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萍
- 作品数:15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首发非特异症状的回顾性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患者的首发非特异表现,找出早期确诊的敏感指标。方法对70例诊断为PBC患者的首发非特异性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的非特异表现包括低热患者12例,占17.14%;关节痛患者24例,占34.28%;面部皮疹患者8例,占11.42%;纳差者8例,占11.42%,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者18例,占25.74%。所有患者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不超过100U/L,抗核抗体均阳性。结论重视PBC患者的非特异表现,为早期明确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 李雅娟陈晶赵丽娜窦萍李莉
-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抗核抗体
-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董来成董会武窦萍李强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根部内径超声显示升主动脉心动周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 2013年
- 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及人口老龄化加剧,脑梗死患者人群逐年增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类型密切相关[1,2]。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可以较早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有效评价斑块位置、大小、回声特点,对于不稳定斑块尚未出现脑梗死的患者可以临床用药干预,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本研究对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其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及分布特点,探讨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以期阐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脑梗死诊断及预防的重要价值。
- 窦萍张淑敏尹建华董来成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斑块
- CEA和FⅧ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 王玉华李月红张春来王春窦萍孙立平
- 任务来源:该课题为唐山市科技局计划项目,编号为06134601C-21,唐科计字(2006)18号。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癌胚抗原(CEA)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测定用于研究宫颈癌与新生血管和CEA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
- 关键词:
- 关键词:CEA宫颈癌
-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1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应用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位置、数目及类型。结果脑梗死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数目及性质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 窦萍张淑敏孔斌许玉杰陈淑慧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脑梗死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 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70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口服,连续用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入院后次日清晨、治疗后1周、治疗后6个月抽空腹静脉血,测定hs-CRP,并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经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及减少颈动脉IMT。
- 窦萍张淑敏李强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脑梗死C反应蛋白质颈动脉
- B超对耳-体穴结合疗法治疗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 2010年
- 董来成李海泽窦萍李强张和平
-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B超观察结合疗法体穴耳穴
-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及69例无症状脑动脉硬化患者(B组)进行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 A组颈动脉斑块形成比例(62.6%)高于B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斑块以软斑为主,B组以硬斑为主。A组hsCRP水平(6.5±2.8)mg/L显著高于B组(1.6±0.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有软斑者hsCRP增高最显著[(8.4±2.3)mg/L]。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hsCRP参与炎症反应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 张淑敏陈淑慧刘敏孔斌窦萍
- 关键词:脑梗塞动脉硬化C反应蛋白质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3278例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手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 278例4 026眼白内障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4 026眼中,玻璃体积血163眼,星状玻璃体变性79眼,玻璃体后脱离328眼,球内肿物14眼,球内异物4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8眼,视网膜脱离37眼,永存原始玻璃体动脉增生症24眼,视网膜皱襞3眼,脉络膜缺损22眼,高度近视178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减低83眼。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发现球内具有形态学改变的病变,为评估白内障手术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 董来成张杰白建海李海泽窦萍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
- 氟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口服,连用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计算斑块数目的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不稳定斑块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降低颈动脉IMT和减少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能够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在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 张淑敏窦萍尹建华
- 关键词:氟伐他汀脑梗死颈动脉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