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库
- 作品数:22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汉阳陵博物馆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汉阳陵外藏坑遗址环境监测系统布置方案被引量:1
- 2014年
- 对遗址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是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手段,选择合适的监测内容和恰当的布点位置可以为后期研究提供可靠真实的数据。本文以汉阳陵外藏坑遗址为环境监测对象,围绕环境特征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两个目的,对遗址展陈环境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监测,优化监测点布设方案,使监测点能够科学地反映出遗址的环境特征。
- 李库邓宏姚雪程蓓段晓彤
- 关键词:环境监测温度相对湿度
- 基于物联网的遗址博物馆臭氧实时监测装置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遗址博物馆臭氧实时监测装置,其包括能源单元、臭氧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数据转换装置以及通讯单元;臭氧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通过数据转换装置接入通讯单元;能源单元与数据转换装置、臭氧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和/或通讯单...
- 李库程蓓马涛邓宏林树笋王剑王阳
- 文献传递
- 汉阳陵出土陶质文物保护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汉阳陵出土万余件文物中,陶质文物占有很大的比例,但由于这些文物深埋在泾河渭河之间盐碱土壤中2000多年,受损蚀严重,我们在分析陶质文物主要病害、病因、结构特点,特别是粉彩陶颜料成分、特殊结构的基础上制定出以下保护程序:清除粉彩俑表面泥土→固色松土清除硬质泥土→有机硅对颜料进行预加固→用多层纸张贴敷法脱盐→用HFW保色剂保色→作隔离层、环氧树脂粘接→ATK面团修补残缺→用丙烯酸酯渗透加固和表面保护,取得了粉彩层牢固、色彩鲜艳耐久的保护结果。
- 王惠贞宋迪生程玉冰董鲜艳王保平李库夏寅申桂云冯楠
- 关键词:保色粘接封护
- 汉阳陵考古遗址现场文物的保管和保护工作
-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的陵园,位于陕西咸阳渭北原东端,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和高陵县三县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对其遗址的介绍,针对不同遗址采取了三种不同的保护展示形式,宗庙建筑的回填复原保护展示、帝陵...
- 陈波李库
- 关键词:汉阳陵考古遗址文物保管资源保护
-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出土动物骨骸的保存与展示被引量:1
- 2011年
- 1998年到1999年,陕西汉阳陵帝陵外藏坑考古发掘出土一些动物遗骨,种类有牛、羊、猪、狗、鸡、兔子等,这些动物骨骼主要分布在帝陵东侧13、14、16号外藏坑中,这些动物都是在被处死之后放入坑内的,其骨架保存较为完整。2006年全地下形式的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建成对外开放以来,这些动物骨骸连同其它遗迹、遗物被就地封闭保存,并展现给观众,这种保护展示形式得到了参观者的一直认可,通过开放4年来的观察和对比,动物骨骸保存较好,基本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汉阳陵这种“封闭保护展示”的理念先进,形式独特、新颖,观赏性极佳。在文物遗址的保存、保护方面,鉴于外藏坑出土遗迹、遗物的多样性和具体情况的复杂性,对于它的最终评价尚需假以时日。
- 李库
- 关键词:汉阳陵
- 西汉景帝阳陵随葬陶俑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一九九〇年以来,西汉景帝阳陵考古出土数量众多的"裸体陶俑",曾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他们主要出土于南区从葬坑和帝陵东区外藏坑。陶俑在性别上有男有女,身份主要为军士、嫔妃、宫女和宦官。这类陶俑出土时多为"缺臂裸体状",人们称之为"阳陵裸俑"。经研究,随葬时他们为"陶体、木臂、着衣"而葬,故而称其为"着衣式陶俑"比较科学合理。
- 李库
- 关键词:考古工作汉阳陵建筑遗址
- 探索文物交流、管理和服务的方略——“陕西汉阳陵文物特展”国内巡展记
- 2015年
- 2011年以来,汉阳陵博物馆以'陕西汉阳陵文物特展:微笑彩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为展览主题,筹集2批展品,先后在江苏、黑龙江、浙江、吉林、福建、湖北、广东和上海8省——11座城市的11个省市级博物馆(院)展出。对于推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宣传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和保护成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 李库
- 关键词:汉阳陵
-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土壤、大气及风化壳的理化特征被引量:7
- 2009年
- 2007年5月12~24日在汉阳陵博物馆采集土壤、大气总悬浮颗粒及风化壳样品,并对博物馆室内微气候特征进行了观测,探讨汉阳陵博物馆内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水平下(相对湿度平均值控制在98%左右)保存文物的原土及回填土壤出现酥解、返碱和风化的原因。采集的土壤样品采用X荧光光谱仪测量其37种元素组成,采用离子色谱测量11种水溶性离子和矿物组成分析;对大气总悬浮颗粒样品利用扫描电镜进行了单颗粒化学组成分析;对风化壳样品进行了11种水溶性组分和矿物组成测定。分析结果均表明,文物返碱物质和漆皮的盐类物质主要为硫酸钙颗粒。对汉阳陵博物馆内CO2气体浓度变化和颗粒物微观特征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看似密闭的展厅存在空气交换。推测文物返碱的可能原因是大气中的SO2等有害气体以及颗粒物可以通过空气交换进入展厅,使大气污染物与土壤以及文物本身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在文物表面形成可溶的结晶盐类物质,从而使文物受到风化作用而腐蚀。
- 杨雅媚曹军骥李库沈振兴胡塔峰张婷
- 关键词:文物风化微气候
- 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公众参与考古被引量:6
- 2013年
- 2011年以来,汉阳陵博物馆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展了"汉阳陵帝陵东阙门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这是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确定之后的第一个考古项目。该项目实施以来,汉阳陵博物馆一贯注重公众参与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将普通人心目中神秘的"考古"发掘工作完全暴露在公众面前,让公众在现场亲眼目睹考古过程,并尽可能多地参与其中,从亲身体验中真正了解考古、了解文化遗产,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由此,2012年汉阳陵博物馆筹划建设了“汉阳陵模拟考古基地。,专门为考古爱好者开辟了一块参加考古发掘的场所,并于2012年5月17日正式挂牌成立。该基地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青少年考古实习基地”,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 李库
- 关键词:考古发掘公众参与遗址公园阳陵
- 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定量评价汉阳陵地下遗址厅的空气渗漏被引量:5
- 2010年
- 为了定量评价汉阳陵地下博物馆遗址厅玻璃全封闭结构的密闭程度,采用空气交换率表征了遗址厅的空气渗漏情况,介绍了用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计算空气交换率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汉阳陵地下博物馆遗址厅中的应用。通过测定发现:封闭的汉阳陵地下博物馆遗址厅实际上存在明显的室内外空气交换,且空气交换率达到0.04h-1。并发现遗址厅玻璃门的开关次数对遗址厅长期的空气交换影响不大,对其短时间的空气交换影响明显。不同的时段内遗址厅的空气交换率略有不同,遗址厅内不同位置空气的渗漏程度亦存在差异。
- 李莹莹曹军骥李库
- 关键词: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