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解贺
- 作品数:131 被引量:321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30例颅咽管瘤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5例(83.3%),近全切除3例(10.0%),大部切除2例(6.7%)。垂体柄保留者19例(63.3%),切断4例(13.3%),不能鉴别7例(23.4%)。本组术后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尿崩症3例(10.0%),脑脊液鼻漏3例(10.0%)。结论术前通过影像资料评估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垂体和视交叉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获得较好的肿瘤切除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 裴喜乐郝解贺
- 关键词:颅咽管瘤显微手术
- GST-π与MGMT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0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在星形细胞瘤病变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脑星形细胞瘤病变组织中GST-π与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43例星形细胞瘤中GST-π与MGM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和58%,MGMT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的大小无关,GST-π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有关,在高龄组患者的表达显著高于低龄患者组(P<0.05)。GST-π在<3cm组患者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3cm组患者(P<0.05)。结论GST-π与MGMT蛋白的表达随着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率显著增高,提示它们可作为星形细胞瘤的标志物。GST-π与MGM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共同参与烷化剂耐药的过程。
- 吴恒浩郝解贺万大海
-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MGMT蛋白
- 颅内巨大硬膜外表皮样囊肿二例被引量:2
- 2009年
- 例1 男,34岁。间断性头痛半年入院。查体:神清语利,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左颞部类圆形低密度影;MRI示左颞部长T1,长T2类圆形信号影,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脏层包膜强化明显(图1)。术前考虑左颞先天性肿瘤,但不排除陈旧性血肿。入院后行额颢开颅,肿瘤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颅骨受压变薄,周边骨质增生,大小9cm×6cm×5cm,肿瘤包膜菲薄,呈灰白色,囊内容物呈豆腐渣状。术后病理确诊为表皮样囊肿。
- 陈来照万大海仝海波刘跃亭范益民郝解贺
- 关键词:表皮样囊肿硬膜外先天性肿瘤颅内颅骨内板肿瘤包膜
- 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分析探讨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采用颞下经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29例,枕下入路6例,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残余肿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22例,次全切9例,大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的手术,选择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应用神经内镜探查术野中难以发现的病灶的死角,仍能发现并切除肿瘤残余,提高切除率。
- 王永红仝海波孙之洞郝解贺
- 关键词:表皮囊肿小脑脑桥角显微外科手术内窥镜检查
-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体会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5年—2012年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出血、动脉瘤术后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共38例。腰大池持续引流3d^10d,最长14d。结果全部患者效果明显,血性脑脊液全部消失,无再出血,无感染,仅1例慢性脑积水行分流术。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简单、微创、安全、有效、价廉。
- 张孝武姚伟万大海郝解贺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中心静脉导管
-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PNSH)患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共685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的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预后资料。结果23例出血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的患者在SAH发作时均无意识丧失,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所有患者的Hunt和Hess分级均为级或级。无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结论PNSH临床表现平稳,放射学检查独特,恢复期短,预后良好,无再出血及脑缺血。正确诊断PNSH,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重复脑血管造影。
- 王宏勤郝解贺范益民李宝玉毛伯镛武志峰
- 关键词: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造影
- 早期微创综合疗法与传统外科治疗脑出血的比较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总结近年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采用早期(6h内)微创手术及术后服用自行研制的纯中药制剂脑卒中Ⅰ号的综合疗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脑出血病人120例,入院后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在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后,行常规西医内科治疗。对照2组在行早期微创外科脑血肿清除术后,仅行常规西医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早期微创外科血肿清除术后,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纯中药制刑脑卒中Ⅰ号,服用1个疗程20d。治疗20d、40d后进行疗效评价及病人术后3个~12个月根据日常生活(ADL)能力进行随访结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和显效率为83.7%,对照1组的总有效率为44.4%、显效率为38.9%,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为70.7%、显效率为63.4%.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3组中ADL1-ADL3级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8.1%、53.8%、76.2%,进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6h)实施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效果优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加用脑卒中Ⅰ号制剂结合早期微创手术的综合治疗脑出血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 范益民邢守光刘晓东王宏勤刘祚汝陈来照郝解贺
- 关键词:脑出血手术治疗
- 脑脓肿44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张文瑜黄忻涛郝解贺
- 关键词:脑脓肿感染性疾病医务工作者细菌侵入卫生条件
- 面神经F波辅助监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4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全切除听神经瘤并保留面神经功能的方法和术中鼻肌F波辅助监测技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了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用鼻肌F波、TriggeredEMG和OnlineEMG三种技术联合监测的46例听神经瘤手术的治疗结果。对术中各监测指标与术后1d和6个月面神经功能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鼻肌F波与OnlineEMG监测的趋势性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45例(97.83%),次全切除1例(2.17%),术后死亡1例(2.17%),2例发生脑脊液漏(4.35%),保守治愈。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7.83%,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随访:优良75.56%,中等22.22%,差2.22%。术中鼻肌F波与OnlineEMG监测对结果判定的完全一致率为52.17%,基本相符率为45.65%,完全不一致率为2.17%(X2趋势6.113,P〈0.05)。术中鼻肌F波监测结果与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K=0.429,P〈0.001)。肿瘤切除后TriggeredEMG监测面神经脑干端/内耳门端刺激电流阈值比和最大波幅比与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也有较好的一致性(K=0.576,P〈0.001;K=0.595,P〈0.001)。结论术中鼻肌F波与OnlineEMG和TriggeredEMG监测在术中判断和术后面神经功能预测上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应联合使用。
- 朱权袁贤瑞范益民刘尚明郝解贺刘跃亭王绍梁
- 关键词:听神经瘤显微手术面神经保护
- 小骨瓣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14例报道
- 2005年
- 目的探索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根治性切除的手术入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4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小骨瓣经纵裂显微外科手术,肿瘤最大径4.2cm^5.7cm。结果肿瘤全切11例,大部切除3例。全部病例术后无脑脊液漏,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小骨瓣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对脑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全切率高的手术方法。
- 郑安潮梁建涛薛乃照仝海波郝解贺孙之洞
- 关键词:小骨瓣纵裂入路显微外科垂体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