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史成宇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胰腺
  • 4篇术后
  • 4篇切除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血管
  • 3篇胰十二指肠
  • 3篇胰十二指肠切...
  • 3篇胰十二指肠切...
  • 3篇胰腺癌
  • 3篇胰腺癌组织
  • 3篇十二指肠
  • 3篇十二指肠切除
  • 3篇十二指肠切除...
  • 3篇手术
  • 3篇术后并发
  • 3篇术后并发症
  • 3篇切除术
  • 3篇后并发症
  • 2篇胆管

机构

  • 5篇青岛大学医学...
  • 4篇青岛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作者

  • 9篇史成宇
  • 5篇马炳奇
  • 5篇张斌
  • 5篇张顺
  • 4篇吕海锋
  • 4篇王海全
  • 4篇吴力群
  • 3篇张胜龙
  • 2篇李勇
  • 2篇李哲夫
  • 2篇张旭
  • 1篇孙少杰
  • 1篇吴志超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胰腺癌组织HIF-1α、Endostatin和VEGF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低氧诱导因子-α(HIF-1α)、内皮抑素(Endosta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改变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例正常胰腺组织和35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HIF-1α、Endostatin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和VEGF不表达,Endostatin阳性表达率为37.50%,胰腺癌组织HIF-1α、Endostatin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3%、77.14%和6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415~13.651,P<0.05)。胰腺癌组织HIF-1α、Endostatin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418~6.417,P<0.05);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6.417~8.670,P<0.05)。胰腺癌组织VEGF、Endostatin表达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662、0.409,P<0.05),Endostatin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r=0.218,P>0.05)。结论 H IF-1α、Endostatin和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HIF-1α与VEGF的协同作用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
史成宇张顺张胜龙张斌吴力群马炳奇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内皮抑素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肝胆胰术后胆汁漏21例处理体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估肝胆胰术后出现的各种胆汁漏的结局,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和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治疗的肝胆胰术后胆汁漏21例,主要包括肝叶或半肝或多肝段切除后胆汁漏6例;各类开腹胆石病手术后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致右副肝管和迷走胆管损伤各1例;胆肠内引流术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例;ERCP和EST胆总管取石、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及胰腺段损伤1例。结果术后胆汁漏的主要原因是肝断面管道组织结扎不可靠,各种类型的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处理不满意,T管旁或针眼漏胆汁,胆肠吻合不完善等。21例术后胆汁漏病人中8例(38%)需要再次手术,术后8例均痊愈。21例术后胆汁漏病人中13例(62%)适合非手术治疗,其中12例痊愈;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总体死亡率为5%(1/21)。结论肝胆胰手术中精细操作是预防术后胆汁漏的主要举措。当病人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胆管损伤、肝下大量积液和经久不愈的胆汁漏时应及时手术,手术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胆管修复、胆管支撑和腹腔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李哲夫史成宇孙少杰张旭李勇王海全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胆汁漏胆管损伤
补片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疗效的对比被引量:30
2020年
比较使用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疝修补治疗急诊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收集2014年4月—2018年1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急诊手术患者,其中行腹膜前无张力修补35例(观察组),传统疝修补术43例(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ASA分期、疝种类、疝发生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疝囊内液体性状无差异,术后感染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嵌顿肠管坏死患者均同期行坏死部分肠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数量较观察组多(P<0.05),两种术式均有肠正常及充血水肿患者;无张力修补术患者较传统修补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对于同期行肠切除术的患者,无论选择无张力修补或传统修补治疗,较不切除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感染、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概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时间明显增加(P<0.05)。对于腹股沟嵌顿疝行急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使用补片行无张力修补较传统修补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可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肠功能的恢复,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了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同期行肠切除患者选择补片修补住院时间缩短,其余无差异,采取补片修补同样也是安全、可行的。
史成宇于洋洋孙文菊王海全
关键词:腹股沟疝嵌顿疝补片修补疗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127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PD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6%(30/127),高龄(>65岁)、术后长期低白蛋白血症(<28 g/L)的患者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高龄患者要慎重对待、仔细处理,排除禁忌证后可予手术治疗。对于术前、术后存在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需要及时纠正并维持在30 g/L以上。
