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甄雅南

作品数:23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动脉
  • 12篇肺动脉
  • 11篇内膜
  • 10篇内膜剥脱
  • 10篇内膜剥脱术
  • 10篇剥脱
  • 10篇剥脱术
  • 9篇血栓
  • 8篇动脉内
  • 8篇动脉内膜
  • 8篇肺动脉高压
  • 6篇动脉内膜剥脱...
  • 5篇血栓栓塞
  • 4篇动脉血
  • 4篇动脉血栓
  • 4篇血栓内膜剥脱...
  • 4篇血栓栓塞性
  • 4篇栓塞性
  • 4篇栓塞性肺动脉...
  • 4篇慢性

机构

  • 21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中日...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北京中日友好...

作者

  • 22篇甄雅南
  • 13篇刘鹏
  • 12篇林凡
  • 7篇孙光
  • 7篇叶志东
  • 6篇杨煜光
  • 5篇郑夏
  • 4篇钱松屹
  • 3篇樊雪强
  • 3篇王非
  • 3篇张亚军
  • 3篇刘敏
  • 2篇翟振国
  • 2篇段军
  • 2篇王晓晖
  • 2篇陶新曹
  • 2篇温见燕
  • 2篇李爱莉
  • 1篇陈洁
  • 1篇王书鹏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脑中风以及与脑中风相关的死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而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其相关的脑中风占所有缺血性脑中风的8%~29%。临床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与中风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规范及标准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颈动脉血管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也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特别在治疗高风险的患者中有出色的表现。
甄雅南
关键词: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中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支架成形术介入技术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经验总结
甄雅南林凡刘鹏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126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2月在我科行CEA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均是初次手术,4例为双侧狭窄对侧治疗后再次手术;108例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7例术前曾患脑梗死,1例术前无症状(狭窄率〉90%)。所有患者术前经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证实狭窄率70%~99%。其中35例患者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围术期1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其余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术后有较明显改善,TIA消失。术后随访2~24个月,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主要的有效方法。
甄雅南刘鹏王非叶志东林凡杨煜光钱松屹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主干预防静脉曲张手术中隐神经损伤的体会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greatsaphenousveins,GSV)主干在预防静脉曲张手术中隐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连续治疗28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40例,观察组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膝下水平,对照组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内踝水平。2组均结合透光旋切(transilluminatedpoweredphlebectomy,TIPP)及泡沫硬化剂(foamsclerotherapy)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疼痛、隐神经缺失、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复发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时,观察组有5.71%(8/140)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对照组有14.29%(20/140),(P=0.02)。术后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有1.47%(2/136)主诉手术肢体感觉异常,对照组有7.14%(9/126),(P=0.02)。结论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主干可减少隐神经损伤的发生。
贾高磊叶志东刘鹏甄雅南
关键词:静脉曲张手术中并发症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CT肺血管造影的特征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分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CT肺血管造影(CTPA)的特征。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完成CTPA并确诊的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CTPA影像学直接和间接征象进行总结,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CTEPH患者CTPA影像学特征,并根据血栓起始部位分为近段病变组和远端病变组,比较不同部位病变患者之间的影像学征象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135例CTEPH患者,CTPA显示血栓病变分布上,133例(98.5%)为双肺分布,血栓起始部位分级以Ⅰ、Ⅱ和Ⅲ级为主,Ⅳ级病变仅8例(7.3%),无0级病变。CTEPH患者慢性血栓在CTPA上最常见的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134例,99.3%),其次是偏心附壁充盈缺损(111例,88.2%)、蹼样征(80例,59.3%)、血管狭窄/纤细(41例,30.4%)。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患者比较,偏心附壁充盈缺损、血管壁不规则更常见于近端病变者,而血管狭窄/纤细更常见于远端病变组患者(P值均<0.05)。肺实质与胸膜腔继发改变在CTPA上最常见的征象为马赛克征(104例,77.0%),其次是肺梗死灶(79例,58.5%),肺梗死的表现形式包括胸膜下斑片状实变密度影(35/79,44.3%),其次为索条影(23/79,29.1%),斑片状实变密度影与索条影并存(13/79,16.5%)。心脏与大血管异常的最常见CTPA征象为肺动脉增宽(132例,97.8%)和右心室肥大(130例,96.3%),其他包括下腔静脉造影剂逆流(70例,51.9%)、支气管动脉扩张(68例,50.3%)。所有继发征象在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TEPH患者CTPA最常见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附壁充盈缺损及蹼样征,常见间接征象包括肺内马赛克征、肺梗死灶、右心室肥大、肺动脉扩张、体循环动脉扩张等,而附壁充盈缺损更常见于近端病变患者。
谢万木刘敏杨宏伟陶新曹林凡甄雅南万钧翟振国
关键词:肺栓塞影像学CT肺血管造影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手术治疗
2023年
对于手术可及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因为手术有希望为患者带来根治机会。目前国内PEA手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能够规模开展PEA的中心并不多。在经验丰富的PEA中心,围手术期和术后病死率非常低,长期预后良好,术后3年生存率超过80%。CTEPH的治疗决策主要基于血栓栓塞的位置,对于肺动脉主干、叶及段水平的栓塞首选PEA,而肺动脉球囊成形术(BPA)主要治疗更远端的小血管。对于PEA或BPA术后残余或复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选择。随着手术经验的增加和手术器械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包括一些亚段病变的患者)。此外,PEA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包括:(1)BPA及靶向药物治疗PEA术后残余或复发肺动脉高压患者;(2)BPA及靶向药物治作为PEA术前桥接治疗。目前关于这些联合疗法的临床数据很有限。
刘晓鹏甄雅南
关键词: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
