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兴
- 作品数:28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针灸推拿活动床
- 本申请提供一种针灸推拿活动床,涉及医疗护理领域。一种针灸推拿活动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床架;所述床体的右侧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床架内腔的左侧设置有推拿组件;所述床架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
- 李振兴苏晗王晶晶周宾宾李太凤梁启爵
- 精准肉毒毒素注射结合小针刀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结合针刀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46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肉毒毒素治疗组和肉毒毒素结合针刀治疗组,除予常规康复训练外,肉毒毒素治疗组对痉挛肌肉加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肉毒毒素结合针刀治疗组加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及针刀技术,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量表)、U-FMA量表对上肢功能的各项指标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进行评价。结果:各治疗方式在治疗2周和4周后,改良MAS评分和U-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肉毒毒素结合针刀治疗组的改良MAS评分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区别,U-FMA评分改善高于其余两组。结论:单纯肉毒素治疗以及肉毒毒素结合针刀治疗在4周内均能改善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的上肢功能,其中肉毒毒素结合针刀治疗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肉毒毒素治疗。
- 陈广辉李波霖崔俊武李振兴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肉毒毒素小针刀
-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1
- 2020年
- 【目的】观察运用肌骨超声精准引导针刀疗法在腰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4周后简式麦吉尔疼痛量表(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4周后,2组患者的MPQ与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MPQ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为26.67%(8/3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29/30);对照组为70.00%(21/3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疗效显著。
- 李振兴周宾宾魏卫兵崔俊武李波霖
- 关键词:针刀腰背肌筋膜炎
- 电话随访对康复科出院患者遵医行为及健康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出院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基于医院随访平台,回顾性分析2014年上半年实施电话随访前与2015年上半年实施电话随访后我科住院患者出院后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施电话随访后患者按时就诊率高,遵医行为及健康行为优于电话随访前,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科室的长期稳定发展。
- 周宾宾张冲韦义展黄树武崔俊武李振兴
- 关键词:随访系统电话随访依从性遵医行为
- 多站式考核在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索多站式考核(OSCE)在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康复治疗学专业2个班级的学生(共120人)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数将两个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人。对照组毕业生接受常规考核,观察组则采用OSCE法进行考核。对比两组考核站点设计合理性、考核病例选择合理性、考核容易程度合理性、考核时间分配合理性、能否反映实践技能水平、是否利于专业发展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考核设计合理性、考核容易程度合理性、考核时间分配合理性、能否反映实践技能水平、是否利于专业发展的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学生对病例选择合理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的总满意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E法合理性高,学生满意度高,适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考核。
- 马富斌陈广辉李振兴黄露漫
- 关键词: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多站式考核
- 手法点按理筋锥状肌对中老年人夜尿症疗效观察
- 本组对21例患夜尿症的中老年患者实行手法治疗,手法重点施于锥状肌,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0.4%.体会:锥状肌对膀胱的排尿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运用点按理筋手法...
- 李振兴张冲
- 关键词:夜尿症临床疗效中老年患者
- 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 2024年
- 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不完全SCI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盆底肌训练组(30例,脱落1例)和联合组(30例,脱落1例)。3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措施。电针组予电针治疗,穴取中极、关元、命门、腰阳关及双侧肾俞、次髎、膀胱俞,选择连续波,频率100 Hz,留针3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6周;盆底肌训练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每天2次,共治疗6周;联合组予电针、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及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减少(P<0.05),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及GQOLI-74评分升高(P<0.05)。联合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及GQOLI-74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电针组和盆底肌训练组(P<0.05);电针组与盆底肌训练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不完全SCI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排尿情况,改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李振兴杨翔宇周宾宾苏婷
- 关键词:膀胱功能障碍电针盆底肌训练随机对照试验
- 电针干预脊髓损伤大鼠受损节段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6
- 2020年
- 背景:作者发现,中医“痿病”从气血论治理论与脊髓损伤神经修复的关键环节在于改善组织血氧微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提出假设:电针刺激可通过干预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转导,改善脊髓血氧微环境从而促进神经再生。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脊髓损伤大鼠受损节段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SD雌性大鼠以微型血管夹夹闭脊髓,保持夹闭状态20 s制作脊髓夹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阿是穴电针组、足阳明胃经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40只。电针组造模后第3天开始接受每日1次的电针治疗,阿是穴电针组选择2个阿是穴、足阳明胃经电针组选择双侧伏兔、足三里穴,每周5次。于干预后1,2,3,4,5周对大鼠进行BBB评分之后分别取出损伤的脊髓组织标本,行病理组织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损伤脊髓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实验方案经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712001)。结果与结论:①阿是穴电针组及足阳明胃经电针组大鼠的下肢功能评分、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未经电针干预的对照组;②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阿是穴电针组及足阳明胃经电针组的神经元数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③结果说明,电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下肢功能评分、增加神经元的数量、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有效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修复。
- 张鸿升魏卫兵周宾宾崔俊武李振兴王永清
- 关键词:电针脊髓损伤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阿是穴足阳明胃经
- 电针刺激通过下调c-fos/c-jun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足阳明胃经穴位及阿是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受损脊髓中c-fos、c-jun的mRNA、蛋白表达变化。方法运用钳夹法建立脊髓损伤(SCI)模型;12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阳明经组(电针刺激足阳明胃经穴位),阿是穴组(电针刺激阿是穴);每组依据留取脊髓样本时间点分为1、2、3、4、5周亚组。对各组动物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qPCR、免疫组化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受损脊髓中c-fos/c-ju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阳明经组和阿是穴组的BBB评分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阳明经组和阿是穴组c-fos及c-jun的mRNA及蛋白表达在前2周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在3~4周阳明经组c-fos及c-jun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第5周时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激可能通过下调SCI大鼠受损脊髓节段c-fos及c-jun的mRNA及蛋白表达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 李波霖蒙延雄李玉文周宾宾李振兴李兵李建男崔俊武
- 关键词:电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C-FOSC-JUN
-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关节镜技术对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7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为例,按Schatzker分型为Ⅰ型6例,Ⅲ型11例。在膝关节镜下探查,行骨折复位和固定及处理半月板、关节内韧带合并损伤。[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共17例,采用Rasmussen评价方法,关节镜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4%,合并有关节内损伤的优良率达100%。[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SchatzkerⅠ型、Ⅲ型骨折创伤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崔波周宾宾苗战杰杨靖冬朱洪李振兴
- 关键词: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关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