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平彦

作品数:18 被引量:6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曲霉
  • 5篇DSRNA
  • 5篇病毒
  • 4篇真菌
  • 4篇真菌病毒
  • 3篇疫菌
  • 3篇同源性
  • 3篇小麦
  • 3篇栗疫菌
  • 3篇基因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电泳
  • 2篇低毒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杂种
  • 2篇质粒
  • 2篇丝核菌
  • 2篇青霉属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作者

  • 18篇梁平彦
  • 8篇陈开英
  • 6篇周淑敏
  • 4篇刘宏迪
  • 3篇全勇
  • 2篇张剑冰
  • 2篇孙良武
  • 2篇曹旭
  • 2篇阮力
  • 2篇梅汝鸿
  • 2篇巴峰
  • 2篇田颖川
  • 2篇莽克强
  • 2篇吴晓军
  • 1篇计平生
  • 1篇金奇

传媒

  • 7篇微生物学报
  • 3篇病毒学报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病毒学杂志
  • 1篇真菌学报
  • 1篇森林病虫通讯
  • 1篇86年首届全...
  • 1篇第三届全国真...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 5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6
  • 1篇198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全蚀病菌病毒的研究被引量:1
1984年
自山东泰安及烟台地区的小麦全蚀病菌中提取到两种类型颗粒,一类是球形至多边形的病毒颗粒,直径在22~45毫微米之间,多数为27~32毫微米;另一类是棒状颗粒,长度为40~185毫微米×16毫微米,平均108×16毫微米,提取的球形病毒具有核蛋白的典型吸收光谱,最大和最小吸收值的波长分别在260毫微米和240毫微米,A260/240=1.24,A260/280=1.62。以烟台株病毒制备的抗血清,分别与烟台及泰安株病毒在琼脂免疫双扩散中作用均产生沉淀线,表明二者具有共同的血清型。烟台株病毒经苯酚抽提后的核酸样品最大吸收波长是260毫微米,最小是230毫微米,经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为两条迁移率相近的带,表明此病毒有两个基因片断,在分类上属于需要两个dsRNA片断才能复制的等轴dsRNA真菌病毒。其外壳蛋白经测定含分子量70,000的多肽。从浙江、湖北等11个省(市)的12株全蚀病菌中均提取到了病毒,比较了各菌的菌落颜色,生长速度和病毒浓度。
梁平彦陈开英
关键词:抗血清小麦全蚀病菌酚抽提溶剂精制外壳蛋白
真菌病毒研究和分类的进展
梁平彦
关键词:真菌病毒
棉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中的一个dsDNA病毒
1993年
自从1962年Hollings在栽培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中发现第一例真菌病毒以来,迄今已在100多种真菌中发现了病毒,多数含双链RNA基因组。1972年Bozarth报道在R.solani中发现病毒,但未报道该病毒的理化性质。1975年Finlker在R.solani的一个强致病力菌株中分离到双链RNA病毒,它含3个组分dsRNA。
张剑冰梁平彦
关键词:立枯丝核菌真菌病毒DSDNA
我国和欧美洲栗疫菌低毒株dsRNA同源性比较被引量:9
1994年
在发现我国栗疫苗(Cryphonectria parasitica=Endothia parasitica)含dsRNA低毒力菌株基础上,分别以国内菌株EpC140和EpC32、欧洲低毒株Ep713的dsRNA为探针,同欧洲、美洲及亚洲低毒力菌株ds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表明亚洲株同欧洲株之间有序列同源性,同美洲株之间无序列同源性.
全勇梁平彦陈开英周淑敏
关键词:栗疫菌同源性DSRNA
苏云金芽孢杆菌δ-内毒素基因穿梭质粒的构建被引量:6
1996年
