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博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障
  • 5篇白内障
  • 3篇手术
  • 3篇白内障超声乳...
  • 3篇超声
  • 3篇超声乳化
  • 2篇疗效
  • 2篇泪膜
  • 2篇角膜
  • 2篇干眼
  • 2篇白内障超声乳...
  • 2篇白内障手术
  • 2篇超声乳化手术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新鲜羊膜
  • 1篇眼表
  • 1篇眼表烧伤
  • 1篇眼症
  • 1篇眼症状
  • 1篇羊膜

机构

  • 8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许博
  • 5篇石春和
  • 4篇殷孝健
  • 2篇贡亦清
  • 1篇赵治
  • 1篇张劲松
  • 1篇陈新宇
  • 1篇夏磊洲

传媒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眼科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江苏省第十五...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度近视伴黄斑牵引30例光学相干扫描图像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具有黄斑牵引的高度近视患者的光学相干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OCT、B超确诊具有黄斑前膜和黄斑牵引综合征的高度近视患者的黄斑部OCT图像特征。结果:30例患者31只眼大致可分为5种特征:单纯性黄斑部正增厚10例,视网膜劈裂5例,黄斑裂孔4例,黄斑囊样水肿7例,视网膜脱离5例。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具有黄斑前膜或黄斑牵引的特征主要是黄斑前膜或玻璃体反射带牵拉视网膜,OCT能更好地观察其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许博张劲松
关键词:高度近视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对糖尿病患者术后干眼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3.0mm和2.2mm两种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选取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6例92眼,随机分组:A组48眼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44眼行2.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术前及术后7d,1、3mo的干眼症状、基础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A组术后各时间点干眼症状明显重于B组,术后1wk,1mo角膜荧光染色检查明显多于B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A组基础泪液分泌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2mm切口较3.0mm切口在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更轻,持续时间更短。
许博石春和殷孝健
关键词:糖尿病泪膜干眼
新鲜羊膜与生物羊膜覆盖治疗早期重度眼表烧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新鲜羊膜与生物羊膜治疗严重眼表烧伤的效果。方法重度眼表烧伤34例(39眼)。随机分为新鲜羊膜组18例(20眼),生物羊膜组16例(19眼)。术后随访4~10个月,平均(6.2±1.8)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新鲜羊膜组未见植片早期脱落,3眼行二次手术,生物羊膜组出现2眼羊膜脱落,9眼行二次手术,两组需二次手术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斑翳、白斑及角膜新生血管发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羊膜与生物羊膜在严重眼表烧伤霜蔫治疗均能有效雷律眼表.新鲜羊膜疗效优千年物羊膜。
许博陈新宇
不同形态白内障和视觉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应用晶状体混浊分级系统(lens opac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Ⅲ,LOCSⅢ)探究分析不同形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对客观视觉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在2019年5~11月期间从我院门诊选取75例(75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OCSⅢ白内障分级体系进行分组,即皮质性白内障组24例、核性白内障组28例、后囊膜下白内障23例,同时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的对比敏感度及高阶相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除最佳矫正视力(BCVA)明显下降外,在年龄、柱镜度数、球镜度数上均无明显差异。对比敏感度分析显示:3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视力>0.05时,后囊下型白内障的对比敏感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且年龄越大,核性白内障的对比敏感度越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相差分析表明:核性白内障的全眼和眼内球差显著低于其它两组,皮质性白内障的全眼和眼内彗差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仅仅对白内障患者进行简单的视力检查,很难对患者的视觉质量进行了解,而通过对患眼对比敏感度和高阶相差进行检查,则可得知白内障对视觉质量产生的影响,促使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孟娜娜夏磊洲赵治贡亦清殷孝健许博石春和
关键词:白内障视觉质量
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路径应用效果的对照研究
石春和许博
两种不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屈光力与散光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屈光力与散光的变化。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自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9例(76眼)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切口将患者分为A组(n=29,38眼)与B组(n=30,38眼)。A组患者切口2.2 mm,B组患者切口3.0 mm。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角膜前表面散光、后表面散光,总屈光力,总散光。结果术后1周、术后1个月,A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屈光力高于B组,后表面屈光力绝对值、总屈光力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A组患者术后1周后表面屈光力绝对值增大,术后1周、术后1个月总屈光力均增大,前表面屈光力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B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总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绝对值增大,前表面屈光力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B组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后表面散光、总散光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前表面散光、总散光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角膜切口导致的角膜屈光力与角膜散光变化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对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和散光影响更大,且3.0 mm较2.2 mm切口对角膜屈光力和散光的影响更大。
许博董诺殷孝健石春和孟娜娜冯姝颖
关键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
角膜内皮炎6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局部抗病毒及激素药物治疗对不同类型角膜内皮炎的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间收治的角膜内皮炎患者60例。方法 60例角膜内皮炎患者包括盘状型、弥漫型和线状型,随机分为局部药物治疗组和局部联合全身药物治疗组,局部药物治疗组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局部联合全身药物组除上述局部用药外,联合口服阿昔洛韦和泼尼松。观察不同治疗组各型角膜内皮炎患者视力恢复时间。主要指标视力恢复时间。结果盘状型角膜内皮炎患者中,局部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的视力恢复时间分别为(8.28±3.43)天和(8.11±3.11)天(P>0.05);弥漫型角膜内皮炎患者中,两组的视力恢复时间分别为(12.33±4.23)天和(10.33±4.76)天(P>0.05)。而线状角膜内皮炎患者中,局部用药组的视力恢复时间(22.83±5.87)天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16.67±5.71)天(P<0.05)。结论局部药物治疗对各型角膜内皮炎均有效,线状型角膜内皮炎联合全身用药能缩短病程。
贡亦清许博
关键词:角膜内皮炎药物疗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合并轻度干眼症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状影响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比较2.2 mm和3.0 mm透明角膜切口对合并轻度干眼症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80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长度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切口2.2 mm,n=35,39眼)与B组(切口3.0 mm,n=36,41眼)。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裂隙灯显微镜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睑板腺缺失评分、睑缘形态评分。结果A组术后1周,B组术后1周、1个月的NIF⁃BUT和NIA⁃BUT均较本组术前减小,且A组术后1周、1个月的NIF⁃BUT和NIA⁃BUT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的THM数值均较术前减小,且A组术后1周的THM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睑缘形态评分均较术前增加;且B组术后1周的睑缘形态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轻度干眼症的白内障患者,2.2 mm切口较3.0 mm切口在术后1个月内的干眼症状更轻,且两组术后3个月干眼症状均明显好转。
许博董诺冯姝颖殷孝健石春和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干眼泪膜破裂时间睑板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