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鑫

作品数:38 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季风
  • 5篇降水
  • 5篇磁化率
  • 4篇东北平原
  • 4篇奇异谱分析
  • 4篇季风区
  • 4篇更新世
  • 4篇风区
  • 4篇沉积物
  • 3篇探针
  • 3篇泥质
  • 3篇全球变暖
  • 3篇夏季
  • 3篇夏季风
  • 3篇粒度
  • 3篇黄土
  • 3篇季风降水
  • 3篇分辨率
  • 3篇变暖
  • 2篇地貌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技术...
  • 1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黑龙江省地质...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重庆中国三峡...
  • 2篇哈尔滨学院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8篇周鑫
  • 9篇葛俊逸
  • 7篇郭正堂
  • 6篇秦利
  • 5篇刘恋
  • 5篇曾方明
  • 4篇詹涛
  • 3篇乔彦松
  • 3篇肖国桥
  • 3篇谢远云
  • 3篇郝青振
  • 3篇吴海斌
  • 2篇彭淑贞
  • 2篇迟云平
  • 2篇孙立广
  • 2篇邓成龙
  • 2篇刘毅
  • 2篇刘世勇
  • 2篇王逊
  • 2篇涂路遥

传媒

  • 5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计算机研究与...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泰山学院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滨州学院学报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极冰盖影响下的东亚季风区全新世适宜期的经向扩张
植被生态对北冰洋冰缘进退、太阳活动强度和ENSO 的响应是正确认识全球气候系统驱动的关键问题之一.不同纬度上的生态响应在不同时间的位错反映了高低纬因素的影响程度.东亚季风区同时受高低纬气候因素的影响,是研究这一问题的理想...
周鑫孙立广詹涛黄温周新郢郝青振何小庆赵超张俊乔彦松葛俊逸颜裴
近百年来自然和人为因素对亚洲季风降水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是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同时期人类活动在亚洲季风降水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仍有不同看法.本文基于贵州董歌洞和甘肃万象洞近2000年来的石笋氧同位素(δO)记录,用奇异谱方...
周鑫郭正堂秦利
关键词:全球变暖亚洲季风
文献传递
冰期-间冰期水循环、季风与大气甲烷浓度变化
郭正堂吴海斌周鑫
元素碳碳同位素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元素碳几乎完全来源于植被的燃烧,长期广泛地分布于大气、土壤、沉积物、岩石、水体和冰体等自然界载体中,记录了大量的古环境信息。利用元素碳碳同位素(δ13CEC)指标来反映古气候、古植被信息是将元素碳应用到古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利用δ13CEC指标进行古环境研究的现状,总结出对于"直接利用δ13CEC指标进行古环境恢复"这一关键问题还存在不同认识。燃烧前后物质的碳同位素是否发生变化是利用δ13CEC进行古环境研究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外学者近20年来对C3、C4植物开展了大量燃烧实验,主要结论是C3植物燃烧前后物质的碳同位素变化(Δδ13C)较小,在±1‰以内,而C4植物变化范围较大,在0‰~-9‰之间;此外,文中还讨论了元素碳外源输入等可能影响δ13CEC指标的因素。建议在利用δ13CEC指标进行古环境重建之前,有必要对δ13CEC进行详细的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研究表土δ13CEC与地表植被相关性以及元素碳外源输入等问题。
刘恋周鑫葛俊逸
关键词:元素碳碳同位素古环境
华家岭山地中新世风成红土堆积与西部黄土高原地貌演化被引量:13
2010年
中国西北的新生代地貌演化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有密切关系,因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些信息往往在各类沉积序列中得到保存.本文对西部黄土高原华家岭山地相对平坦部位覆盖的中新世风成红土堆积进行研究.所选剖面(NL-VII)厚134.7m,至少包含110层野外可识别的古土壤,其磁化率地层与秦安地区的QA-I中新世风成红土剖面可以进行详细的旋回对比,指示了NL-VII剖面的年龄为18.7~11.8Ma,与小哺乳动物化石指示的年龄段一致.上述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中新世风尘堆积广泛分布的特征,同时也表明,包括华家岭山地和秦安等地基岩高地抬升在内的西部黄土高原地貌分异过程发生于中新世早期.山地上保存的基本连续的风尘堆积序列指示了华家岭山地基底在18.7~11.8Ma期间并未经历强烈的构造运动,否则会导致风尘堆积的显著侵蚀.由于该地区紧邻青藏高原东北缘,我们认为,上述风成红土序列指示了中新世约18~12Ma期间是青藏高原东北部构造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
詹涛郭正堂吴海斌葛俊逸周鑫武春林曾方明
关键词:中新世青藏高原
西峰剖面午城黄土古风化强度变化与早更新世季风环境演化被引量:22
2007年
游离铁(FeD)/全铁(FeT)比值被土壤学界用来反映土壤化学风化强度,并已在风尘堆积的古环境研究中得到较好应用。然而,迄今对第四纪黄土古风化强度的研究多集中于中更新世以来的序列,只有少数剖面的分析包含午城黄土。文章基于西峰剖面661个样品的FeD和FeT分析,建立了该剖面午城黄土的古风化强度序列,并与剖面原有1·2Ma以来的序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早更新世古土壤的风化强度与后期相比总体较低,而黄土层的风化强度总体偏高,反映了较小的冰期-间冰期反差;古风化强度的波动总体上与深海氧同位素有较好的一致性,体现了全球冰量变化对我国北方季风环境的控制。2·6~1·6Ma期间,古土壤的平均风化强度在整个第四纪最低,指示了较弱的夏季风环境效应。从约1·6Ma开始到1·2Ma,古土壤和黄土层的风化强度均增加,并开始有较显著的约100ka周期。这些特征在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中没有表现,而与热带地区一些环境特征相吻合,从而指示了低纬过程对我国北方早更新世季风环境的显著影响。
