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娟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嵊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宫颈液基细胞学方法在检测真菌和滴虫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方法检测阴道真菌和滴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13例门诊阴道炎患者及17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 613例门诊阴道炎患者中分别检测出真菌感染160例和滴虫感染41例,检出率分别为26.1%(160/613)和6.68%(41/613);170例健康体检者中分别检测出真菌感染21例和滴虫感染1例,检出率分别为12.35%(21/170)和0.58%(1/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真菌和滴虫是阴道炎常见的病原菌,利用TCT方法检测真菌和滴虫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王亚娟鲁萍
- 关键词:阴道炎真菌滴虫宫颈液基细胞学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人胃黏膜组织miRNA584和miRNA1290表达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幽门螺杆菌(helieobacter pylori,Hp)感染被认为与慢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生、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增加了胃黏膜肠化生、胃癌发生的几率[1-2]。miRNAs(microRNA,微小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其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功能[3-4]。研究表明,miRNA584和miRNA1290是胃黏膜发生肠化生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通路[5-9]。本研究观察Hp感染与人胃黏膜组织miRNA584和miRNA1290表达情况,探究Hp感染与miRNA584和miRNA1290表达的相关性。
- 叶彬任于晗王亚娟俞珊王金钢郭妮
- 关键词:MIRNA幽门螺杆菌人胃黏膜
- 结直肠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观察和分析4例原发于结直肠的血管肉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c-MYC基因的扩增状态。结果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56~77岁。3例与盆腹腔恶性肿瘤术后放疗相关。组织学上,2例由交织网状的裂隙样血管腔隙和实性的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1例完全由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伴有局灶的单个细胞内原始血管腔隙;1例主要由致密的束状梭形细胞和散在的多形性间变性肿瘤细胞组成,伴有局灶分化好的淋巴管腔隙。免疫表型,4例均弥漫表达ERG和CD31,3例表达c-MYC蛋白,1例共表达细胞角蛋白7和广谱细胞角蛋白。FISH检测示3例与放疗相关的肿瘤均存在c-MYC基因扩增。术后随访3~11个月,3例死于肿瘤,1例带瘤生存。结论结直肠血管肉瘤罕见,侵袭性强,常与恶性肿瘤术后放疗相关。组织学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FISH检测c-MYC扩增可进一步证实与放疗的相关性。
- 王亚娟范玉倩张建锋陈真伟陈红梅赵明
- 关键词:血管肉瘤带瘤生存分子遗传学梭形细胞结直肠间变性
- 老年胃癌患者术中氟尿嘧啶胃周注射联合一次性低渗温热腹腔化疗的疗效观察
- 2010年
- 目的 评价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中氟尿嘧啶胃周及胃床组织注射联合一次性低渗温热腹腔化疗的疗效.方法 71例Ⅲ期老年胃癌患者在行D2胃癌根治术中,41例(治疗组)在胃周及胃床组织用氟尿嘧啶直接注射联合一次性低渗温热腹腔化疗,38例(对照组)仅用蒸馏水反复冲洗腹腔,未行化疗.比较两组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及第1、2年术后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灌洗液中癌细胞检出率为4.88%(2/41),对照组为23.68(9/38)(P〈0.05).治疗组术后1、2年复发率为9.76%(4/41)及19.51%(8/41);对照组分别为31.58%(12/38)及42.11%(1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氟尿嘧啶胃周及胃床组织直接注射联合一次性低渗温热腹腔化疗简单、安全,能减少腹腔游离癌细胞,降低术后腹腔复发率.
- 袁和祥王亚娟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化疗
- 冲吸钝性解剖法在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介绍冲吸钝性解剖法在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对34例肥胖患者采用冲吸钝性解剖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29例肥胖患者采用常规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冲吸钝性解剖法组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46.36±11.9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00±1.85)d,并发症发生率2.94%(1/34),对照组29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7.49±14.83)min,平均住院时间(4.74±1.97)d,并发症发生率24.43%(7/29),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吸钝性解剖法在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中安全、简单、效果良好。
- 袁和祥王亚娟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肥胖
- 高龄胆囊癌肉瘤患者伴发胆囊结石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4年
- 胆囊癌肉瘤(gallbladder carcinosarcoma)是恶性上皮成分与恶性间叶成分交织混合生长的恶性肿瘤,由Landsteiner[1]于1907年首先报道,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上极其罕见。本文通过总结我院肝胆外科1例胆囊癌肉瘤的诊治经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该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 喻海波张二勇张春军黄海锋余清松王军森王亚娟
- 关键词:癌肉瘤胆囊肿瘤胆囊结石病
- 肝脏腺鳞癌合并同叶肝内胆管结石一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患者,女,6 2岁,农民,因"右上腹痛1 0 d,加重伴呕吐1 d"于2010年6月9日入院。10 d前在劳累后出现右上腹痛,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重,无肩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当时未引起重视,予自服胆炎宁处理,但症状未见明显好转。2 d前在当地卫生院输液抗感染治疗,仍未见明显好转。
- 张二勇黄海峰张春军王亚娟张波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MTSCC患者资料,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50岁;腰痛2例,体检发现肾肿瘤3例。结果肿瘤最大径范围3.3~6.5 cm,平均4.86 cm。发生于右侧3例,左侧2例。2例行肿瘤剜除术,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均位于肾实质内,界限清楚。3例为经典型,1例富于管状结构,1例富于梭形细胞。此外,含有比例不等的泡沫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结构及坏死区域。细胞核无多形性,无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标记CD10、CD15、CK7、CK19、EMA、AMACR的阳性率分别为0、20%、80%、80%、100%、10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8.6个月,均存活。结论 MTSC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好。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 王亚娟鲁萍
- 关键词:肾脏肿瘤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肝细胞癌中eIF3h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真核起始因子3h(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3h,eIF3h)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对HCC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HCC及55例癌旁肝组织中eIF3h的表达。结果 eIF3h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IF3h高表达与低表达组在肿瘤分化程度、包膜侵犯及脉管浸润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IF3h高表达HCC患者5年生存期短于低表达患者(P<0.01)。结论 eIF3h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及发展,可以作为HCC预后的标志物。
- 王亚娟鲁萍刘曼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