带叉幼体的碳氮收支.实验表明摄食率随食物浓度的升高呈线性提高,成体未出现饱和现象,反映其较高的摄食潜力.呼吸率(碳消耗率)与碳的摄食率及同化率分别呈线性正相关,比动力作用分别为9%~16%(摄入碳)和10%~17%(同化碳)以后期幼体更小.总氮排泄率与氮的摄食率及同化率也分别呈显著正相关,但仔虾例外.排粪率随摄食率升高而提高,从而同化效率与摄食率无关,介于0.84~0.95.食物氮源是中华假磷虾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当摄食率低于10μg(mg·d)(千重)时,假磷虾呈负生长.同化的氮以排泄消耗为主,体质生长次之,而蜕皮损失最少.同化的碳也以呼吸消耗和体质生长居多,但随摄食率有变化,蜕皮损失最少.在成熟雌体,估算的生殖生长(碳、氮)比蜕皮损失略高.净生长效率随摄食率(及同化率)升高而升高.达一定值后,仔虾和后期带叉幼体净生长效率略有下降.
- 郭东晖李少菁陈峰王桂忠陈钢
- 厦门港中华哲水蚤碳氮收支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本文在分析厦门港中华哲水蚤元素组成基础上,研究其各项生理速率并估算碳氮收支.结果表明:摄食率与饵料含量呈线性相关,未发现饱和摄食.同化效率介于92%~96%之间,与饵料含量及摄食率无关.呼吸率与摄食率及同化率均呈线性相关,其SDA系数介于摄入碳量的9.3%(m/m)或同化碳量的9.9%(m/m).总氮排泄率随摄食率与同化率的提高而呈线性增加.随着摄食率的提高,分配给卵生产的能量也增多,二者呈线性相关.饵料中N含量是厦门港中华哲水蚤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当其对N的摄食率低于10.5×10^(-3)(m/m)/d时,动物“负”生长.
- 李少菁郭东晖陈峰林元烧陈钢
- 关键词:中华哲水蚤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系统浮游动物
- 海洋微型生物碳泵——从微型生物生态过程到碳循环机制效应被引量:25
- 2011年
- 微型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看不见的主角",在资源环境以及全球变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研究通过方法创新和大量现场调查,从一类特殊微型生物类群——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AAPB)入手,展开了微型生物生态过程与机制的系统研究,修正了国际同行AAPB计数方法的误差,获得了全球海洋AAPB的分布规律,解释了以往现场实测结果的分歧,澄清了以往理论上的偏颇认识;建立了包括不产氧光能利用途径的上层海洋碳循环模型,并通过大量现场实测揭示:细菌光能利用关系到海区碳循环的"源""汇"格局;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海洋碳循环机制,提出了"微型生物碳泵"理论框架,为全面认识海洋储碳机制、促进学科交叉、研发海洋碳汇奠定了基础.
- 焦念志骆庭伟张瑶张锐汤凯陈峰曾永辉张永雨赵艳琳郑强李彦玲
- 关键词:微型生物碳循环
- 歪水蚤产卵率的研究被引量:2
- 1990年
-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测定厦门海区三种歪水蚤的产卵率表明,右突歪水蚤最高,特氏歪水蚤次之,而钳形歪水蚤最低。右突歪水蚤的产卵率取决于温度的变化,且具显著的季节差异,其最大潜在产卵率与海区水温的变化呈线性相关;但特氏歪水蚤产卵率的季节变化及其温度效应不甚显著。这在维持种群数量上,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实验还表明,捕食率也影响了特氏歪水蚤的产卵率,但随温度而有变化。
- 陈峰李少菁
- 关键词:产卵率捕食率温度
- 厦门港歪水蚤数量的季节变化与滞育卵的研究被引量:9
- 1991年
- 在近岸河口区浮游生物群落生态的物质转换与能量流动过程中,同属多种并存的桡足类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占据着异质的时空,并导致了摄食生态灶的差异。新近研究还表明,在北温带沿(近)岸水域,浮游桡足类可以生产滞育卵,以适应其生活周期中不利的环境条件。Marcus还证实滞育卵的生产主要受温度和日光照期的变化所诱导,而其休眠维持与终了则受温度的影响。不过,较低纬度区的浮游桡足类是否也能生产滞育卵,报道尚不多。
- 陈峰李少菁
- 关键词:滞育卵水蚤
- 歪水蚤两种生理型卵的季节变化及其温度效应被引量:2
- 1992年
- 实验室观测表明,3种歪水蚤的卵皆覆以半透明外鞘,仅特氏歪水蚤生产一定数量的不孵的无鞘卵。特氏歪水蚤夏卵与滞育卵的外鞘形态不同,前者较窄(≤15μm)且折皱均匀,后者多宽而折皱不均匀,随其外鞘加宽,活力明显提高。在钳形歪水蚤,两种卵的形态无明显差异;而右突歪水蚤尚未发现能够生产滞育卵。歪水蚤卵型的复杂多变,可能与其能够生产两种不同生理型卵的遗传特性正相适应。在短至12小时和6天的驯养期内,右突歪水蚤所产卵的卵径和鞘宽均分别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及正相关,并随季节而异;这进一步表明动物对本海区温度季节性变化的适应。
- 陈峰李少菁
- 关键词:温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