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畅如
-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肥大细胞瘤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初步探索应用环磷酰胺预处理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以C57/BL/6鼠(B6鼠)为供鼠,B6D2F1鼠(F1鼠)为受鼠,将F1鼠随机分为a GVHD组(Ⅰ组)、肿瘤组(Ⅱ组)和空白组(Ⅲ组),Ⅰ、Ⅱ组均于allo-HSCT予环磷酰胺300 mg/m2·d-1,d-5^-3腹腔注射,Ⅲ组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预处理后,Ⅰ组F1鼠经尾静脉注射肥大细胞瘤P185细胞(白血病细胞)、B6鼠的骨髓、脾脏细胞三者的混合液,Ⅱ组小鼠注射肥大细胞瘤P185细胞,Ⅲ组注射等体积的RPMI-1640培养基,随后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及a GVHD发病情况。结果:环磷酰胺预处理后,Ⅰ组小鼠均出现a GVHD,其中4只死于a GVHD,8只存活且a GVHD临床评分1~6分,小鼠出现皮肤受损、耸毛等表现,病理表现为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Ⅱ组小鼠于第18天内全部死亡,出现后肢的麻痹等表现,病理表现为大量的肿瘤细胞浸润肝脏;Ⅲ组小鼠全程活泼好动,无异常。结论:肥大细胞瘤小鼠allo-HSCT应用环磷酰胺预处理,建立a GVHD动物模型是可行的,且操作简单,对人、动物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 陈伟红罗畅如谢媚杜新张巧霞楼瑾卓家才蔡云史敦云刘焕勋冯春锐张晓翰翁光样
- 关键词:环磷酰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动物模型
- 脂质体多柔比星强化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效果观察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脂质体多柔比星强化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20例应用脂质体多柔比星强化预处理方案allo-HSCT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移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白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7 d(13~23 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22.5 d(最短13 d,最长>90 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慢性GVHD分别有2例和1例;出血性膀胱炎8例,EB病毒血症15例,巨细胞病毒血症8例,败血症1例,急性肝损伤1例,真菌性肺炎2例。中位随访31.7个月(0.8~53.8个月),1例患者移植后第25天发生颅内感染而死亡;3例患者随访期内复发,其中2例死亡;其余16例患者随访期复查均为100%供者基因。结论脂质体多柔比星强化预处理方案allo-HSCT治疗白血病效果较好,提高预处理强度未增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EB病毒、巨细胞病毒血症发生率虽然较高,但积极治疗后均好转。
- 张晓瀚杜新蔡云汪鹏程罗畅如李晓清
- 关键词: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多柔比星
- 血液透析治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 提供了血液透析系统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组合,在制备治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系统的用途。血液透析系统可以是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提供了药物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后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无效的挽救性治疗,能够有效并...
- 陈伟红万晓春黄舒铭杜新罗畅如周文钰婧
- 国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健康供者造血干细胞的临床观察
- 2018年
- 目的:观察国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32名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4-11月期间32名健康供者应用G-CSF 5~10μg/(kg·d)连续5 d皮下注射,若第4天白细胞低于30×10~9/L,第4.5天开始采集前2 h加用G-CSF 5μg/kg皮下注射,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若采集数量不够,第5.5天再采集1次。观察供者动员前后血常规的变化和采集造血干细胞结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动员后第4.5天白细胞明显高于动员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名供者均成功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8.5(3.17~20.95)×10~8/kg、CD34^+6.43(2.15~17.5)×10~6/kg,其中4名供者需采集2次,余28名供者均采集1次。10名供者出现腰背部酸痛,3名出现乏力,均能耐受;4名供者采集过程中出现口唇、四肢麻木,予静滴钙剂后均缓解。结论:所有供者经G-CSF动员后均可成功采集,并能耐受其不良反应,可替代进口G-CSF供临床使用。
- 罗畅如陈伟红李明杜新
- 关键词:动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
- 赛格力与惠尔血动员健康供者造血干细胞效果的比较
- 2018年
- 目的:回顾性比较国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赛格力与进口G–CSF惠尔血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方法:供者应用赛格力或惠尔血4.2~12.8μg·kg^(-1)·d^(-1)连续5 d皮下注射,若第4天白细胞低于30×10~9·L^(-1),第4.5天开始采集前2 h加用G–CSF 5μg·kg^(-1)皮下注射,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若采集数量不够,第5.5天再采集1次。并观察供者动员、采集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赛格力组与惠尔血组所用剂量,分别为(7.6±1.6)μg·kg^(-1)·d^(-1),(5.4±0.7)μg·kg^(-1)·d^(-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赛格力组与惠尔血组动员后白细胞均升高,分别为(43.3±11.1)×10~9·L^(-1),(45.1±7.5)×10~9·L^(-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赛格力与惠尔血对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影响,赛格力组有2例供者需采集2次,两组结果分别为采集物单个核细胞(MNC)·kg^(-1)(9.3±4.4)×10~8·kg^(-1),MNC·kg^(-1)(8.9±6.2)×10~8·kg^(-1);CD34^+·kg^(-1)(6.9±5.3)×10~6·kg^(-1),CD34^+·kg^(-1)(8.3±7.3)×10~6·kg^(-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动员剂对供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赛格力动员效果略差于惠尔血,但通过增加赛格力剂量、采集干细胞次数,两者均能成功的动员健康供者。赛格力能可靠用于健康供者的动员。
- 罗畅如陈伟红李明杜新楼瑾蔡云汪鹏程张晓瀚
-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
