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平
- 作品数:28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膨胀性泥岩铁路隧道变形机理与仰拱底鼓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揭示膨胀性泥岩铁路隧道仰拱底鼓变形机理并提出对应控制措施,以西(宁)至成(都)铁路膨胀性泥岩隧道为背景,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案例调研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发现:膨胀性泥岩在浸水后物理力学参数明显降低,随着浸水时间增加,降低速率逐渐减小,其膨胀系数为4.8%;FLAC3D中的应变软化模型通过湿度应力场与温度应力场的转化能较好模拟膨胀性泥岩浸水后的参数衰减效应,当初始含水率分别为5%、15%、25%时,膨胀力试验结果分别为37.84,123.90,189.06kPa;随着水位上升,隧周孔隙水压力逐渐增大,当地下水位分别为Z=-5 m、Z=0 m、Z=5 m、Z=10 m、Z=15 m、Z=30 m时,隧周最大孔隙水压力分别为0,100,125,200,250,350 kPa,仰拱底部随软化系数的增加由沉降逐渐变为隆起,隧底围岩软化及上部挤压造成的剪切破坏是仰拱底鼓的最大诱因;随着仰拱矢跨比增加,二次衬砌弯矩减小,拱底和墙脚位置二次衬砌弯矩减小值较大,因此仰拱底部受力得到优化;适当提高仰拱矢跨比,采用全环钢架+钢筋混凝土衬砌、加强基底排水、采用基底换填或管桩加固等措施是膨胀性泥岩铁路隧道设计关键。
- 徐志平
- 关键词:铁路隧道膨胀性泥岩参数优化
- 一种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支护方法,采用刚性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刚性接触,应力集中现象突出,易造成二次衬砌破坏。本实用新型包括封闭成环的初期支护,初期支护表面设置有缓冲层结...
- 李宁李国良杨木高李雷刘国庆司剑钧徐志平
- 文献传递
- 一种富水隧洞超前长距离大口径降水通道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富水隧洞超前长距离大口径降水通道及其施工方法。现有富水隧道施工中的超前降水井,极易干扰隧道正常施工,影响施工进度。本实用新型采用长距离超前大口径圆管,在隧道底部形成降水通道;在降水通道侧壁及顶板施做放射...
- 李国良李雷杨木高刘国庆司剑钧李宁徐志平黄双林靳宝成
- 文献传递
- 复杂地质小净距并行隧道对拉锚杆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地质小净距并行隧道对拉锚杆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地质复杂区域的喇叭口结构两并行隧道逐渐靠近过程中,结构稳定性较差。本发明于喇叭口并行隧道小净距段的两线隧道内,设置多道封闭的初期支护钢架并喷混凝土初期支护...
- 李国良杨木高李雷刘国庆司剑钧李宁徐志平
- 文献传递
- 一种山岭软基隧道超前双导洞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山岭软基隧道超前双导洞。传统的山岭隧道软弱围岩一般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但对上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地层效果不明显,受多工作面多次施工扰动影响,基底软岩现象严重。本实用新型将隧道开挖面划分为12个工作面(左...
- 李国良杨木高李雷刘国庆司剑钧李宁徐志平黄双林靳宝成
- 文献传递
- 一种大断面隧道悬臂式掘进机工法通风除尘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断面隧道悬臂式掘进机工法通风除尘系统。隧道洞内空间狭小,施工粉尘无法尽快排除,洞内环境差。本发明包括全断面拱形门架,设于掌子面开挖区域与二衬施工区域交接处;拱形门架顶部装有轴流风机,与污浊空气通风风带连...
- 徐志平赵启超赵秋林史先伟张倬瑶桑云飞
- 一种隧道工程坍塌的多层套管救援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工程坍塌的多层套管救援系统。土质及砂质隧道围岩差,施工时易塌方,传统救援方式一般为救援人员在掌子面利用木支撑,形成牢固三脚架结构、快速开挖救援通道,耗时且施工安全性不能保证。本实用新型包含有沿隧道纵...
- 李国良刘国庆李雷杨木高司剑钧李宁徐志平黄双林靳宝成
- 文献传递
- 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结晶排水盲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结晶排水盲管。目前铁路上的隧道排水盲管都是波纹状圆形盲管,与围岩、防水板接触面小,弯折困难,导致设排水盲管的地方防水板与围岩贴合差。本实用新型盲管本体包括两个平铺段和两个弧形贴合段...
- 徐志平赵启超史先伟陈海军赵秋林何永旺张倬瑶
- 山岭软基隧道超前双导洞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岭软基隧道超前双导洞及其施工方法。传统的山岭隧道软弱围岩一般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但对上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地层效果不明显,受多工作面多次施工扰动影响,基底软岩现象严重。本发明将隧道开挖面划分为12个工作面...
- 李国良杨木高李雷刘国庆司剑钧李宁徐志平黄双林靳宝成
- 文献传递
- 山岭软基隧道超前双导洞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岭软基隧道超前双导洞及其施工方法。传统的山岭隧道软弱围岩一般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但对上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地层效果不明显,受多工作面多次施工扰动影响,基底软岩现象严重。本发明将隧道开挖面划分为12个工作面...
- 李国良杨木高李雷刘国庆司剑钧李宁徐志平黄双林靳宝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