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军
- 作品数:41 被引量:118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直肠全系膜切除情况、淋巴结清除数量、保肛率、术后排尿功能等。结果:77例直肠癌根治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直肠系膜切除质量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保肛率、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排尿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微创、安全、有效,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直肠系膜切除质量均优于开腹手术。
- 吴新军闫争强赵伦德金建云孙培胜
- 关键词:直肠肿瘤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检查剖腹术全直肠系膜切除病例对照研究
- 肿瘤相关钙信号传感器2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调控因子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钙信号传感器2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变化及其上游微小RNA(miRNA,miR)对其表达水平的调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结直肠癌临床标本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选取肿瘤相关钙信号传感器2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癌旁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肿瘤相关钙信号传感器2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两组组织细胞增殖抗原(PCNA)的阳性率;相关性分析肿瘤相关钙信号传感器2与细胞增殖的关系。转录组学分析癌旁组织和结肠癌组织miRNA,筛选差异靶向肿瘤相关钙信号传感器2的miRNA,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分析miRNA的靶向性。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双向电泳筛选10个差异的蛋白质,本研究选择差异显著的蛋白肿瘤相关钙信号传感器2作为研究对象。癌旁组织中肿瘤相关钙信号传感器2蛋白表达水平(0.92±0.14)明显低于结直肠癌组织(1.62±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20,P<0.05)。PCNA表达阴性患者肿瘤相关钙信号传感器2蛋白表达水平(1.33±0.13)明显低于结直肠癌组织(1.6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2,P<0.05)。癌旁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总计差异miRNA共1218个,其中上调表达732个,下调486个。发现5个与肿瘤相关钙信号传感器2存在互补的miRNA,分别为miR-488-3p、miR-625-5p、miR-3650、miR-518a-5p和miR-204-3p。癌旁组织中miR-488-3p、miR-625-5p、miR-3650、miR-518a-5p和miR-204-3p表达水平(1.07±0.08、1.07±0.09、1.11±0.15、1.01±0.10、1.15±0.15)明显高于结直肠癌组织(0.28±0.05、0.30±0.07、0.45±0.08、0.54±0.09、0.6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50、26.350、14.850、12.600、9.165,P<0.05)。miRNA对照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共转染细胞荧光素酶活性(0.96±0.07、0.94±0.03、0.92±0.06
- 陈炳合高正杰李帅超谭用吴新军
- 关键词:结直肠癌微小RNA转录组学
- 食管部分断离法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总结食管部分断离法在上部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中的手术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手术治疗的2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应用食管部分断离法完成圆形吻合器抵钉座包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吻合口瘘、发热、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手术。手术时间(193±42)min,食管-空肠吻合重建时间(26.2±4.3)min,术中出血量为(109±32)ml,淋巴结清扫数目(28.1±7.2)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4/28),其中发热2例、术后肠道动力不足2例;术后排气时间为(3.4±0.8)d,术后住院时间(10.4±1.1)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腹部切口感染、术后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部分断离法在上部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中应用,吻合操作简单,且安全可行。
- 房祥杰侯栋乐飞薛明辉朱绍辉孟涛李鹏辉吴新军
-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胃切除
- 右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外科诊治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56例右半结肠癌致肠梗阻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56例患者中,不完全性肠梗阻41例,完全性肠梗阻15例;肿瘤位于回盲瓣处21例,位于结肠肝曲35例;同时伴有腹部肿块16例,伴有贫血28例;肿块型23例,溃疡性33例;Dukes分期:C期50例,D期6例。56例患者均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回肠端端一期吻合术,同时行肝脏肿瘤切除术3例,十二指肠部分切除修补术3例。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术后死亡2例,围术期病死率3.6%。术后出现腹部并发症9例,并发症发生率16.1%,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重视右半结肠癌所致肠梗阻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原因不明肠梗阻的重要保证。
- 赫鹏吴新军闫争强王建国
-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肠梗阻外科诊断
- 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中的应用
- 2006年
-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病例的治疗方法及结果,其中41例行二期手术,11例行一期手术,32例行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比较其吻合口瘘发生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结果结肠灌洗组吻合口瘘发生率(3.13%),明显低于一期手术组(27.27%)(P<0.05),和二期手术组(2.44%)无明显差别(P>0.05);各组间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肠灌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二期手术组(P<0.05)。结论术中结肠灌洗是一种安全的左半结肠梗阻一期手术方法,避免了分期手术与结肠造口,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王建国吴新军周兵
