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军
- 作品数:112 被引量:50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现代诠释学类型阐论
- 2020年
- ―、诠释学研究的类型学要求。系统有序的诠释学历史叙事肇始于狄尔泰,成型于伽达默尔。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给出的有关诠释学发展的历史性叙事,不仅让诠释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且重要的哲学学科,而且还勾勒出线索清晰的诠释学发展系谱。这个发展系谱不仅描述出现代诠释学所经历的两个阶段的纵贯发展——从局部(特殊)诠释学到一般诠释学,从一般诠释学到哲学诠释学(从认识论到存在论),而且还对支配现代诠释学如此演进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以及导致诠释学问题转换的内在根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仔细厘别现代诠释学运动中出现的各种诠释学哲学在问题意识、任务旨趣以及在奠基之哲学立场等方面的差别,实际上已经给出了一种有关现代诠释学的类型学分析。
- 傅永军
- 关键词:《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伽达默尔哲学学科狄尔泰现代诠释学
- 康德神义论探赜被引量:1
- 2017年
- 康德的神义论意在对神的正义性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康德的新解释将神义论关注的重点由恶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转移到实践理性的终极目的追求与上帝存在之间的条件性关联上。完美性与恶之间的逻辑悖论,并不构成康德思考神之正义的思想诱因。为实践理性的终极目的提供某种可以实现的保证,才是康德思考神之正义的真正思想动因。因此,人之所以需要这样一种直觉上可信的上帝理念,仅仅是为了一个实践的道德目的:需要这样一个外在的、正义的、绝对神圣的力量以便让人能够持久地保持服从道德法则的决心,臻于至善。信仰上帝只不过是为了说明至善作为道德的终极目的的可能性及其实践上的真实性。康德的神义论因此是一种实践上行的神义论,这种神义论不是那种通过思辨理性的认知活动而证成的神义论,而是一种通过实践上的认信证成的直觉上可信的神义论,支持这种认信上帝之正义的理由是信之为真的实践命令,而非认之为真的理性命令。人因为自身的道德实践而必然需要这种神义论。
- 傅永军
- 关键词:神义论上帝
- 哈贝马斯论形而上学之思和后形而上学之思
- 哈贝马斯用形而上学思维概括始自巴门尼德、柏拉图,止于康德、黑格尔的哲学传统。在他看来,这种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哲学传统内部纵然有着千差万别,但“一般都把存在者的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追求的永远都是普遍性、永恒性和必然性。”...
- 傅永军
- 文献传递
- 现代性与社会批判理论被引量:13
- 2000年
- 现代性已成为思想话语的中心。社会批判理论作为一种对待西方现代社会合理化过程的哲学话语,主要体现为一种现代性批判,社会批判理论接受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作为分析现代性问题的框架,从社会批判和理性建构两个维度构筑了所谓“现代性的病理学”。尽管社会批判理论内部在现代性批判问题上有着差异,但他们共同铸造的现代理性批判却以其普遍性特征,弥漫日常生活,昭示着现代性批判的意义。
- 傅永军
- 关键词:社会批判理论现代性批判
- 理解、阐释与阐释的本质——兼论强制阐释被引量:1
- 2022年
- 强制阐释是张江教授提出的一个阐释学概念,用以批评那种以阐释者主观意志强力侵入文本,对文本进行符合己意之解释的阐释方式。然而,阐释活动是否存在强制现象?这种现象又如何发生?这并不是一个明见无疑的命题,持有不同阐释观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这意味着强制阐释也需要阐释。通过再释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重申“理解”与“说明”旨趣的不同,将会发现,理解总是历史性理解,阐释关注新经验的获取。阐释超越过往,开显新维度,指向不同的理解,而非更好的理解或客观理解。就此而言,诠释学中不存在强制阐释现象。所谓强制阐释是一种因诠释学与认识论边界发生混乱而衍生出的意识强力行动。当阐释由理解异变成认知,阐释者转变为认知者,诠释学立场转变为认识论立场,文本的意义阐释转变为文本自在意义的客观把握,强制阐释势必奋袂而起。可见,强制阐释本质上是一种被误认为阐释的认知行为。分清阐释文本的诠释学立场和认知文本的认识论立场,以理解应对文本阐释,以说明应对文本认知,保持清醒的界限意识,强制阐释便无存身之处。
- 傅永军
- “诠释学东渐及其效应”访谈录
- 2019年