单中心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短期预后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治疗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短期预后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外科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45例PEA治疗CTEPH术后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2(25~70)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24例(53.5%),术前肺血管阻力923(461~2711)dyn·s·cm^(-5)。按是否有呼吸系统并发症分为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组和无呼吸系统并发症组,评估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死亡2例(4.4%),死因分别为心源性休克和纵隔感染。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32例(71.1%),最常见为再灌注肺水肿20例(44.4%),其次为残余肺动脉高压5例(11.1%)。全组术后肺动脉平均压[术前37 mmHg,术后20 mmHg(1 mmHg=0.133 kPa)]和肺血管阻力(术前923 dyn·s·cm^(-5),术后293 dyn·s·cm^(-5))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呼吸系统并发症组比较,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组机械通气、ICU住院均较长,ICU费用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症状出现至PEA的时间间隔>36个月(OR=12.2,95%CI:2.1~70.7,P=0.005)和6 min步行距离<300 m(OR=12.6,95%CI:1.1~138.0,P=0.0038)是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EA治疗CTEPH安全可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由症状出现时间和术前状态决定。CTEPH患者应尽早考虑PEA手术。
李晨马军宇王书鹏吴筱箐翟姗姗陈德生王慧吴依娜翟振国甄雅南段军
关键词: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呼吸系统并发症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血池T2 Map特征及意义
2024年
目的 比较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与健康人群右心室与左心室血池的T2 map特征,探讨T2 mapping技术在评价CTEPH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确诊的42例CTEPH患者和42例健康人(对照组)。CTEPH患者均行心脏磁共振和右心漂浮导管检查,对照组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在心脏磁共振中行舒张期四腔心层面T2 mapping成像。比较CTEPH组与对照组右心室血池与左心室血池T2比值(RVT2/LVT2),分析CTEPH组RVT2/LVT2与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CTEPH组RVT2/LVT2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4±0.16比0.86±0.12;t=3.673,P<0.001);CTEPH组RVT2/LVT2与肺血管阻力呈负相关(r=0.534,P<0.001),与心指数、右心房血氧饱和度、右心室血氧饱和度、肺动脉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r=0.600、0.603、0.648、0.582,P<0.001)。结论CTEPH患者心室血池RVT2/LVT2比值与右心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与肺血管阻力呈负相关;心室血池T2 mapping可能为无创评估CTEPH血流动力学提供重要信息。
邓美刘安琪黄强高倩甄雅南刘敏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心室
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总结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在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60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患者资料,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体外循环过程中采用精确温度控制,缓慢、均匀降温及复温;同时采用严格的脏器保护措施。统计围术期体外循环相关脑损伤及肾损伤事件,并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停循环总时间为(58.7±17.6)min。术后17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其中3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并行透析治疗,后肾功能逐渐恢复。14例患者出现脑损伤表现,其中9例表现为一过性情绪障碍,5例出现功能性神经损伤症状,但均为可逆性。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氧饱和度(rSO_(2))<40%持续时间及rSO_(2)最大下降率与脑损伤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rSO_(2)<40%持续时间与脑损伤相关。此外多因素分析显示停循环总时间与肾功能损伤及围术期感染显著相关。结论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是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严格的脏器保护措施下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是安全的。
刘晓鹏甄雅南孙光张亚军方颖慧刘鹏
关键词: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脏器保护肾损伤
深低温停循环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中患者血乳酸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肺动脉内膜剥脱(PEA)术中患者血乳酸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PEA的患者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乳酸峰值水平对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预测能力,并通过最大约登指数确定cut-off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血乳酸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0例患者,男69例,女41例,年龄(50.6±12.8)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提示,预测主要术后并发症(术后48 h再手术、再次气管插管、需要肾替代治疗的急性肾损伤、伤口感染、脑卒中、心房颤动、体外膜肺氧合)的血乳酸水平cut-off值为7 mmol/L。39例患者(35.5%)术中血乳酸峰值≥7 mmol/L。根据术中血乳酸峰值≥7 mmol/L与<7 mmol/L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血乳酸峰值与机械通气时间(r=0.262,P=0.008)、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r=0.304,P=0.002)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HCA持续时间长(OR=1.186,95%CI:1.027~1.370,P=0.020)、最低红细胞比容(HCT)低(OR=0.580,95%CI:0.341~0.988,P=0.045)和术前肺血管阻力(PVR)高(OR=1.096,95%CI:1.020~1.177,P=0.012)是术中血乳酸峰值≥7 mmol/L的相关因素。术中血乳酸峰值≥7 mmol/L和<7 mmol/L的患者中分别有41.0%(16/39)和14.1%(10/71)出现主要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血乳酸峰值是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OR=1.625,95%CI:1.176~2.245,P=0.003)。术中血乳酸峰值<7 mmol/L和≥7 mmol/L的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比10.3%,P=0.753)。结论术前PVR高、术中HCT低、停循环时间长是术中血乳酸升高的相关因素,术中血乳酸水平高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升高。
方颖慧张亚军甄雅南刘晓鹏孙光韩永新
关键词:动脉内膜切除术深低温停循环高乳酸血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