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磊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及移植肝24h冷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的效果,初步研究移植肝24 h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构建。方法术者接受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的操作训练,每个训练周期完成10对小鼠的操作,共进行6个训练周期。分析每个训练周期内受体小鼠生存率以及受体小鼠生存率与术中无肝期时间的关系。3只小鼠接受冷保存24 h的供肝,以建立移植肝24 h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6 h检测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并对移植肝组织进行Suzuki评分。结果术者经过训练后,第6个训练周期内受体小鼠7,14,100 d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0%,60%。术中无肝期时间≤20 min组与20 min<术中无肝期时间≤24 min组术后100 d生存率分别为56%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9,P<0.05)。3只接受24 h冷保存供肝的受体小鼠血清ALT、AST中位数分别为12 350 U/L、9 870 U/L,移植肝Suzuki评分为(10.6±0.6)分,提示移植肝出现了重度的组织学损伤。结论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技术简单易学,能够满足研究对小鼠的存活需求。本研究建立的移植肝24 h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出现了损伤改变,能够满足后期研究需求。
- 窦磊刘洪亮陈孝平陈义发
- 关键词:小鼠肝移植袖套法缺血再灌注
- 肝切除术中个性化出血控制被引量:5
- 2016年
- 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术式[1]。肝脏血管解剖复杂,富含血窦,血流丰富,且组织脆性大,易术中出血。肝切除术中的出血和输血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肿瘤复发的风险[2-3]。因此,肝切除术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中对出血的控制[4]。本文结合该领域最新进展,对肝切除术中个性化出血控制策略进行简要评述。
- 陈义发窦磊
-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静脉出血
- 个体化的“分步”血流阻断法在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在复杂肝切除中,外科血管阻断控制出血与最小化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存在矛盾。为更好寻求解决方案,该研究介绍一种新的个性化“分步”血流阻断法。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对拟行手术治疗的巨大肝癌病人,按照“个性化阻断准备”、“分步阻断实施”进行肝切除血流控制。统计病人术中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并与同类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54例病人中,依据术前评估分别对154、101、51例病人行第一肝门(PT),肝下下腔静脉(IIVC),肝上下腔静脉(SIVC)的个性化阻断准备。肝切除过程中,依据具体出血情况分别对116、73、21例病人实施PT,PT+IIVC,PT+IIVC+SIVC阻断。PT、IIVC、SIVC平均阻断时间分别为(10.8±3.4)min、(8.1±2.6)min、(4.0±0.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2.2±162.9)ml,14例(9.1%)接受输血治疗。无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与同类研究相比,该技术控制出血效果良好且缩短了肝脏热缺血时间。结论个体化的“分步”血流阻断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满足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出血控制。
- 窦磊刘洪亮赵亚杰吉冉陈义发陈孝平
- 关键词:肝切除术血流控制出血量血管阻断
- 补体旁路途径的激活在肝再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在小鼠肝切除术后补体旁路途径的激活在肝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A组野生型C57BL/6小鼠行假手术,B组野生型C57BL/6小鼠行70%肝部分切除术(PHx)和C组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的关键蛋白-B因子缺陷(fB-/-)小鼠行70%PHx,评估小鼠术后肝脏损伤及肝再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48h血清ALT和T-BIL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而C组更分别比B组高出2.2倍和3倍(P<0.01)。术后48h肝脏组织经HE染色发现,A组无明显病理性改变;B组肝脏呈轻度脂肪变性,坏死少见;C组肝脏组织为中重度脂肪变性,坏死明显。通过采用肝脏重量的重建、BrdU结合率及有丝分裂指数来综合评估肝脏的再生能力,结果与A、B两组相比,C组小鼠肝脏的再生功能受到了严重损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补体C3的沉积,A组为阴性,B组为强阳性,C组为弱阳性。生存率分析,野生型小鼠术后7d存活率为100%,而fB-/-小鼠仅为58.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行70%PHx后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系统,并参与肝脏再生,阻断补体旁路途径的激活会严重抑制肝脏的再生功能。
- 李丹姜立程琪窦磊陈孝平何松青
- 关键词:肝再生旁路途径
- 门静脉高压症切脾术式原位法和传统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原位法和传统法的优劣,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查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自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开腹行单纯性脾脏切除术的患者,筛选出存在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历,共98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原位脾切除组46例,传统脾切除组52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人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位脾切除组与传统脾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2.8±15.5) min、(125.5±18.4)min,P>0.05;出血量分别为(246.1±114.4) ml、(422.5±153.0)ml,P<0.01;需术中输血分别为6例、16例,P<0.05;术后引流管总引流量为(600.5±140.7)ml、(861.2±214.2) ml,P<0.01;术后胰漏分别为1例、3例,P<0.05;术后腹腔积液分别为7例、12例,P<0.05.结论 与传统脾切除组相比,原位脾切除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的情况下,术中出血量和需输血人数减少,术后胰漏、腹腔积液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引流管总引流量减少.在门静脉高压症切脾术式选择中应当优先考虑原位脾切除法.
