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伊婧
- 作品数:15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长江沉积物源示踪研究进展被引量:32
- 2012年
- 近期物源分析方法发展较快,包括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单颗粒碎屑矿物微区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以及分不同粒级组分或根据需要选择特定粒级组分进行物源分析逐渐代替了全样分析法,物源示踪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长江作为连接青藏高原与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最重要水系,河流沉积物从源到汇的现代与历史过程备受关注。长江沉积物源示踪研究进展包括:①建立和运用河流入海沉积物示踪端元模型,定性或定量地分析长江沉积物在海域的扩散与沉积分布规律,倾向于运用细颗粒组分矿物学、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程度较高,今后需注意各端元值的时空变化,及受沉积过程的分异作用与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②建立和运用不同支流的物源示踪模型,研究晚新生代以来长江水系的演化历史,倾向于运用粗颗粒组分的物源分析方法,尤其是单颗粒碎屑矿物微区分析。由于长江流域面积巨大、区域地质复杂,建立支流域的精细物源分析指纹特征尚处在探索阶段,需注意运用碎屑锆石U-Pb定年与稀土元素、Hf同位素组成的综合物源分析法。综合运用多种物源分析法于长江中下游和三角洲盆地若干钻孔地层的研究,已较好地限定长江贯通的时间约在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之间,但仍存在较大争议,今后需在一些关键区域开展更多的深钻研究,提高物源精细示踪的效果、晚新生代地层测年的精度,并加强钻孔间的的对比研究。
- 范代读王扬扬吴伊婧
- 关键词:长江物源分析水系演化边缘海
- 长江口低氧区百年尺度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正>河口陆架区的低氧水体(DO<2.0 mg/L)不论对自然生态系统还是人类生产活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低氧程度及发生频率的不同,诸如U/Th、V/Cr、Ni/Co等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定量元素地化指标在近岸并不...
- 吴伊婧范代读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低氧区全新世以来低氧发育的底栖有孔虫记录
- 任发慧范代读赵泉鸿吴伊婧苏建锋
- 长江水下三角洲晚全新世以来低氧发育的底栖有孔虫记录
- 任发慧范代读赵泉鸿吴伊婧苏建锋
- 不同植被类型对福建三沙湾潮滩有机碳埋藏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潮滩作为重要的湿地类型和高效的有机碳汇备受关注,近期围垦、养殖等人类活动和互花米草入侵对潮滩生化环境和有机碳埋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了福建三沙湾三处不同植被类型的潮滩各取得沉积物短柱样,测定沉积物的总有机碳含量(TOC)、稳定碳同位素(^(δ)13C),结合^(210)Pbex测试计算的沉积速率,估算了不同区域的有机碳埋藏通量(BC)。结果表明,互花米草阶段和红树林阶段TOC含量分别为0.67%和0.95%,比对应的光滩阶段分别提高了13.6%和26.7%,表明红树林对潮滩固碳效率的提升比互花米草更加显著。在两者的共同生长区域,随时间推移TOC含量显著下降,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挤占红树林生长空间之后,降低了潮滩的固碳效率。短柱样沉积物^(δ)13C值分布范围在-24.70~-21.87‰,主要体现海源有机质同位素特征,但也会受潮滩植被生长类型影响。对各短柱样有机碳埋藏通量进行估算,得到研究区红树林生长阶段BC平均值为149.53 g/(m^(2)·a),远高于互花米草生长阶段的平均值57.37 g/(m^(2)·a)。
- 李健成吴伊婧江彬彬苏建锋于俊杰范代读
- 关键词:互花米草红树林固碳能力
- 近岸底层水体低氧沉积记录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长时间尺度的沉积记录可以提升对近岸低氧形成机制的理解,从而为预报、预测和发展减缓低氧措施等提供必要的依据。综述了近岸低氧发育与演化历史的主要研究进展,尤其侧重于沉积记录的研究。首先按水体受限程度将近岸低氧发育环境划分为半封闭型海盆/海湾和开阔陆架海2类,分别探讨了二者低氧发育的主要特征。其次分析总结了低氧沉积记录的替代性指标,包括对水体氧化还原环境具有较好指示意义的生物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指标,着重分析了各类替代性指标的适用性。最后对长江口外海域底层水体低氧发生机制与沉积记录的研究现状作了回顾与分析。目前长时间尺度的低氧沉积记录研究仍然较少,鉴于长江口外海域低氧的动态发育特征,提出了多钻孔、多参数结合的研究方案。
- 吴伊婧范代读印萍胡虞杨
- 关键词:低氧长江口
- 福建兴化湾外近海210Pb法沉积速率及校正方法被引量:7
- 2019年
- 运用γ谱仪,对采自福建省兴化湾外近海海域的D37和FJ3-12孔进行了 210Pb 、 226Ra和 137Cs 活度的测试,得到这3种核素活度随深度变化特征。分别运用210Pb 法的CFCS模式(恒定通量恒定沉积模式,Constant Flux and Constant Sedimentation)和CRS模式(恒定供给速率模式,Constant Rate of Supply)以及 137Cs 时标法计算平均沉积速率,发现3种方式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在排除粒度变化对核素剖面的影响后,对比不同取样深度的结果发现,指数衰减剖面不完整度(取样深度未达 210Pb 的本底值区)对运用CFCS和CRS模式计算平均沉积速率均有不利影响,其中对CRS模式的影响随剖面不完整性愈强而愈显著。为此提出了相关校正方法作为参考,即先根据CFCS模式估算平均沉积速率和相应的 210Pbex 累积量,再通过CRS法建立钻孔年龄框架,由此可计算得出D37和FJ3-12孔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2.76cm/yr和4.35cm/yr.
