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维佳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3级甲等医院单中心5年经验总结
- 王景杰张明鑫崔曼莉窦维佳张超
- 慢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慢性胰腺炎病因复杂。近年来针对慢性胰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慢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病因构成发生改变。酒精虽然仍是导致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但其比例显著下降,酒精摄入量与慢性胰腺炎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长期吸烟也被认为是慢性胰腺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病因如遗传性、自身免疫性及特发性慢性胰腺炎等发病率较前增加。在我国,酒精已超越胆道疾病成为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
- 窦维佳周林吴开春
- 关键词:胰腺炎慢性酒精中毒
- 口服橄榄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口服橄榄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的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80例慢性便秘患者均分成3组。C组检查前一晚8点服用1500mL PEG溶液,检查当日早5点再服用1500mL PEG溶液;A组检查前一晚7点半口服橄榄油60mL和一块冰糖,后续同C组;B组检查前一晚服完PEG溶液后再口服橄榄油60mL和一块冰糖,后续同C组。记录服药后首次排便时间,入眠前排便次数,排便总次数,各部分结肠的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发现差异后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结果B组有1例在检查过程中因无法继续配合而终止检查,B组和C组各有1例在检查中降结肠发现巨大肿物而被剔除,最终A组60例、B组58例、C组59例纳入数据分析,3组间在年龄、性别构成、身高、体重指数及术前便秘评分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服药后首次排便时间A组为(2.25±2.32)h、B组为(2.43±2.39)h、C组为(3.36±2.79)h,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P=0.037),两两比较中A、C组间和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眠前排便次数A组为(3.47±2.09)次、B组为(3.24±1.76)次、C组为(2.49±1.58)次,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P=0.011),两两比较中A、C组间和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总次数A组为(7.20±2.67)次、B组为(6.81±2.31)次、C组为(5.64±2.22)次,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8,P=0.002),两两比较中A、C组间和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结肠评分、中段结肠评分及总评分方面,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侧结肠评分A组为(2.03±0.82)分、B组为(1.95±0.87)分、C组为(1.53±0.80)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
- 席筱厚张明鑫崔丽林强窦维佳赵曙光刘震雄王旭霞王景杰秦明
- 关键词:橄榄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慢性便秘肠道准备
- 当前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浅析被引量:21
- 2016年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是指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此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问题为基础,以自学讨论为主体,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思想。
- 刘震雄窦维佳赵曙光秦明王旭霞王景杰
- 关键词:医学教育PBL教学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 胃癌血管靶向肽GX2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性的鉴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证明胃癌血管靶向肽GX2能够与胃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在体内对胃癌血管具有靶向性。方法:体外实验,合成GX2与FITC的复合物FITC-GX2,分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将HUVEC与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共培养,建立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型来模拟胃癌血管,利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GX2与共培养内皮细胞Co-HUVEC的结合情况;体内实验,构建99mTc标记的GX2分子示踪探针,SPECT显像观察GX2的胃癌血管靶向性。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GX2能与Co-HUVEC特异性结合,而与人胃癌细胞SGC7901不结合;SPECT显像结果证明了GX2在荷瘤裸鼠体内能够浓集到肿瘤部位,具有良好的靶向性。结论:GX2能与胃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且具有在体靶向到胃癌血管的能力;GX2具有胃癌诊断的潜在价值,并能应用于胃癌血管抑制治疗。
- 殷继鹏窦维佳李明惠晓丽胡皓幺立萍聂勇战吴开春
- 关键词:肿瘤靶向胃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15-PGDH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初步评价其意义。方法随机收集66例食管癌手术病人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PGDH表达,进一步分析其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食管癌中15-PGDH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下降(P<0.01)。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15-PGDH表达下调与食管癌的TNM分期(P<0.05)、分化程度(P<0.05)和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结论食管癌中15-PGDH的表达减少或缺失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可以作为反映食管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
- 刘震雄窦维佳赵曙光秦明王旭霞王景杰
- 关键词:食管癌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临床病理特征
- Cx43、NMDA与大鼠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敏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大鼠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和骶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敏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结肠扩张组、IBS组、IBS结肠扩张组及IBS结肠扩张+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干预组,每组10只。IBS组、IBS结肠扩张组和IBS结肠扩张并干预组大鼠采用旋毛虫感染制作IBS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Cx43和骶髓NMDA受体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正常结肠扩张组、IBS组的结肠Cx43和骶髓NMD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结肠扩张组结肠Cx43和骶髓NMD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正常结肠扩张组、IBS组比较均显著增强(P<0.01),而STI-571干预后大鼠结肠Cx43和骶髓NMDA表达均有所下降(P<0.01)。结论 Cx43和NMDA可能在IBS内脏敏化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 张静瑜黄裕新秦明高会军窦维佳王景杰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连接蛋白43受体
- 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被引量:3
- 2014年
-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见习教学中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PBL见习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学员和教员共同改进提高,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秦明窦维佳刘震雄赵曙光王旭霞赵保民杨琦王景杰
- 关键词:消化内科见习教学PBL教学法
- 电针足三里穴对内脏痛大鼠腰髓神经元胶质细胞内P2X4受体表达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直结肠扩张性内脏痛模型大鼠腰髓背角内P2X4受体表达及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学超微结构关系。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结直肠扩张内脏痛模型组(内脏痛组)、电针足三里穴后结直肠扩张内脏痛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直结肠扩张(CRD)作为内脏的伤害性刺激。取脊髓腰膨大部位切片进行抗P2X4受体免疫染色,电镜观察脊髓腰膨大背角浅层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到电针组基础痛阈平均值较内脏痛组明显升高(63.3±6.45→31.2±2.77)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观察到大鼠脊髓背角有P2X4受体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分布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细胞膜上;内脏痛组和电针组中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内部存在突触样结构、缝隙连接等多种超微结构联系。结论:脊髓背角内P2X4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存在超微结构改变可能是电针镇痛作用的形态学基础。
- 秦明张静瑜谢艳东崔曼莉黄裕新窦维佳刘震雄杨琦赵曙光王旭霞王景杰
- 关键词:免疫电镜P2X4受体超微结构
- 5种生物碱胃癌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筛选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8
- 2012年
- 目的研究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胃癌亲本细胞系SGC-7901和MDR细胞系SGC-7901/VCR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上述5种生物碱的细胞毒活性及对MDR的逆转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R逆转效果最好的贝母素乙对肿瘤细胞内阿霉素(ADR)蓄积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Hoechst荧光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贝母素乙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SGC-7901和SGC-7901/VCR细胞的增殖,在非毒剂量下贝母素乙能够显著提高SGC-7901/VC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及细胞内ADR的浓度,降低P-gp表达。贝母素乙联合5-氟尿嘧啶(5-FU)给药可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凋亡细胞cleaved caspase-3呈高表达。结论贝母素乙具有作为胃癌MDR逆转剂的潜力,其逆转耐药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gp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顾政一张裴聂勇战吴琼孙玉华窦维佳
- 关键词: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多药耐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