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桂芝
-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类胚胎甲状腺及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Ⅱ.人类胚胎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 1997年
- 用56例人类胚胎肝脏标本研究了肝脏的组织发生过程。结果显示,3.5周时,肝憩室已经出现,7周时,出现肝小叶,12周时,出现由界板环绕的门管区。直到出生前,肝板均由多层细胞构成。6周时,出现造血细胞,15~24周时最为密集,26周后逐渐减少,出生前己非常稀疏。16周后造血灶内有大量造血细胞凋凋亡。
- 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史桂芝张保华许冬梅
- 关键词:胚胎甲状腺组织学形态学
- 正常绒毛和葡萄胎中PCNA、AgNORs及DNA含量的比较观察被引量:1
- 2000年
- 史桂芝高英茂王宝恒刘凯李少玲
- 关键词:绒毛葡萄胎PCNAAGNORSDNA
- 人类胚胎甲状腺及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Ⅰ.人类胚胎甲状腺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6
- 1997年
- 用56例人类胚胎甲状腺标本研究了甲状腺的组织发生过程。结果显示,5周时,甲状腺憩室位于舌根下方,由未分化的上皮细胞构成。6周时,甲状腺己下降到气管前方,由盘曲的细胞团构成。10周时,出现原始甲状腺滤泡,以后逐渐增多。14周后,滤泡腔内开始出现分泌物。直至24周后,滤泡腔中才含有明显胶质。甲状腺组织发生过程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一腺体不同部位的发育也不同步。
- 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史桂芝许冬梅张保华
- 关键词:胚胎组织学形态学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神经管畸形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正常金黄地鼠和过量维生素A酸致畸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及其周围间充质的分布状况。结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正常神经上皮及其内、外界膜和周围间充质中;实验组在服药22小时后,上述各部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含量均明显减少。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神经管正常发生密切相关;其含量的减少可能是过量维生素A酸致神经管畸形的机制之一。
- 史桂芝刘凯高英茂王宝恒邴鲁军宋卫华许冬梅
- 关键词:神经管畸形BFGF受体
- 人类胚胎胸腺细胞凋亡的定量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用53例人类胚胎胸腺标本对胸腺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凋亡现象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8周时开始出现胸腺细胞,11周时腺实质开始区分出皮质和髓质。此后,皮质内正常胸腺细胞的量始终明显多于髓质,而凋亡胸腺细胞的量却明显少于髓质。不同发育阶段的胸腺细胞凋亡率,在皮质变化较小,波动于1.4%~4.7%之间;在髓质则变化较大,波动于6.5%~74%之间,其峰值出现于17~22周。表明胸腺细胞的凋亡主要发生在髓质,而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 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张保华许冬梅史桂芝
- 关键词:胚胎胸腺细胞凋亡
- NGF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1999年
- 神经生长因子 ( Nerve Gowth Factor,NGF)是一种影响神经细胞发育、存活的多能神经营养因子 ,不仅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 ,而且有明显的中枢效应 ,但 NGF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从 NGF的中枢效应 ,NGF与神经细胞调亡的关系 。
- 郝晶高英茂刘凯史桂芝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NGF
- 用mRNA差异显示法寻找人绒毛膜上皮癌与孕早期绒毛组织间的差异基因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寻找人绒毛膜上皮癌 (JAR)与孕早期绒毛组织间的差异基因。 方法 采用 m RNA差异显示法 (m 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DD- PCR) ,即分别提取正常孕早期绒毛及绒毛膜上皮癌的总 RNA ,在oligod T1 5 作用下分别合成相应的 c DNA ,并以其为模板利用试剂盒中的 2 0对引物组合和α- 32 Pd ATP,Taq酶等进行PCR,将两者的 PCR产物在 6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PAG)上电泳 ,放射自显影后寻找两者间的差异片段 ,回收差异片段进行二次 PCR,对二次 PCR产物先采用反杂交法初步筛选后再用 Northern Blot鉴定。 结果 从 PAG上切下 32条差异条带 ,经反杂交初步筛选出 11个阳性片段 ,对 11个阳性片段分别做 Northern Blot鉴定 ,其中 1个片段(T2 6 )的基因长度约 1.2 kb,其在绒毛膜上皮癌中的表达远高于正常绒毛组织。 结论 T2
- 史桂芝高英茂顾晓松刘梅王宝恒
- 关键词:MRNA差异显示法绒毛膜上皮癌绒毛
- 人类胚胎脾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4
- 1998年
- 用35例人类胚胎脾标本研究了脾的组织发生过程。结果显示,6周时,脾原基已经出现,8周前由未分化的间充质构成。11周时已出现脾索与脾窦。17周出现白髓,直到26周才形成典型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体,各例的脾小体内均未发现生发中心。11周已出现稀疏的造血灶,15~22周造血细胞最为密集,26周后逐渐减少,34周时仍未消失。19~24周,白髓内淋巴细胞多呈弥散状分布,其中有大量细胞凋亡,提示在白髓发育过程中存在某种对淋巴细胞进行选择的机制。自11周起,脾窦内即有大量巨噬细胞存在,表明在发育早期,脾已具备滤血功能。
- 刘凯高英茂马金龙管英俊史桂芝邴鲁军宋卫华许冬梅
- 关键词:胚胎组织学
- 绒癌相关基因片段T26的克隆和测序
- 2001年
- 目的 对绒癌相关基因片段T2 6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 方法 利用T A克隆将绒癌相关基因片段T2 6连接入PGEM T载体 ,酶切鉴定并测序 ,测序结果与GenBank比较 ,分析所得到的片段。 结果 绒癌相关基因片段T2 6的核苷酸序列与scar、rps4、ccg2基因的 3’端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 99%以上。 结论 T2 6及scar、ccg2。
- 史桂芝高英茂顾晓松刘梅王宝恒
- 关键词:克隆绒癌绒毛SAR测序分析
-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对大鼠淋巴管运动的影响
- 2000年
-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管作用。方法:股静脉注入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活体动态观察其2小时内淋巴管运动的变化;用HE染色、酶组化染色研究其组织学改变。结果:发现静注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可使淋巴管径变细,运动频率增加,L-精氨酸可暂时逆转该变化;镜下发现淋巴管内皮细胞及管壁上神经纤维都含有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反应产物,注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组小肠组织HE切片出现固有层中央乳糜管扩张。说明一氧化氮合酶在淋巴循环中可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 王宝恒张立平史桂芝于桂英李振平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淋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