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博 作品数:10 被引量:11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系统评价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1990年1月至2010月12月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及Cochrane图书馆有关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中文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估,对照研究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叙述性研究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61篇,其中对照研究4篇,叙述性研究57篇.荟萃分析及描述性分析结果均提示,低强度抗凝组的抗凝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率均较传统强度组明显降低(RR=-0.06,95%CI:-0.08~-0.03,P<0.001;RR=-0.06,95% CI:-0.08~0.04,P<0.001),而两组间栓塞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RR =0.01,95% CI:-0.01~0.03,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取得了在栓塞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高的基础上,出血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率显著降低的成果,该治疗安全、有效,是适合中国人凝血特点的治疗方法. 董力 石应康 付博 滕晓 陈进 张本贵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 抗凝治疗 中国心脏瓣膜术后多中心低强度抗凝治疗注册登记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45 2016年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强度、方法及监测指标。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中注册登记的全国35家医院2577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数据,并就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与西方人群[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成人心外科数据库(STS—ACSD),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抗凝治疗指南]进行比较。随访11家医院20519例术后患者(研究终点2年),探讨适合中国人的抗凝治疗强度及方法。结果2577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年龄(48.6±11.2)岁,女性占56.7%(14613/25773);风湿性心脏病为主要病因(87.5%,22551/25773),二尖瓣狭窄是最主要病变(56.2%,14484/25773);术前40.9%的患者合并心房纤颤(房颤),同期射频消融手术(Maze)者占9.2%;二尖瓣置换是最主要的手术方式(47.4%),使用机械瓣膜占94.8%;35家医院(100%)均使用国际标准比值(INR)作为抗凝监测指标,31家医院(88.6%)INR目标值1.5—2.5。住院期间100069例次INR的实测均值为1.84±0.53,其中89.2%在1.5—2.5,华法林平均剂量(2.82±0.93)mg/d;瓣膜术后早期抗凝治疗的主要方法:首次服用华法林在术后48h内占88.5%,维持量给药法占79.4%,不需其他抗凝药桥接治疗占84.6%;术后住院期间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低:严重出血率0.02%,血栓形成及栓塞率均为0.05%,无抗凝相关死亡。共18974例获随访(9493例随访满2年),随访率92.47%,随访总量30012人年,失访1545例(7.53%)。总抗凝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0.67/100人年(202例次)和0.15/100人年(47例),严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0.25/100人年(76例 董力 石应康 许建屏 张尔永 刘金成 李亚雄 倪一鸣 杨谦 韩涛 付博 陈进 任莉 魏蜀亮 陈灏 柳克祥 于风旭 刘建实 肖明第 吴树明 张凯伦 黄焕雷 蒋树林 乔晨辉 王春生 徐志云 周新民 王东进 倪立新 肖颖彬 姜胜利 张桂敏 梁贵友 杨思远 伯平 钟前进 张进宝 张希 朱亚彬 滕晓 朱鹏 黄烽 肖亦敏 曹广庆 田海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低强度抗凝治疗 多中心研究 随访研究 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建设 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建设符合中国人自身凝血特点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注册数据库,填补我国心脏瓣膜病临床研究在此领域的空白,并提供科学、客观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交流平台。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临床研究方法,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由全国36家心脏中心参加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启动会制定符合我国心脏瓣膜术后抗凝患者实际情况的住院及随访病例登记表(casereport form,CRF)。前瞻性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行心瓣膜置换术服用华法林抗凝,并接受正规抗凝监测的患者。数据库建设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具有数据监测、查询和统计功能,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系统更新。结果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链接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首页(http://www.zgxxwkzz.com),是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信息平台,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已完成全国34家三甲医院8 42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注册,各中心的随访工作正在进行中。结论我们建立了一个大型多中心、开放式的数据库及网络信息平台,数据库变量设置符合我国人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自身临床特点,为今后临床研究系统性分析提供科学、客观的基础数据和保障。 付博 董力 石应康 <瓣膜病术后抗凝个体化和低抗凝标准研究>课题组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汉族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用药剂量与基因型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华法林用药剂量个体差异与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预测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合理用药剂量,实现抗凝监测的个体化管理。方法选择《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中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服用华法林行抗凝治疗,并接受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行抗凝监测的患者103例。