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屹
- 作品数:23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深层地下水人工补给研究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西安市需水量迅猛增长,导致了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对西安市的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出对深层承压含水层进行人工补给的方案,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提出了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调节和防止含水层枯竭的的技术措施。
- 张文洲贺屹刘燕
- 关键词:深层地下水人工补给可行性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
- 毛乌素典型固沙植物的水分利用特性与吸水机制
- 2024年
- 了解固沙植物的吸水机制有利于合理设置植被群落结构,可为科学治沙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降水-土壤水-植物木质部水-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结合土壤水热和植被全年耗水特征,利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分析了冬季和生长季典型沙地植物沙柳和沙蒿的水分来源差异,并探究了地下水位埋深(2和10 m)、土壤冻融和干旱对其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柳在土壤冻融期(1-3月)主要利用冻层下60~120 cm深度土壤水(69.1%);在返青季(4、5月)0~60 cm层土壤水可满足生长需求(30.9%~87.6%);在生长季的干旱期(6月)主要利用120~160 cm层土壤水(27.4%~40.8%);而在雨季(7、9月)0~60 cm层土壤水对其供水达到59.8%~67.9%。根系较浅的沙蒿在根区土壤完全冻结后无法利用土壤水,可通过秋季储存在根茎的水分越冬;而在生长季以利用0~40 cm层土壤水为主(23.4%~86.8%),在旱期主要利用40~80和80~160 cm层土壤水,利用率分别为14.6%~74.4%和21.8%~78.2%。2)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减小,植被吸取土壤水的深度上移,其中沙柳水分来源由120~160 cm层土壤水向60~160 cm层变化,而沙蒿的吸水深度从80~160 cm层变为0~40 cm层。沙柳对土壤水的利用受植物蒸腾的影响,会“按需取用”以达到供水与节能的平衡;沙蒿则偏向利用浅层土壤水,对单一土壤层位的水源依赖较高。
- 刘秀花周子怡贺屹马延东李丙祥郑策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地下水
- 庄浪县黄土丘陵沟壑梯田建设成就及经验被引量:3
- 2005年
- 对山川秀美工程试验示范区——甘肃省庄浪县梯田建设的成就及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证实修建梯田是黄土丘陵沟壑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技术措施,在山川秀美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贺屹高博平刘燕彭翠华
- 关键词:梯田建设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 渠井双灌区地下水超采情况下的动态分析及人工补给研究
-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地下水实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超采现象及由此产生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因此,开展超采条件下...
- 贺屹
- 关键词: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人工补给地下水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干旱区非饱和土壤导水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研究土壤水分运动时 ,非饱和土壤导水率是较难确定的参数 ,在干旱内陆区 ,该参数更难确定。本文根据非饱和带土壤水势梯度的特点 ,利用零通量面法原位测参的方法 ,对干旱区非饱和土壤导水率的定量计算进行了初步研究 。
- 胡安焱周金龙贺屹于延凤
- 关键词:非饱和土壤导水率零通量面干旱区
- 地下水超采区混合井回灌流量计算与效率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地下水超采区混合井回灌过程中井流量计算的方法进行理论归类,发现混合井回灌过程中的井流计算方法一般可按承压水井流计算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混合井单位流量变化过程,发现其回灌效率大于抽水效率;利用Grapher系统对不同流量回灌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利用混合井在超采区实施回灌其效率开始时虽存在衰减,但最终会趋于稳定。停灌后回灌井水位在数小时恢复到初始水位,说明回灌过程对开采井的滤水结构影响不大,管井水力传导仍然良好。
- 张学真胡安炎贺屹
- 地面水—潜水—深层水(SPD)人工补给系统实验研究
- 地下水人工补给又被称作“地下水人工回灌”,是运用三水转化原理而开展的水资源调蓄工程。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的人工补给,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加和恢复地下水资源,而且具有防治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作用。 深层地...
- 贺屹
- 关键词:地下水人工补给回灌井深层地下水
- 文献传递
- 渠井双灌区地下水超采情况下的动态分析及人工补给研究——以泾惠渠灌区为例
-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地下水实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超采现象及由此产生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因此,开展超采条件下...
- 贺屹
-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人工补给
- 文献传递
- 基于随机-确定模型的渠井结合灌区用水优化配置被引量:14
- 2011年
-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渠井结合灌区。由于该灌区地下水的掠夺式开发利用,使得地下水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造成许多环境地质问题。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优化配置灌溉水资源,是该渠井结合灌区和谐发展的关键。该研究以Visual Modflow软件为平台,并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RBF-ANN),建立了灌区地下水随机-确定动态预测模型,在对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模拟计算,对灌区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该灌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和灌溉水资源提供依据。
- 贺屹祝田多娃
-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监测优化配置
- 水氮耦合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与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明不同水氮耦合模式下氮素吸收利用与迁移转化规律。【方法】在2 a冬小麦和夏玉米大田水氮耦合试验的基础上,分别设置P模式:施肥5 kg下的不同灌水量(P1=10 m^(3)、P2=20 m^(3)、P3=40 m^(3)),N模式:灌水30 m^(3)下的不同施肥(N1=5 kg、N2=10 kg、N3=15 kg),以及各模式下的干(AM1)、中(AM2)和湿(AM3)土壤初始含水率状态,应用Hydrus-1D模拟分析其对氮素吸收利用与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1)灌后1~4 d,土壤含水率剧烈增加,表层淋失通量大于转化通量,氮循环以淋失的外循环为主。灌水4 d后,上部含水率逐渐稳定,氮循环由外循环淋失为主变为以内循环转化为主。而深层(70~500 cm)因为转化速率小,含水率高,一直以氮淋失的外循环为主。(2)在P模式下,灌水量和初始含水率增加都会引起作物氮素吸收量的下降;浅层(100 cm)累积NH_(4)^(+)-N和NO_(3)^(-)-N淋失、矿化、硝化和反硝化通量均随灌水量增加逐渐增大,转化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2.5、1~4、0~0.6 mg/cm^(2);深层转化通量较小且稳定。(3)在N模式下,作物吸收通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100 cm以上土层的累积水分渗漏量变化小,但无机氮累积渗漏量随施肥量增加而显著增大,100 cm以下的累积水分和无机氮渗漏量变化小;矿化、硝化和反硝化通量在表层随施肥量增加而逐渐增大,变化范围分别为1~2.5、1.5~16、0.3~1.2 mg/cm^(2),而100 cm以下各通量变化小且稳定。【结论】适宜的水氮耦合模式可提高作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综合考虑氮素内外循环过程,在AM_(1-2)时525~900 m^(3)/hm^(2)灌水量和225 kg/hm^(2)施肥量为最佳水氮模式。
- 刘秀花卢杰齐燕贺屹贺屹陈云飞胡安焱陈云飞
- 关键词:水氮耦合氮素吸收利用HYDRUS-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