- 培门冬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处理方法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应用培门冬酶方案对3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在培门冬酶治疗前ld及治疗后4、9、14d,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监测,并对纤维蛋白低于1.0g/L的患者输注适量的冷沉淀。结果33例患者经培门冬酶治疗后,31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占93.9%),以FIB下降为主:除治疗后4dP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T、AFTT、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输注适量冷沉淀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皮肤散在瘀斑,其余患者未见明显出血现象。治疗后2周FIB逐渐恢复,但仍未达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培门冬酶时需密切定期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培门冬酶对FIB影响明显,必要时补充冷沉淀治疗。
- 罗畅如陈伟红杜新蔡云蔡力生张晓瀚
- 关键词:培门冬酶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冷沉淀
- 为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输注后CCI值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对应抗原方法及HLAMatchmaker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在提升血小板输注后校正增加值(CCI)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PRCA法完成51例IPTR患者的7807次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判断其免疫反应阴/阳性结果。采用Luminex单抗原流式微珠法检测患者的HLA-I类抗体,获得不同特异性抗体对应HLA-I类抗原MFI值,并将其分组及分级,强阳性组(MFI>4000,1级)、中阳性组(1000中阳性组>弱阳性组)。强阳性和中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弱阳性位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设置强阳性组为相应特异性HLA位点对应抗原1级规避阈值,中阳性组为2级规避阈值,弱阳性组为3级规避阈值,在供者血小板紧缺情况下,可以不需要规避弱阳性组。规避1和2级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及选择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血小板供者策略,24 h内CCI值均>4.5×109/L,均可获得临床血小板输注有效。结论:在为IPTR患者选择HLA-I类相容性供者时,分级规避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综合选择供受者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经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确认为阴性结果的供者选择策略,对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计数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 高素青徐筠娉罗畅如李大成彭龙刘通邹琼彩
- 关键词:血小板人类白细胞抗原表位HLAMATCHMAKER
-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血浆miR-15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miR-155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第0、第7、第14、第21及第28天的血浆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miR-155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4、IL-7、IL-10的含量。结果:miR-155在移植后第7天开始逐渐升高,到第28天时升高明显,患者移植后不同时间点miR-155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o-HSCT后不同时间点IL-4、IL-7、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lo-HSCT后miR-155较IL-4、IL-7、IL-10水平变化出现早,可作为早期诊断和预测a GVHD的无创性生物标记物。
- 谢媚罗畅如陈伟红杜新蔡云李玉珠冯春锐刘焕勋卓家才李明张巧霞楼瑾
-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造血干细胞移植MI
- 血液透析滤过处理CAR-T治疗后IL-6受体抑制剂治疗无效的3~4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3例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处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免疫疗法后IL-6受体抑制剂治疗无效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经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托珠单抗治疗无效的3~4级CRS并接受HDF治疗的3例患者,包括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例.结果患者在HDF治疗结束后12h内临床症状(体温、血压、血氧)缓解,细胞因子IL-6、IL-10、TNF-α、INF-γ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随访3个月未发现HDF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HDF控制CAR-T细胞治疗后托珠单抗治疗无效3~4级CRS安全可行.
- 陈诗彧陈伟红万晓春杜新罗畅如李晓清张晓瀚
-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
- 蛋白酶体抑制剂同类药物转换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I)硼替佐米同类药物转换为伊沙佐米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转换组(23例)和硼替佐米组(40例),两组均以含硼替佐米的方案为一线治疗方案,转换组患者因不耐受硼替佐米不良反应转换为伊沙佐米,硼替佐米组患者未进行药物转换。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无进展生存(PFS)的差异。结果转换组患者进行同类药物转换前总有效率(ORR)为95.7%(22/2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52.2%(12/23);转换后ORR为95.7%(22/23),≥VGPR率为82.6%(19/23);硼替佐米组ORR为90.0%(36/40),≥VGPR率为72.5%(29/40),两组患者ORR及≥VGPR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424;χ^(2)=0.82,P=0.364)。转换组接受PI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9个,中位PFS时间未达到;硼替佐米组接受PI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7.5个,中位PFS时间为30.0个月(95%CI 19.1~40.9个月),两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硼替佐米组中,12例因不良反应停用硼替佐米,其中位PFS时间20.0个月(95%CI 12.6~27.4个月),转换组与硼替佐米组停用PI患者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转换组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21例(21/23,91.3%),≥3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0%(3/23);硼替佐米组发生周围神经病变22例(22/40,55.0%),≥3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5/40)。结论对于初治MM患者,硼替佐米转换为伊沙佐米能提高缓解深度,减少因停用PI导致的复发。
- 彭浩宇游伟文李晓清罗畅如张晓瀚翁光样范憬超陈诗彧文冰冰杜新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蛋白酶抑制药硼替佐米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