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蓉
-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男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一例
- 2017年
- 患者,男,48岁,以"间断发热1年半,发现肾功能异常1周"为 主诉,于2016年1月4日入院.患者18个月前出现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5 ℃,伴乏力、头 痛、四肢肌肉疼痛,间断口服波尼松,体温控制欠佳.1周前因乏力加重至门诊查肌酐308 μmol/L,门诊以"肾功能衰竭"为诊断收入科.
- 周雨聪于露苟蓉郭园园唐琳
- 关键词: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体温控制肾功能异常肾功能衰竭间断发热反复发热
- 多靶点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本研究主要是观察多靶点治疗方案对难治性IM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难治性IMN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多靶点治疗组23例,环磷酰胺(CTX)组22例。多靶点治疗组:他克莫司(FK506)起始量为0.05 mg/(kg·d),24 h血药谷浓度维持在3~6 ng/ml,吗替麦考酚酯(MMF)起始量为1.0 g/d;CTX对照组:CTX 100 mg/d,口服3个月(总剂量9 g)。糖皮质激素:强的松0.5 mg/(kg·d),8周后根据复查指标调整剂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和血肌酐等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多靶点组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为75%(15例),CTX组缓解率为40%(8例),两组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多靶点治疗在难治性IMN患者中安全有效,但其长期疗效及复发率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 李莉郭园园苟蓉李秋红杨自君王刘伟唐琳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多靶点治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
- 糖尿病肾病合并反复Ⅳ型肾小管酸中毒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0年
- 黄佑群苟蓉付平刘芳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远端肾小管酸中毒高血压肾病肾脏损害RTA
- 124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初诊情况与其预后分析
- 刘芳付平黄佑群苟蓉
- 过敏毒素C5a及C5a-C5aR途径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 刘芳付平黄俊苟蓉
- 肾脏疾病与补体研究相关热点
- 2010年
- 黄俊刘芳苟蓉
- 关键词:肾疾病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 糖尿病肾病合并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二例
- 2010年
- 1病例介绍
例1女,59岁。20年前于当地医院经检查诊断为"糖尿病",未接受正规治疗。9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4年前出现双下肢麻木、视物模糊。
- 黄佑群苟蓉刘芳付平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双下肢水肿双下肢麻木视物模糊
- 1242例糖尿病肾脏疾病住院患者初诊时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初次诊断时的临床情况,分析DKD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期间首次诊断为DKD的1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情况。总结我院DKD患者初诊时的情况,多因素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42例初诊时处于Mogensen分期Ⅳ期或V期的患者占77.2%,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者占24.8%,其中,36.6%患者Scr〉176.8μmol/L。对初诊时为Ⅲ、Ⅳ或V期的病例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3组间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白蛋白、Scr、伴随疾病指数(Charlson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白蛋白、Scr、并发心脑血管疾病、Charlson指数均为DKD死亡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57、0.908、1.002、2.006、1.371),而与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等无相关。上述危险因素在416例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随访患者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初诊时的血白蛋白水平与未透析DKD患者存活时间相关(P=0.003)。162例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总体预后差,平均存活时间(距首次住院诊断为DKD)短,为1.2145年。结论我院DKD患者初诊时机较晚,大部分已处于Ⅳ期或V期,且病情重、多并发其他疾病。年龄、白蛋白、Scr、心脑血管疾病、Charlson指数为死亡危险因素,而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等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初诊时白蛋白水平与患者存活时间相关。早期诊断并积极干预DKD相关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极其重要。
- 黄佑群刘芳苟蓉吴敏臧丽付平
- 关键词:糖尿病肾疾病预后
- 以肺栓塞为首发表现的年轻肾病综合征1例
- 2014年
- 患者男,17岁,因“水肿、少尿4天.胸闷、呼吸困难3天”于2012年5月1日入院。患者人院前4d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少尿、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前3天因打篮球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突然晕厥,醒后持续性胸痛,深吸气加重。
- 杨自君陈凤梅苟蓉唐琳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首发表现肺栓塞双下肢水肿痰中带血持续性
- 肾损伤分子1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研究肾损伤分子1(KIM-1)与高糖环境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自噬的关系,探讨KIM-1参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分五组:(1)对照组(D-葡萄糖5.6 mmol/L);(2)高渗组(D-葡萄糖5.6 mmol/L+D-甘露醇24.4 mmol/L);(3)高糖组(D-葡萄糖30 mmol/L);(4)高糖+KIM-1siRNA组;(5)高糖+siRNA对照组。分别于培养8h、16h、24h进行测定。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KIM-1、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l轻链3Ⅱ型(LC3Ⅱ)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KIM-1、LC3ⅡmRNA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KIM-1、LC3Ⅱ蛋白及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细胞内自噬体形成数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多(P<0.05)。与高糖组相比,KIM-1 siRNA转染组细胞KIM-1、LC3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自噬体形成数量减少(P<0.05)。结论:下调KIM-1的表达能显著抑制高糖条件下肾小管上皮细胞LC3Ⅱ的表达和自噬体的形成,提示KIM-1可能通过调控高糖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参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 陈军童苟蓉邢玉荣王刘伟王瑞强唐琳
-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肾损伤分子1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