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长安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缓释肥
  • 2篇缓释肥料
  • 2篇肥料
  • 2篇分层结构
  • 2篇粉末
  • 2篇干旱
  • 2篇凹凸棒
  • 2篇半干旱
  • 1篇地槽
  • 1篇演替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演替
  • 1篇施肥
  • 1篇双垄沟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5篇刘长安
  • 4篇李凤民
  • 2篇关钰
  • 2篇宋超
  • 1篇王道中
  • 1篇刘枫
  • 1篇周丽敏
  • 1篇郭志彬

传媒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坡耕地起垄和埋设地槽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在黄土高原坡地采用(1)沿坡地等高线起垄;(2)沿坡地等高线起垄,垄上覆膜;(3)沿坡地等高线起垄,垄间带底下设地槽;(4)沿坡地等高线起垄,垄上覆膜,垄间带底下设地槽等4种不同的集雨方式种植马铃薯,并设置不覆膜的大田比较试验。通过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及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发现垄上覆膜结合地槽贮水技术,可降低土壤的容重,大大提高马铃薯的地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大中薯率,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一项有效的节水增产措施。
周丽敏李凤民刘长安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水分利用效率
施肥、覆膜和耕作方式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近几年,双垄沟全膜覆盖技术因其在半干旱区玉米种植中突出的增产效果,而被大面积推广。梯田因其本身对降雨显著的截留入渗作用而被选为双垄沟覆膜技术的主要推广对象。修筑梯田自然也就成了当前旱区农民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双垄沟覆膜玉...
刘长安
关键词:施肥耕作方式土壤质量
文献传递
一种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有凹凸棒土的缓释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缓释肥料粒的每个肥料粒呈至少为两层的分层结构,其核心及其外的每层由按确定比例混合的多种肥料构成,各肥料层间以凹凸棒土层相隔。本发明提供了两个分别适用于玉米和马铃...
李凤民关钰宋超刘长安
文献传递
一种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有凹凸棒土的缓释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缓释肥料粒的每个肥料粒呈至少为两层的分层结构,其核心及其外的每层由按确定比例混合的多种肥料构成,各肥料层间以凹凸棒土层相隔。本发明提供了两个分别适用于玉米和马铃...
李凤民关钰宋超刘长安
引入草木樨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早期植物群落演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12年
植被演替早期的优势物种是影响演替进程的重要因素。以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退化耕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为对照,于植被恢复的早期引入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在种植密度为11.3kg.hm-2条件下,考察了6年内引入草木樨对退化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恢复植被相比,草木樨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和加速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促使一些群落演替后期物种如冷蒿(Artemisia frigida)、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等在植被恢复的第3年出现,同时有利于提高植被生产力和稳定性。同自然恢复相比,试验期间引入草木樨后的植被地上平均生物量提高67.90%。同时,植被恢复早期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草木樨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在植被恢复初期(2003~2005)引入草木樨的土壤全氮平均含量比自然恢复高7.32%;试验期间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半干旱区黄土高原退化耕地植被恢复早期阶段,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的引入和磷肥的施用对于加快植被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郭志彬王道中刘长安刘枫李凤民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全氮土壤速效磷半干旱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