在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已对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破坏作用,同时有不少害虫也逐渐产生抗药性从而引起某些害虫的大流行,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应用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Bt基因)可构建具有抗虫作用的抗虫工程菌,这样通过拌种或植物叶面喷雾可达到快速、经济、有效的防治虫害的目的。国际上抗虫工程菌研究应用很快,如美国将BI基因转入到一种正常情况下定居在植物组织中的棒杆菌,将这种工程菌拌玉米种子,这样随植物生长该菌在植物体内大量繁殖,当玉米螟在茎和叶取食时,即因食用表达苏云金杆菌毒蛋白的工程菌而死亡。 田颖川等已克隆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内毒素基因CryIA(b)和CryIA(c)。本文将Bt基因CryIA(c)插入到大肠-枯草穿梭载体pBE-2中构建成Bt毒蛋白基因穿梭质粒pAMY,利用电穿孔法转人大肠杆菌DH5a,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BR151,IA511,野生型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a-47,短芽孢杆菌B.brevis A-5和枯草芽孢杆菌90-8,获得了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工程菌克隆。
孙良武梁平彦田颖川莽克强巴峰梅汝鸿
关键词:苏云金芽孢杆菌穿梭质粒农药
棉立枯丝核菌的dsRNA与致病力的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对我国北方棉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18个分离物进行了 dsRNA 的检测和致病力比较,可见:(1)dsRNA 以高频度(16/18)存在于各分离中;(2)各分离物的dsRNA 有明显不同的电泳图谱,有1—8个片段,分子量自0.94—4.8×10~6道尔顿;(3)同地区土壤中分离物常有相同的 dsRNA 片段;(4)以弱致病力分离物 BAU-2的【γ-^(32)P]ATP末端标记 dsRNA 为探针与16个分离物 dsRNA 进行分子杂交,只有3个分离物有强的同源性,Northern 转移杂交表明同源核苷酸在1.15×10~6的片段;(5)变性电泳示丝核菌的dsRNA 泳动率有减慢现象,从而提出环状 dsRNA 的可能。
张剑冰梁平彦
关键词:致病力立枯丝核菌DSRNA
栗疫菌低毒力菌株dsRNA的分离及转移被引量:7
1992年
自云南、广西、江苏、浙江、河北、京郊六个省市的板栗树(Castanea mollissima)溃疡斑上分离了栗疫菌(Endothia parasitica)160株,进行了 dsRNA 的提取及其毒力测定,获得两株含 dsRNA 的低毒力菌株(H),其毒力与带有起源于欧洲的 dsRNA 的低毒力菌株比较相近.比较国内菌株与欧洲低毒力菌株的 dsRNA 电泳谱带,示有共同分子量为5×10~6或6.2×10~6的电泳带。与正常毒力菌株(V)混合接种能显著降低致病力。这是欧美大陆发现低毒力菌株后,亚洲地区的首次报告。以5株具有欧洲 dsRNA 的低毒力菌株作为供体,与云南、江苏、浙江的10株毒力菌株配对,16%(8/50)的毒力菌株发生形态变化,dsRNA 转入后毒力明显降低。结果表明,国内毒力菌株可以接受欧洲低毒力因子——dsRNA 并转变为低毒力菌株。
梁平彦陈开英周淑敏全勇刘宏迪
关键词:栗疫菌DSRNA基因转变
用斑点杂交法比较小麦全蚀菌病毒与其它真菌病毒的同源性被引量:3
1990年
以小麦全蚀菌病毒泰安株(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irus Taian strain,GgV-Taian)的dsRNA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比较低了5种dsRNA真菌病毒和7株小麦全蚀菌病毒分离物间的同源性。GgV-Taian dsRNA与米曲霉病毒、黑曲霉病毒、美味侧耳病毒的dsRNA有杂交反应;而与草菇病毒dsRNA无反应;与5株GgV分离物均有反应。与无血清学关系的黑曲霉病毒也有杂交反应。本文提供了寄主分类地位甚远的真菌病毒有同源序列的新证据。
梁平彦陈开英
关键词:真菌病毒病毒同源性
来源不同V-C组不同的小麦全蚀病菌病毒的特性被引量:2
1989年
从地理位置不同,V—C组不同的13株小麦全蚀病菌中分离到直径23—36纳米的病毒。聚丙烯酰胺凝脉电泳表明这些菌株中的病毒dsRNA的组分及分子量不同。泰安株病毒有分子量为3.45,2.95,1.60,1.52,1.30,1.25,1.15,1.00,<1.00×10~6的9个dsRNA,而浙江、湖北菌株仅有一个组分、分子量为3×10~6。多数病毒衣壳多肽的的分子量为66×10~3—73×10~3。泰安菌株与烟台菌株病毒抗血清除与张家口菌株、青海菌株无反应外与其它菌株病毒均有反应,但在免疫双扩散中抗血清的滴定度不同。
梁平彦周淑敏陈开英
关键词:小麦全蚀病病毒特性
丝状真菌的质粒、原生质体转化和外源基因表达被引量:12
1992年
以突变和筛选为中心的传统育种方法在工业微生物发展达到现代的规模始终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遗传操纵技术扩大到遗传背景清楚的丝状真菌,探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于工业真菌作为育种的基础兴趣日增。一般说来。
梁平彦
关键词:丝状真菌质粒原生质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