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庆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浆母细胞淋巴瘤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罕见亚类。我国对浆母细胞淋巴瘤的报道多为个案报道,缺乏对其共性的研究。为了探求我国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方法:对10例浆母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用原位荧光杂交法检测MYC基因的易位和扩增。结果:浆母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结外器官,发现时即为临床晚期,生存期短;其发病和HIV感染或免疫抑制无明显相关性。其EB病毒感染率为50%。免疫组化结果不常具有B淋巴细胞标记,但生发中心后表型常为阳性。MYC易位发生率为10%,扩增的发生率为10%。结论:我国浆母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免疫状态正常的患者。HIV感染鲜有阳性,EBV感染率略低,存在MYC基因异常但发生率较低(约20%),但其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的特性、病理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和临床表现与西方报道相似。
- 范国庆刘一雄文璐王映梅王璐张月华王哲闫庆国杨兰郭英
- 关键词:HIV病毒EB病毒
- 浆母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分子生物学及临床特征被引量:8
- 2014年
-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是具有浆母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997年Delecluse等报道了一系列发生于艾滋病患者的原发于口腔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由具有浆细胞分化的大细胞组成,这类肿瘤首次被称为浆母细胞淋巴瘤。由于PBL高度侵袭的本质和浆细胞分化的特点,WHO(2008)淋巴及造血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划归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种罕见亚型。目前认为,HIV、EBV感染及Myc基因异位可能与PBL发病有关。由于其形态学具有浆母细胞分化的特点,与其他具有类似特点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鉴别困难;另外,虽然PBL的早期治疗效果明显,但复发率高且预后极差。鉴于此,本文主要对PBL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分子遗传学改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和了解。
- 范国庆刘一雄张月华王映梅王哲闫庆国郭英
- 关键词:HIVEB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的阴道残端浆母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14年
- 目的:浆母细胞淋巴瘤(PBL)为罕见的、侵袭性极强的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HIV阳性患者的口腔,本文报道了目前国内外首例HIV阴性的原发于阴道残端的PBL,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了P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患者诊断明确,HIV阴性,以阴道残端起病,免疫组化示MUM-1阳性,不表达CD20、CD79a和PAX-5,Ki-67阳性率73%。EBER原位杂交阴性。分子学诊断结果示:样品免疫球蛋白基因发生克隆性重排,未检到TCR基因克隆性重排。CHOP样方案疗效不佳,部分缓解后疾病快速进展。该患者从确诊至死亡时间为10.3个月。结论:PBL罕见,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生存期短,在进行阴道残端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时,阴道残端PBL应纳入鉴别范围。
- 文禄郭英谢云霞范国庆陈协群杨岚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道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