- 王晓慧吴伊婧范代读
- 关键词:沉积速率校正方法
- 钱塘江河口北边滩涌潮沉积作用与特征被引量:11
- 2012年
- 涌潮是地表过程非常特殊的地质营力,是一种周期性发生的、破坏力极强的高能事件且塑造了典型的沉积地貌特征.涌潮及随后的急流为一高流态(Fr>1.0)的强紊流(Re>104),流速可达每秒数米,非常类似于浊流,却明显有别于常规的潮流.钱塘江涌潮是世界上最强的漩滚涌潮,2010年5月在涌潮最强的河段北岸开展了水文观测,采取边滩沉积物短柱样进行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仅占潮周期约1/10时长的涌潮及紧随其后的急流和流速骤降的涨潮流共同控制了涌潮河段沉积物再悬浮、搬运与沉积作用.在强烈紊流与快速沉积共同作用下,涌潮沉积物一般分选较差,发育块状层理、递变层理,常见底冲刷构造,层内发育包卷层理与泄水构造等,C-M图上缺失牵引流沉积组分等.这些也是浊流沉积常见的特征,但涌潮是以浅水环境强烈变形的潮波为动力机制,在其快速回复到常规潮汐作用之后,可在中高潮滩形成和保存具典型潮汐层理的沉积层.除了差别迥异的沉积构造特征外,涌潮沉积(tidal bore deposit,TBD)与潮成砂、泥质沉积(tidal sandy or muddy deposit,TSD或TMD)的粒度特征也差异显著,可用粒度参数散点图加以区分,其中平均粒径:TBD>TSD>TMD,分选系数:TMD>TBD>TSD(值大分选差),偏态与峰度值均为TSD>TBD>TMD.上述认识对于深入研究涌潮沉积学、古代涌潮沉积相与环境及油气勘探均有重要意义.
- 范代读蔡国富尚帅吴伊婧张艳伟高磊
- 关键词:涌潮沉积动力粒度分析
- 近百年来长江水下三角洲高分辨率洪水沉积记录及其控制机理被引量:2
- 2021年
- 夏季洪涝灾害对长江流域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急需开展多时空尺度流域洪水发生规律和控制机理的研究,但因洪水器测数据年限短和缺少有效的古洪水沉积记录研究方法而难以实现。选取长江水下三角洲YEC1701柱状样顶部100 cm进行高分辨率XRF岩心连续扫描(XRFCS),粒度、有机碳、N元素、δ13 C和210 Pb定年分析,并与流域洪水器测或历史记录等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建立高效的古洪水沉积记录代用指标。结果表明,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物中Zr/Rb峰值通常对应粒度粗组分高值和较高的C/N值、偏负的δ13 C值,所在层位的沉积年龄与流域洪水事件发生年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由此判断,Zr/Rb值可作为判别长江古洪水沉积的重要代用指标。长江流域于1930—2017年间共发生22次洪水事件,利用XRFCS获得的10 mm和2 mm间隔Zr/Rb值可分别识别出其中的11次和18次,识别率为50%和80%。由此推荐XRFCS样品测试间隔要小于年沉积速率一半以内,以提高古洪水事件的识别率。多源洪水和降雨数据分析表明,长江洪水年际至千年尺度发生规律主要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和东亚夏季风、南亚夏季风活动的共同影响。但早期长江洪水资料分辨率较低,长江水下三角洲有较连续的洪水沉积记录,运用XRFCS毫米级分辨率的Zr/Rb值可重建全新世高分辨率的长江古洪水发生历史,更精细地分析气候变化对洪水发生规律的控制机理,为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长江洪水演变趋势提供依据。
- 韦璐范代读吴伊婧任发慧
- 关键词:长江
- 东海美山双角花介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甲壳纲,介形类)两个形态型及其分布控制因素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研究了我国东海美山双角花介(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不同形态型与海洋环境的对应关系。从水深7.5~81 m的83个东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中获取了2512枚B.bisanensis壳瓣,它们包含大小两个形态型:M型平均壳长0.75 mm,G型0.62 mm。研究结果显示M型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北水深20~40 m的砂质海底,而G型主要在长江口以南20~60 m的粉砂质海底。两个形态型对于其他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同样显示显著差异,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溶氧量与M型和G型分布的相关性最强。总体来看,G型与M型相比,除了偏好较低水温和较细的底质沉积物之外,对于水温、盐度和溶氧量的适应范围也更加宽广。B.bisanensis的两个形态型可望成为东海海洋环境的生物指标。
- 王雨楠缪克佳吴伊婧赵泉鸿杨守业范代读周保春
- 关键词:生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