- 关键词:结肠癌梗阻结肠灌洗
- LncRNA ROR在脂肪源性干细胞中的过表达对面部皮肤老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OR(LncRNA ROR)在人脂肪源性干细胞中的过表达对面部皮肤老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面部老化就医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到本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ncRNA ROR在两组研究对象脂肪源性干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面部皮肤的斑点、皱纹、皮肤纹理及紫外线色斑情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LncRNA ROR表达水平与面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LncRNA ROR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斑点、皱纹、皮肤纹理、紫外线色斑评分结果显著升高(P<0.05)。采用Pearson法分析LncRNA ROR表达水平与面部斑点、皱纹、皮肤纹理、紫外线色斑呈正相关(P<0.05),r值分别为0.446、0.527、0.394、0.415。结论 LncRNA ROR在脂肪源性干细胞中的过表达与面部皮肤老化的发生发展呈显著正相关。
- 梁书旗吴新军李岩李建
- 关键词:脂肪源性干细胞面部皮肤
- 38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的临床分析及手术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效果,总结手术体会。方法对38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手术过程、肿瘤根性切除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价手术安全性、TME切除及肿瘤根治切除效果。并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若干体会进行讨论。结果38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16.32分钟,术中失血量平均120.0毫升。切除直肠标本远近切缘均未见癌残留,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18.21枚,直肠切缘至肿物下缘距离平均2.45cm,直肠系膜切缘距肿物下缘距离平均4.23cm。下床活动时间平均1.84天、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40天、住院时间平均11.34天。术后并发症共5例,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结论腹腔镜手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直肠癌根治手术,具有良好的根治效果,符合TME要求。熟悉盆腔的解剖,掌握适当的手术技巧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 吴新军闫争强赵伦德金建云孙培胜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全直肠系膜切除
- EST联合LC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分析
- 目的:比较EST联合LC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结果,评价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和结果。其中...
- 吴新军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文献传递
- 双通道重建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总结双通道重建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施行的57例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保留远端胃,采用双通道消化道重建。观察术后双通道重建的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胃食管反流改善情况、术后进食情况,并行术后消化道造影,观察胃肠排空途径,术后内镜评估反流性食管炎情况。结果:5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73.7±34.3)min,双通道重建时间平均(81.9±20.4)min,手术失血量(56.1±14.3)mL。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3%,其中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例,瘘口愈合后出现食管空肠吻合口狭窄。术后患者均无反酸、烧心等反流表现。术后1个月每日餐次5~7次,平均(5.8±0.8)次,此后餐次逐渐减少;术后1年,每日3次正餐外简餐1~2次,正餐餐次进食量估测为患病前的80%~90%。术后1个月行消化道造影,造影剂均经过两条通道,54例以空肠途径为主,3例以残胃十二指肠途径为主。术后1年例行胃镜检查,发现1例反流性食管炎(A级)。结论:双通道重建是较理想、安全、可行的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避免术后胃食管反流,增加进食量,利于维持术后营养状态、减轻术后贫血。
- 吴新军李岩薛明辉陈炳合魏勇朱绍辉闫争强
- 关键词:胃肿瘤近端胃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 基于术前预后营养指数联合全身免疫炎症指数探究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应用对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120例CR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和随访数据。根据首次入院外周血结果计算PNI和SII值,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PNI和SII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低PNI组和高/低SII组。通过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并对比PNI、SII及其联合使用的预后预测效能。结果ROC曲线显示,PNI的最佳截断值为48.0,SII的最佳截断值为560.0,依据最佳截断值分组,PNI、SII均与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侵犯、脉管癌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指出,TNM分期、PNI及SII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表明,高PNI组和低SII组的OS显著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发现高PNI组和低SII组的OS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I联合SII预测的AUC为0.811,高于单一指标。结论PNI、SII与TNM分期均为影响CRC手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且相较于PNI或SII单一指标,联合两个指标的预测效能更佳。
- 张俏周学志程赛侯栋吴新军张德重朱绍辉
-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营养指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