周鑫郭正堂彭淑贞郝青振肖国桥葛俊逸秦利
关键词:夏季风
近海泥质沉积物敏感粒径作为冬季风强度指标的再研究:与器测数据的对比被引量:21
2015年
中国近海泥质沉积物敏感粒级的平均粒径已被广泛用于重建东亚冬季风强度,但目前敏感粒径序列与器测数据的对比研究较少,且近年不断有学者对一些区域泥质沉积物敏感粒径的指示意义提出不同观点.本文利用北黄海西部泥质区、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和长江口泥质区的3根沉积柱,以210Pb、137Cs测年以及沉积物敏感粒级分析方法,分别获得了过去100余年三孔高分辨率敏感粒度组分的变化序列,并与器测西伯利亚高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3个泥质区沉积物敏感组分的平均粒径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其中南黄海中部与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敏感粒径序列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北黄海西部泥质区沉积物敏感粒径序列变化趋势相反;3条序列均与指示东亚冬季风强度的西伯利亚高压序列变化趋势不同.进一步分析表明,3条序列与冬季风指标序列变化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北黄海西部和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为冷涡沉积,受沿岸流影响可能较小;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受河流径流等的影响较大.由此可见,泥质区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利用泥质沉积物敏感粒级的平均粒径作为东亚冬季风强度的替代指标时需谨慎,应考虑沉积物所在区域的成因机制,尤其是环流体系及河流输沙等因素的影响.
涂路遥周鑫刘毅程文瀚孙立广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
黄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沉积物磁化率已被广泛用于古气候重建,但在黄东海陆架区,其在短时间尺度气候演化中的指示意义仍不明确,原因之一是目前尚缺乏对现代沉积物磁化率空间分布特征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测定黄东海陆架区81个点位表层沉积物的磁化率,得到该区域磁化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黄海北部磁化率较低,与其物源主要为来自黄河/黄河故道的泥沙有关:黄海南部及东海磁化率较高,为长江口高磁化率物质输入所致;长江口以东远岸(31°~33°N,123°~125°E)的高磁化率区可能受地形控制。因此,在黄东海陆架区不同区域,磁化率反映的环境信息有所差别。本研究可为磁化率在陆架区沉积物物源分析和短时间尺度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周鑫刘毅程文翰贾楠李超伦孙松孙立广
关键词:磁化率陆架区表层沉积物
近百年来自然和人为因素对亚洲季风降水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是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同时期人类活动在亚洲季风降水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仍有不同看法.本文基于贵州董歌洞和甘肃万象洞近2000年来的石笋氧同位素(δ18O)记录,用奇异谱方法研究近百年来全球增温和CO2浓度增高背景下石笋δ18O的变化特征,探讨人类活动对东亚和南亚季风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上述两地近百年来的石笋δ18O变化趋势基本可以通过1900AD前自然序列的延伸得到重现.如果目前关于石笋δ18O记录反映季风降水量的解释正确的话,我们的分析结果则说明,虽然近100年来人类活动对温度有明显作用,但似乎没有对东亚和南亚季风降水变化趋势产生显著影响,使之大致保持了原有的自然趋势.这说明,过去全球温度变化对季风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周鑫郭正堂秦利
关键词:全球变暖亚洲季风
东北平原东部天恒山钻孔的粒度特征及其对地层划分的指示被引量:5
2018年
东北平原东部荒山剖面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第四纪典型剖面,但针对该剖面的地层划分和成因的研究尚存在不同看法,对其开展详细的粒度特征研究有望对该剖面的地层划分和地层成因提供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天恒山(THS)钻孔对该区地层进行高分辨率的粒度特征研究,并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哈尔滨组地层平均粒径、中值粒径以及粒级百分含量等大幅度波动,呈现黄土—古土壤地层旋回变化特征,黄土层粒度粗,古土壤层粒度细,与黄土高原典型第四纪黄土的粒度特征一致。荒山组地层则呈现小幅度波动,沉积动力较稳定。哈尔滨组和荒山组的粒度频率分布、C-M图及粒度参数(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度)等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别,指示二者的沉积动力过程明显不同。基于以上粒度特征,结合沉积相特征和已有划分方法,THS钻孔中—晚更新世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哈尔滨组和荒山组,并将哈尔滨组地层判定为风成堆积,将荒山组地层判定为河湖相沉积。
詹涛詹涛曾方明谢远云马永法葛俊逸葛俊逸易亮迟云平姜侠张俊娄本军周鑫周鑫
关键词:东北平原粒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