马炳奇张顺张斌吴力群张胜龙史成宇吕海锋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分析被引量:39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接受PD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PD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12.6%(16/12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清总蛋白、胰腺质地、主胰管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血清白蛋白均值是影响PD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5岁)、胰腺质软、手术时间长是PD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胰腺质软、手术时间长是影响PD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专业化的队伍,规范、熟练的操作技能是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的关键。
马炳奇张顺张斌吴力群史成宇吕海锋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瘘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82例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肝内胆管结石,双侧肝胆管结石40例,占48.8%(40/82);左肝胆管结石27例,占32.9%(27/82),包括左肝外叶(Ⅱ、Ⅲ段)胆管结石20例,左半肝(Ⅱ、Ⅲ、Ⅳ段)胆管结石7例;右肝胆管结石15例,占18.3%(15/82).8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5例,占6.1%(5/82);左肝胆管囊腺癌2例,占2.4%(2/82);终末期胆病2例,占2.4%(2/82);合并胆总管结石32例,占39.0%(32/82).结果 肝段或多肝段切除术64例,占全部手术78.0%(64/82);其中合并胆总管切开取石32例,胆总管切开探查3例,分别占肝段切除术的50.0%(32/64)和4.7%(3/64);2例行原位肝移植;其余16例行Ⅳb(肝方叶)切除+胆总管及一、二级胆管切开取石,其中9例行胆管切开取石或成形后T管引流,7例行胆肠吻合术.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20/82),其中胸腔积液4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3例,胆漏2例,残余结石1例;并发胆管炎2例,术后结石复发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肝段或多肝段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有效手术方式,肝方叶切除联合一、二级胆管切开取石或行狭窄胆管成形后T管引流,狭窄的胆管切除后行胆肠吻合术亦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李哲夫乔显森吴志超张旭史成宇乔晟先王海全李勇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胆肠吻合外科治疗
胰腺癌组织中AS和VEGF及PED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血管增生抑制素(AS)、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改变,探讨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在胰腺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胰腺癌标本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中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并对PEDF、AS与VEGF三者与胰腺癌患者瘤径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PEDF、AS、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5.00%、67.50%、67.50%,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20.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F、AS、VEGF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VEGF的表达还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PEDF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777,P<0.001),AS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510,P=0.001),AS与PEDF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AS、PEDF及VEGF的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的表达还与肿瘤瘤径大小相关。AS、PEDF与VEGF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史成宇孙文菊张奎凤王海全
关键词:胰腺肿瘤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胰腺癌组织Stat3、HIF-1α与VEGF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49例胰腺导管腺癌和lO例正常胰腺组织中Stat3、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Stat3、HIF-1α、VEGF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0.0oA,而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5%、73.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323~14.429,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x2=3.287~14.352,P〈0.05),HIF-l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x2=9.511、5.200,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标志物CA19—9、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X2=6.005~11.876,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3种因子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729~0.792,P〈0.05)。结论Stat3、HIF-lα、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三者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tat3可能直接或者通过HIF-1α间接促进VEGF的表达。
吕海锋马炳奇张顺张斌史成宇
关键词:胰腺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3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PD的4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D术后出血34例,发生率8.1%;死亡7例,死亡率20.6%。其中,早期出血19例,晚期出血15例;腹腔出血20例,消化道出血14例。再手术19例中死亡3例(15.8%)。早期出血的死亡率低于晚期出血(P〈0.05)。结论术中精细操作、确切止血,术后预防胰瘘、胆瘘及胰肠或胆肠吻合口周围积液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及时果断的再手术止血是治疗术后出血的重要手段。
马炳奇张顺张斌吴力群张胜龙史成宇吕海锋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后出血手术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