- 窦磊刘洪亮宿宝栋陈孝平陈义发
- 关键词:脾切除术
- 课程思政视角下全科医学的教学探索
- 2024年
-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创举。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守门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全科医学的教学全过程,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全科医生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领域的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医学生对全科医生的职业认同感,结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经验,文章反思总结将课程思政融入全科医学教学的全程设计实施过程。在思政主题确立时,应在思想政治理论的引领下,凸显时代性和专业特点。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中,应把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古代医德文献及名家语录融入其中。在课程设计实施中,应借助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巧妙的开展“隐形思政”。学校应建立有效的评价及保障体系,探索符合实际的全科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 窦磊杨蕙源
- 关键词:全科医生全科医学教学课程设计
- 可转换型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的个体化及安全性评估
- 2021年
- 背景与目的: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栓塞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可转换型滤器用于预防肺栓塞的时限更加灵活,转换操作更加简单,但其临床应用的资料尚不足,因此,本研究通过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综合评估可转换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行DSA引导下置入可转换型腔静脉滤器的52例患者资料。测量不同个体的下腔静脉直径,髂静脉分叉与低侧肾静脉开口距离,滤器释放时前跳距离,滤器释放后长度与宽度等指标,进一步明确置入安全距离。并收集滤器转换时间及转换术中情况,探讨复杂病例转换技巧。结果:经测量,52例患者的髂静脉分叉与低侧肾静脉开口距离为(116.4±13.2)mm,远大于滤器释放后的平均长度(54.6±1.3)mm;滤器释放后的滤器平均宽度为(22.9±3.0)mm,略大于释放前下腔静脉平均直径(20.8±3.4)mm;19例(36.5%)发生滤器释放后的前跳,平均前跳距离为(6.5±1.8)mm。释放后,滤器均无明显倾斜。在拟行转换的48例患者中,42例(87.5%)一次性成功解锁,平均耗时(4.5±0.8)min;其中39例(81.3%)回收钩取出后,滤器未打开或未完全打开,均经猪尾导管搅拌后完全打开。在41例超期转换病例中(>2个月),37例患者(90.2%)一次性转换成功,其中4例患者(8.5%)有回收钩贴壁,经导丝成袢技术联合鹅颈抓捕技术辅助下成功转换。结论:可转换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安全有效、容易转换的滤器选择。在置入过程中应考虑前跳可能。在超过推荐转换时限的患者,一次性转换成功率仍然较高。
- 窦磊郑萍叶锐锐董水林阳军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腔静脉滤器
- 腹腔镜下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微波固化治疗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在腹腔镜下行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40例之疗效和1年随访结果。结果4()例在腹腔镜下行微波固化肝海绵状血管瘤,无严重手术并发症。32例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余8例失访。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经腹腔镜下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可行、效果可靠。
- 陈义发宿宝栋朱鹏窦磊马宁陈孝平
- 关键词:腹腔镜血管瘤海绵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