其中男32例、女71例,年龄21~85(48.64±11.66)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CYP2C9(rs1057910)和VKORC1(rs9923231)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患者华法林血药浓度,并用Sysmex CA7000 analyser试剂盒检测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结果性别、体表面积和凝血因子活性对华法林用药剂量的影响相对较弱。CYP2C9*3、VKORC1-1639、华法林血药浓度以及年龄对华法林用药剂量的影响相对较强,其影响程度(r2)依次为1.2%、26.5%、43.4%和5.0%。并由此推导出回归方程:Y=1.963-0.986×(CYP2C9*3)+0.893×(VKORC1-1639)+0.002×(华法林血药浓度)-0.019×(年龄)。结论结合CYP2C9和VKORC1两种基因的多态性检测结果、华法林血药浓度、年龄等非遗传因素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可预测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合理用药剂量,从而实现抗凝监测的个体化管理,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王玉庆 董力 石应康 侯江龙 江虹 付博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华法林 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3000例随访1年报告 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 研究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低强度抗凝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北京阜外医院成人心脏中心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外科有完整住院资料的3 000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访1年,分析抗凝治疗强度、方法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共2 657例获随访,随访率88.57%,随访总量1 726.1患者/年(Pty)。华法林剂量0.625-12.0(2.68±6.45)mg/d;阜外医院国际标准比值(INR)实测均值为2.01±1.10,华西医院1.86±0.69,两院间实际抗凝强度(INR均值1.8-2.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抗凝总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率分别为5.79%Pty与0.12%Pty;其中出血发生及死亡率分别为3.59%Pty与0.12%Pty;严重性出血发生及死亡率分别为0.29%Pty与0.12%Pty;栓塞发生及死亡率分别为2.03%Pty与0.00%Pty,血栓形成发生及死亡率分别为0.29%Pty与0.00%Pty。结论 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INR 1.5-2.5),取得了栓塞与血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的疗效。国人抗凝治疗强度并无明显地域差别。 许建屏 石应康 董力 魏宇 付博 刘若凡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随访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根部脓肿引流及左心室流出道重建二例 2012年 病例1男,24岁。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后4个月发热1周入院。查体:体温38.5°C,脉搏84次/分,心率20次/分,血压128/87 mm Hg,各瓣膜区无器质性杂音。经食管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机械瓣架稳定,开闭可,紧邻后瓣环下方与二尖瓣前叶根部之间见一大小约0.7 cm破口, 赵树林 董力 袁宏声 付博 张太明关键词:主动脉根部 感染性心内膜炎 流出道重建 脓肿引流 左心室 机械瓣置换 鱼精蛋白过敏致急性肺水肿一例 被引量:1 2010年 付博 董力 滕晓 赵树林关键词:急性肺水肿 鱼精蛋白过敏 感染性心内膜炎 彩色超声心动图 心脏杂音 动脉导管未闭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后壁破裂修补二例 被引量:1 2013年 临床资料病例1,女,59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6年人院。查体: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重度)、反流(轻度)。术前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患者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术中经右心房切口,切开房间隔,常规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25MSt.JudeMedical),手术顺利, 王玉庆 董力 付博 赵树林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 外科治疗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心脏双瓣膜置换及射频消融术1例报告 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男性,52岁,因“活动后心累8年,加重11月”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入我院心血管外科。人院前4年,患者曾在我院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定性检测(+)。采用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后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CHR)、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CCyR),以及主要分子学缓解(MMR)。 董一君 朱焕玲 董力 赵树林 付博 任莉关键词:白血病 风湿性心脏病 双瓣膜置换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FA)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161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同期接受瓣膜置换及BRFA,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3例;年龄20~66岁,平均(46.0±9.1)岁,术前AF病程6~120月,平均(48.7±15.4)月。风湿性心脏病145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16例。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MVR)11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DVR)47例,二尖瓣及三尖瓣置换术(MVR+TVR)2例。采用AtricureTM术中同期行BRFA。术后随访患者心脏彩色超声、心电图等指标,分析比较其疗效。结果本组转机时间57~219 min,平均(125.4±31.1)min,阻断主动脉时间35~155 min,平均(84.0±25.5)min,其中BRFA增加阻断主动脉时间15~30 min,平均(20.9±2.7)min,无因BRFA导致的异常出血。1例患者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于术后2日死亡,死亡率0.62%。因切口感染行二次清创手术1例,余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157例,随访率98.74%,平均随访(37.4±25.4)周。81.53%(128/157)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随访期间无死亡、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BRFA治疗AF安全、简便且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滕晓 董力 袁宏声 付博 赵树林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房纤颤 双极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