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越来越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21世纪初启动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新的核心计划——气候与冰冻圈计划(Climate and Cryosphere,CliC),使得冰冻圈研究成为国际热点的标志。由于青藏高原冰川积雪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地质灾害常发的特殊性,近年来中国、印度、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部署了一系列研究计划和研究项目,发表了大量的青藏高原冰川、积雪和地质灾害空间观测机理与应用的论文。通过文献计量分析这些论文可以反映出国际上青藏高原冰川、积雪与地质灾害空间观测研究的进展和发展态势。以SCIE中检索到的2000-2015年间与青藏高原冰川、积雪与地质灾害空间观测研究相关的论文、研究综述和学术会议论文等相关文献为基础,分析了国际地球关键带研究的总体研究概况、主要研究主体(国家和机构)分布和不同时期的研究主题和热点、学科领域分布、研究合作及未来发展态势等特征。
2013年10月,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KNMI)基于欧洲板块观测系统(EPOS)、加强美国和欧盟环境基础设施研究领域之间的合作(COOPEUS)、欧洲地震风险评估和减灾基础设施研究网(NERA)和欧洲地震学观测和研究设施(ORFEUS)项目的研讨会,发布了题为《欧洲地球科学路线图:下一代地球物理研究的基础设施》(A roadmap for earth science in Europe:the next generation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infrastructures)的报告。本文对报告提出的欧洲地球物理研究基础设施未来建设规划框架进行了归纳,以期对我国的相关工作给予借鉴。
光释光(OSL)测年被提出30年以来已经发展成为第四纪研究中最被认可的测年技术之一。但是,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态势尚不明晰。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和UCINET软件对Web of Science的SCIE数据库中收录的发表于1985-2015年的OSL测年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分别从研究论文总量变化情况、研究力量分布、研究热点方向及我国光释光测年研究主要特征这4个维度对OSL测年研究国际态势及我国发展现状进行了讨论,并对我国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