- 诠释学是当代西方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自20世纪80年代东传中国大陆以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广泛渗人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成为中西文化比较与对话的一个先锋领域,引领思想创造之效应十分突出。学界的诠释学研究活跃,成立了全国性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国内许多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相应的研究中心(所)。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一开始就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型以及中国诠释学的创造性建构联系在一起,以"中国经典诠释学"、"德行诠释学"和"中国阐释学"等为代表的原创性研究方兴未艾,前途可期。有鉴于此,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海东就这一系列的专业问题,对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召集人,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诠释学》主编傅永军教授进行了访谈。
- 傅永军王海东
- 关键词:访谈录中国诠释学经典诠释学
- 戊戌变法与知识分子的现代化使命——“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道路”学术研讨会综述
- 1998年
-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道路”学术研讨会近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和美国未来趋势国际集团等30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就戊戌变法、中国现代化、知识分子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探讨。必须从思想文化史、历史学和政治学多个角度研究戊戌变法关于戊戌变法的起因和性质有的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和中国统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
- 傅永军宋全成
- 关键词:戊戌变法知识分子中国现代化道路社会现代化维新变法洋务运动
- 作为诠释学基本问题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应用是诠释三要素之一,却被浪漫主义诠释学所遗忘。哲学诠释学将应用重新召回,确定为诠释学的基本问题。应用涉及文本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文本的“事情本身”是相对于不同诠释学处境而保持为一的普遍物,但这种普遍物只有在特殊的诠释学处境中才能开显自身的实际的当下性。文本诠释无非就是将文本应用于具体的语境之中,与诠释者相遇并形成融合的视域而让意义祛除遮蔽,明白地显现出来。可见,应用必然包含着一种文本与诠释之间的相互交织,一种发生的意义呈现,以及按照诠释学的历史性原则而生成的理解的逻各斯。职是之故,汉语诠释学需以哲学诠释学为参照镜像,挖掘自身传统中的应用要素,让其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现代转型和中国经典诠释学当代建构中发挥作用。
- 傅永军刘岱
- 真理的形式:从伽达默尔到图根哈特
- 2019年
- 在海德格尔那里,"解蔽"与"真理"是一对内在一致却又表面上相互抵触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矛盾促使海德格尔不得不倾向于隐匿真理概念的使用,这就为诠释学提出了新的理论任务,即在恢复古希腊哲学追求真之理想的同时为真理找到更加明晰而真实的形式。积极从事这一工作的哲学家首先是海德格尔的两个学生——伽达默尔和图根哈特。他们从人的语言经验出发,分别由历史意识和存在概念着手,找出了对话和真值条件句两种真理的形式。这两种真理形式的相继呈现,从根本上促使诠释学逐渐摆脱较为传统的本体论哲学范式,变得越来越开放和自由。
- 刘岱刘岱
- 关键词:伽达默尔真理解蔽
- 文本概念及其特征:基于哲学诠释学的一种理解
- 2023年
- 语言、思想与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存在论的语言结构关系,事物因此可以被语言化为能被理解的存在,人们可以像阅读书籍一样“阅读”事物,理解事物就是解释文本。文本概念遂成为哲学诠释学的中心概念。伽达默尔通过考察文本概念进入现代语言的两种方式,揭示出文本概念的两个内在规定性:以真理为内涵的经典性和意义诠释的无限延展性。
- 傅永军
- 关键词:哲学诠释学内在规定性伽达默尔经典性阅读书籍存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