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宝雯

作品数:55 被引量:516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溃疡
  • 9篇幽门螺
  • 9篇幽门螺杆菌
  • 9篇细胞
  • 9篇螺杆菌
  • 8篇粘膜
  • 8篇十二指肠
  • 7篇胃粘膜
  • 7篇结肠
  • 5篇十二指肠溃疡
  • 5篇寒热
  • 5篇寒热辨证
  • 5篇辨证
  • 5篇肠溃疡
  • 4篇原发性
  • 4篇褪黑激素
  • 4篇黏膜
  • 4篇胃癌
  • 4篇胃黏膜
  • 4篇抗体

机构

  • 26篇北京医科大学...
  • 17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香港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通化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9篇陈宝雯
  • 17篇贾博琦
  • 10篇王化虹
  • 9篇刘新光
  • 6篇刘正新
  • 6篇张学智
  • 6篇谢鹏雁
  • 5篇胡伏莲
  • 5篇纪保安
  • 5篇王洪涛
  • 4篇林兆鑫
  • 4篇谢竹藩
  • 4篇纪宝安
  • 3篇年卫东
  • 3篇林三仁
  • 3篇戴芸
  • 3篇王惠吉
  • 3篇梁文郁
  • 3篇张希全
  • 2篇徐玲

传媒

  • 7篇中华消化杂志
  • 5篇胃肠病学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国医刊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新消化病学杂...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7篇1998
  • 6篇1997
  • 4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大鼠慢性胃溃疡对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EGF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治疗后,对胃粘膜组织学及原癌基因cmyc基因及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EGF在溃疡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乙酸烧灼法制备溃疡模型.术后次日15只以西咪替丁100mg/(kg·d)sc治疗,6只以生理盐水治疗,14只及10只对照组大鼠以EGF10μg/(kg·d)sc治疗,共4wk.于实验的1wk及12wk分别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及原位杂交检查.结果EGF治疗后胃粘膜无异型增生出现.正常胃粘膜cmyc基因表达阴性,cfos基因表达弱阳性;治疗1wk后的溃疡边缘cmyc基因、cfos基因表达弱阳性.实验wk12溃疡治愈后胃粘膜cmyc基因表达阴性,cfos基因表达水平无升高.EGF作用正常胃粘膜后,cmyc基因,cfos基因表达水平无升高.结论外源性EGF长期作用于正常及溃疡状态胃粘膜后。
陈宝雯王洪涛王洪涛刘正新马清钧
关键词:胃溃疡表皮生长因子C-FOS基因
褪黑激素对大鼠远端结肠运动的影响
徐玲王化虹陈宝雯
关键词:结肠运动
文献传递
十二指肠溃疡寒热辨证与HP、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期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的寒热辨证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对80例急性期DU患者,根据辨证标准进行寒热辨证。对其中35例在胃窦部小弯侧距幽门5cm处,钳取粘膜组织作H...
张学智年卫东陈宝雯梁文郁刘耿信
关键词:寒热辨证十二指肠溃疡淋巴细胞亚群
兰索拉唑15mg与30mg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效果及其安全性比较被引量:5
1999年
为了比较兰索拉唑每日15mg与30mg两种剂量口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及安全性,对109例经内镜证实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随机分成15mg组(51例)和30mg组(58例)。剂量分别为每日15mg和30mg,疗程2~4周。于疗程结束后重复胃镜检查,2周溃疡愈合率15mg组为70.6%;30mg组为89.7%,30mg组明显高于15mg组(P<0.05)。4周溃疡愈合率15mg和30mg组分别为96.1%和98.3%,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d,7d,14d的疼痛累积缓解率15mg组分别为55.4%(22/39);82.1%(32/39);92.3%(36/39);30mg组分别为68.8%(33/48);91.7%(44/48);100%(48/48)。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异常。研究结果表明兰索拉唑每日15mg,30mg均为中国人十二指肠溃疡病安全有效范围,而30mg更能促进溃疡的愈合。
胡伏莲贾博琦陈宝雯陈宝雯陈寿坡林三仁袁申元
关键词:兰索拉唑十二指肠溃疡药物疗法
洛赛克对胃十二指肠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再探被引量:19
1996年
洛赛克对胃十二指肠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再探陈宝雯,JoanaH,林兆鑫,刘新光,胡伏莲,程自刚奥美拉唑(OemprazoleOme),商品名为洛赛克(Losec)其主要机制是抑制酸的分泌,本文作者在以往的试验中已证实Ome可增加胃粘膜血流(GMBF)[...
陈宝雯JOANA H林兆鑫刘新光胡伏莲程自刚
关键词:洛赛克胃十二指肠粘膜
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弱刺激剂预防胃损伤和缺血是通过前列腺介导的被引量:6
1994年
观察自体有效物质前列腺素(PGs),对基础血流和限制胃粘膜血流(GMBF)供应后修复的影响,及其抑素(消炎痛)对它的逆转作用。结果显示:(1)在胃粘膜表面预先给予一种刺激剂,可预防随后给予的损伤剂,表明细胞具有适应性保护作用;(2)维持正常的GMBF,可能是通过内源性PGs的调控;(3)消炎痛既是自体有效物质的抑制剂又是致溃疡剂,其作用可能是抑制内源性PGs的合成;(4)组织损伤后GMBF的恢复,可能通过内源性PGs的调节以及它们的化合物在溃疡治愈中的作用。结论: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是通过内源性PGs介导的。
陈宝雯林兆鑫曹之宪许伟武陆照棠
关键词:消炎痛胃粘膜损伤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胃粘膜血流
消化性溃疡的寒热辨证及复方中药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的生物基础研究
张学智李超波梁文郁杨晋翔李宁丰胜利陈宝雯年卫东纪宝安
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证实中医寒热辨证及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有良好的效果,但缺乏生物学基础支持。该研究对消化性溃疡病的中医寒热辨证证型及不同复方中药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治疗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寒...
关键词: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复方中药
幽门螺杆菌培养上清液对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的代谢产物在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方法 :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培养产毒Hp菌株NCTC116 37,然后提取上清液 ,用浓缩上清液 (concentratedbrothculturesuper natant,CCS)灌鼠胃。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请胃泌素 ,用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avidin/ perosidase)法检测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 ,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的表达。结果 :灌服CCS组与对照组比较 ,胃黏膜PCNA标记指数阳性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 ,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灌服CCS组有 4/ 8阳性 ,对照组无 1例阳性 ;血清胃泌素升高 ,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产毒Hp培养上清液可以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 。
刘正新陈宝雯杨桂彬李江贾博琦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上清液胃黏膜上皮细胞细胞增殖放射免疫法
手术治疗胰腺癌195例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胰腺癌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目前诊断及治疗均较困难.本文对我院1977~1995年的195例病例的手术情况作了分析,以期提高对胰腺癌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纪保安陈宝雯王洪涛贾博琦
关键词:外科手术胰腺癌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窦炎症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致十二指肠溃疡时胃窦炎症和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择 4 8例有不同程度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 ,用组织学方法评定胃窦炎症程度 ,同时测定胃粘膜内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IL 8、TNFα、MPO、MDA的含量均与胃窦粘膜的炎症程度和Hp感染的强度呈正相关 ,IL 8、TNFα、MPO、MDA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而IL 6与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中 ,炎症因子可能为联系Hp相关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关键因素。
刘正新纪保安陈宝雯贾博琦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胃炎幽门螺杆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