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姗姗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翻译
  • 2篇释学
  • 2篇伽达默尔
  • 2篇诠释学
  • 2篇外译
  • 2篇文化翻译
  • 1篇地方感
  • 1篇学术
  • 1篇艺术
  • 1篇语言
  • 1篇园林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诠释
  • 1篇哲学诠释学
  • 1篇中国故事
  • 1篇中国文学
  • 1篇社科
  • 1篇社科基金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机构

  • 8篇山东建筑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齐鲁工业大学

作者

  • 8篇王姗姗
  • 1篇傅永军

传媒

  • 1篇艺术科技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民俗研究
  • 1篇外语教育研究
  • 1篇上海翻译(中...
  • 1篇英语广场(学...
  • 1篇鄱阳湖学刊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诠释学翻译理论学派”的划分及其对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历时性”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谭载喜先生指出,早期西方翻译史存在一条脉络清晰的隐形发展主线——文艺学翻译理论学派、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诠释学翻译理论学派。诠释学翻译理论学派的提出不仅厘清了翻译理论之间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双重关系,而且打破了西方翻译理论发展之二重困境:一、诠释学翻译理论流派强调文本意义"理解"和"解释",融合了文艺学派翻译理论对"文本"的强调,以及语言学翻译理论对"语言"的强调,开启了翻译研究的本体论模式与文化研究视野;二、诠释学翻译理论学派把翻译理论带入本体论视域中,打破了翻译可能之先验基础——上帝语言权威性,从而打破西方两千年翻译理论研究之困境,翻译研究由"规定性"走向"描述性"。
王姗姗
关键词:语言
论伽达默尔解释的艺术与创造性叛逆——以《东南园墅》园林文化翻译为例
2024年
目的:可译性问题是西方翻译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伽达默尔以辩证的视角提出独到的翻译观:在其诠释学理论下,翻译是一种介于可译与不可译之间的活动,译者可以通过解释的艺术与创造性叛逆将不可译性降到最低。这一策略对园林文化的翻译有重要参考意义。方法:文章选择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东南园墅》及其汉译本的文化翻译现象为具体案例,揭示伽达默尔尝试通过模糊翻译、解释、创造性叛逆三者之间的界限,将语际翻译推向广义的理解与解释,试图在人际间实现对话、敞开意义,以促进对话双方的人际理解与达成共识的广义翻译观。结果:童明先生的汉译本翻译多处印证其与伽达默尔提出的翻译策略不谋而合:文化翻译是一种解释的艺术,解释本身使其免于翻译的界限,而叛逆性的再创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结论:从诠释学的观点来看,园林文化翻译的可译性准则在于,将诠释和叛逆性创作的方式作为衡量园林文化翻译的准则,园林文化翻译的不可译性才会降到最低,从而达成人际理解与共识。
李兆祺王姗姗
关键词:可译与不可译园林文化翻译伽达默尔
从文化翻译视角看《莫言:讲演新篇》英译中的文化“传真”
2024年
本文回顾了学界对文化翻译的多重解释,认为文化翻译指的是原文中特有文化内容/因素的翻译。在此视角下,本文选取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莫言:讲演新篇》英译本为语料,探究汉语四字结构、方言习语及特色词汇的翻译方式,揭示文化“传真”原则的把握尺度,希望进一步促进国际社会客观而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
李倩倩王姗姗
关键词:文化翻译
论伽达默尔的体验概念与审美转向被引量:7
2014年
体验概念在伽达默尔艺术诠释学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与狄尔泰试图通过体验概念找出精神科学认识论基础的理论诉求不同,伽达默尔对体验的论述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进路:赋予体验双重性特征——体验概念的主观化倾向特征与体验概念的诠释学特征,并把体验概念运用于艺术经验真理中,从而使之成为其艺术诠释学转向中承上启下的转折点——体验不仅终结了德国古典美学主体化发展倾向,同时又是主体化倾向下的德国古典美学诠释学转向的重要契机。
王姗姗
关键词:伽达默尔审美转向
地方感与生态身份认同——梭罗生态观新读被引量:13
2012年
地方感的缺失与生态身份的迷失是当今生态批评关注的中心。作为美国生态哲学的开拓者,梭罗对故乡康科德有深切的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并由此表达了人类地缘亲和性思想,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整体观。梭罗关注人在自然中的角色,把传统意义上人作为自然统治者的角色重新定义为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平等的生态角色,进而诠释了人类与自然万物平等共融的生态身份。
王姗姗宗秀蔡
从讲述中国故事到尝试中为西用——汉学家石江山教授在传播中国文化中的多重角色探讨
2020年
石江山(Jonathan Stalling)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中美关系学院教授、诗人,中国文学翻译档案馆馆长,《今日中国文学》杂志以及纽曼华语文学奖的负责人,同时也是英文绝句工程以及“拼英”学习软件的创始人。他还曾担任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过系列中国文学作品。本文将以访谈的形式,呈现一个美国汉学家如何以他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在访谈中,笔者结合石江山教授的诗歌及翻译档案研究成果,结合他对中国文学、中美编辑体制的深入分析以及他对声音与语言问题的深层探究,针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系列问题.从不同角度,同石教授一起探讨如何有效讲述中国故事,如何实现中为西用。
王姗姗石江山
学术外译对话合作模式构建被引量:5
2020年
本文针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的现存问题,追踪外译项目《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的英译个案,溯源译者手稿、访谈等翻译档案,探索文本外声音之间的互动合作,提炼对话商谈、问答逻辑、商谈伦理合作三原则,概括七步成文翻译过程,构建规则导向的游戏合作翻译模型。在翻译游戏视角下,译者不再是翻译过程的唯一权威,翻译游戏过程本身和游戏规则建设成为推动游戏进程的核心凝聚力。该模式为解决外译需求激增、优秀译者紧缺以及外译质量不如人意等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青年译员的培养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范式。
王姗姗刘振前李丹
关键词:合作翻译
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生成与当代价值构建——济南历史建筑的哲学诠释学解读被引量:12
2017年
在城市建设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记忆和城市文化品格日渐丧失。如何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历史文化记忆且在当下语境中建构城市历史建筑的现代价值,是一个实践上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将伽达默尔的空间艺术理论应用于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和有效利用等实践之中,借助对历史建筑"偶缘性"特征的阐释,让历史建筑与生俱来的原始生活目的延续传承,成为城市历史记忆的生成者;借助对历史建筑"装饰性"特征的阐释,让历史建筑"反作用"于当下空间境遇,完成对城市文化品格之当代构建。在哲学诠释学空间艺术理论解读之下,历史建筑就能够承担起记忆城市历史文化品格、弘扬城市文化精神价值之重任。
王姗姗傅永军
关键词:历史建筑装饰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