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艳萍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二四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型心
  • 2篇老年
  • 2篇病患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绞痛患者
  • 1篇型心绞痛
  • 1篇性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可溶性

机构

  • 6篇沈阳二四二医...
  • 2篇辽宁省中医药...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沈...

作者

  • 6篇孙艳萍
  • 4篇谭晓红
  • 2篇甘雨
  • 2篇吴丹
  • 1篇李爽
  • 1篇陈艳丽
  • 1篇陈彤
  • 1篇石磊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对血浆中cTnⅠ、BNP、ET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利钠肽(BNP)和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DCM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cTnⅠ、BNP和E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联合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cTnⅠ、BNP和E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可显著改善DCM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中cTnⅠ、BNP和ET水平。
李辉孙艳萍谭晓红甘雨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通心络胶囊依那普利B型利钠肽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U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高维持量组和常规量组,各60例。常规量组每天给予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治疗;高维持量组每天给予氯吡格雷100 mg+阿司匹林100 mg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聚集率,并随访6个月,统计血管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P<0.01),高维持量组降低幅度优于常规量组(P<0.05);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改善(P<0.01),高维持量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量组(P<0.05或P<0.01);高维持量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7%和5.00%,而常规量组分别为15.00%和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维持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在减轻UAP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方面效果更显著,且不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李辉孙艳萍谭晓红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
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析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0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年龄>65岁)和102例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稳定性、造成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并分析三者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ACI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87.02%,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15.02%(P<0.005)。ACI组中,中型及重型脑梗死患者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51/86)显著高于轻型脑梗死患者(5/20)(P<0.02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爽石磊孙艳萍佟安铭陈彤谭晓红吴丹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复方血栓通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行PCI术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9粒/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改善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s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LVEF明显升高(P<0.01),而LVESD和LVEDD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变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ET、NO和sICAM-1水平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血栓通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明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提升心功能,其作用可能与下调sICAM-1表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李辉孙艳萍谭晓红甘雨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阿托伐他汀复方血栓通血管内皮功能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加用CSo-TA线性消融方法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加用冠状静脉窦口上缘至三尖辨环之间(CSo-TA)线性消融法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可行性。方法(1)病例选择:2002年7月7日至2004年3月期间,本科治疗的房室结双径路(DAV...
孙艳萍陈艳丽孙英贤
文献传递
老年糖尿病患者21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吴丹孙艳萍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发病时间老年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