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红
- 作品数:45 被引量:35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2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它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却具有恶性肿瘤的种植和转移能力,它所引起的慢性盆腔痛、痛经和不孕等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921年,Sampson首先提出种植学说,虽然被大多人接受,但是它不能解释为什么70%~90%的妇女有经血逆流,而只有10%~15%的妇女形成EMT这一现象。近年来国内郎景和等人提出了"在位内膜决定论"。Gazvani R等人的研究也提出:可以肯定的是经血倒流的子宫内膜只有在免疫发生改变的基础上才产生内异症。近年来发现EMT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免疫调节在EMT的发生、发展各环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免疫机制在内异症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贾津邱晓红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机制调节性T细胞
- 加速康复外科进展及妇科早期拔除尿管的研究综述被引量:8
- 2019年
-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现因外科术后麻醉代谢需要及妇科盆腔手术的特殊性,绝大部分外科手术均需留置尿管,但留置导尿有诸多并发症,常见的有尿路感染、插管困难、渗漏、膀胱功能损伤、拔管困难等。本文主要对加速康复外科进展、妇科早期拔除尿管的应用及留置尿管并发症作一论述,实现缩短外科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的目的,以减少患者尿路刺激症状、尿路感染率,及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侯爽王德莹曹婧皮亚男孙海珠邱晓红
- 关键词:妇科外科手术导尿管插入术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卵巢癌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卵巢癌是一种在女性群体中有着较高发病率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导致病死率也整体偏高,是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早期卵巢癌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待确诊时多数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故早发现和早诊断对于改善预后和病情监测有着深远的意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被用作评价全身炎性反应的两项指标,并且与肿瘤存在临床病理特征关联,为卵巢癌的早诊断、预后及病情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 陈业兴任虹阳董茜文刘曼玉邱晓红
- 关键词:卵巢癌炎症
- 盆腔炎性疾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6
- 2014年
- 盆腔炎性疾病(PID)是指病原菌感染女性上生殖道后引起的盆腔器官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表达于生殖道的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Toll样受体(TLRs),能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并能激活抗感染的基因表达,促使炎症因子释放。TLRs是将感染、炎症和损伤联系起来的关键。研究发现,PID常见病原菌感染机体后可激活不同类型TLRs,通过特定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本文对病原菌感染机体后TLRs的激活及炎性因子的释放方面做一综述。
- 刘晶晶路莉陈秀慧王德莹邱晓红
-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TOLL样受体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 维生素D结合蛋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和不孕,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EMT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免疫调节机制异常成为EMT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综述分析近年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与EMT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发现DBP在EMT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BP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引起免疫调节异常,激活巨噬细胞进而引起一系列反应,促使随经血逆流至腹腔的子宫内膜组织黏附、种植,形成EMT病灶。但DBP在EMT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赵水苗路莉王德莹陈秀慧邱晓红
- 关键词:维生素D结合蛋白巨噬细胞免疫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
- 宫腔镜诊治不完全性阴道横隔并阴道积脓、宫内早孕1例
- 2014年
- 本文报道一例不完全性阴道横隔并阴道积脓、宫内早孕患者,24岁,因"停经54天,发现阴道流出脓液9天"入院。宫腔镜检查确定为不完全性阴道横隔并阴道积脓。宫腔镜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治愈。妊娠期阴道微环境受激素影响而改变,并发阴道畸形更易致感染,宫腔镜是此类疾病诊治的首选方式,效果较好。
- 孙海珠王德莹刘晶晶邱晓红
- 关键词:宫腔镜阴道横隔妊娠
- 乳酸杆菌与阴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16年
- 女性阴道是独特的动态微生态体系,其中阴道微生物菌群是维持阴道微生态环境平衡的核心组成部分。乳酸杆菌是维持阴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的核心。在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泌尿科医师Andrew Bruc首次提出恢复阴道乳酸杆菌的含量可作为防止阴道感染的概念。临床上的各种阴道炎症(包括能够明确诊断或不能明确诊断的)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阴道微生态失调。故阴道微生态与乳酸杆菌密切相关。因此对乳酸杆菌与阴道微生态关系的全面认识,有助于阴道炎症的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对防止阴道炎症的发生、复发和再发有重要意义。该综述将对乳酸杆菌与阴道微生态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阐述。
- 李娜邱晓红
- 关键词:乳酸杆菌阴道微生态
- 腹腔镜手术治疗大病灶剖宫产瘢痕妊娠2例报告被引量:13
- 2011年
- 2010年9月~2011年9月,对2例大病灶(直径8 cm)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先行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联合动脉内注入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术后10天行腹腔镜手术切除妊娠病灶、修复子宫。2例均在UAE联合动脉内注入MTX后获得妊娠病灶的有效抑制(病灶大小分别由8.05 cm×6.20 cm、8.80 cm×6.20 cm缩小至7.1 cm×6.0 cm、7.0 cm×5.2 cm,血β-hCG水平分别由10 001.63 mIU/ml、6112 mIU/ml下降至1278.77 mIU/ml、818.06 mIU/ml),腹腔镜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分别约为80 ml、100 ml,无中转开腹,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血β-hCG分别于术后第10、14天降至正常,术后月经规律。
- 陈秀慧王德莹张丽贾茹邱晓红
- 关键词:腹腔镜剖宫产瘢痕妊娠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炎性反应致疼痛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8年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能够诱导细胞因子分泌、活化炎性细胞从而参与炎性反应的DNA结合蛋白,近来对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炎性反应中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一种发病率逐年攀升的良性炎性疾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该病主要引起痛经和慢性盆腔痛等临床表现.其通常在炎性免疫、病灶组织侵袭和黏附等因素的协同作用之下,使患者盆腔微环境发生改变而致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虽然尚不完全清楚,但炎性反应和刺激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HMGB1可增加炎性因子的释放致使机体产生疼痛,且患者体内HMGB1的表达明显增多,通过降低患者体内HMGB1水平等相关治疗可减轻炎性反应和疼痛等症状,提示HMGB1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个重要靶点.
- 殷欣卞广玉王德莹孙海珠邱晓红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疼痛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线粒体凋亡途径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13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EMs的治疗仍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研究显示,细胞凋亡在EMs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分为死亡受体通路和线粒体通路。现综述以线粒体为媒介的凋亡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的表达失衡与EMs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诱导线粒体凋亡的生物制剂有望成为新的治疗EMs的策略。
- 王丽虹邱晓红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凋亡线粒体凋亡抑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