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丽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人血清中反式曲马朵与反式氧去甲基曲马朵对映体的测定及其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反式曲马朵((±)-trans T)与氧去甲基曲马朵((±)-M1)对映体的测定方法,研究血清中 (±)-trans T和(±)-M1对映体浓度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以磺丁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测定人血清中(±)-trans T与(±)-M1对映体的浓度;监测20例术后病人静滴盐酸(±)-trans T 400 mg·d-1 或 300 mg·d-1后血清中 (±)-trans T与 (±)-M1对映体浓度,并观察临床镇痛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血清中 (±)-trans T与 (±)-M1对映体分离效果良好,(±)-trans T与 (±)-M1对映体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640 ?g·L-1 和10~160?g·L-1,相对回收率在92.30%~107.80%之间,日内RSD小于10%,日间RSD小于15%,最低检测浓度为1.10?g·L-1。400 mg·d-1 组病人血清中(±)-trans T对映体的浓度、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300 mg·d-1 组病人,而400 mg·d-1组和300 mg·d-1组病人血清中(±)-M1对映体浓度及镇痛效果无明显区别。结论:所建立的HPCE方法可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血清中(+)-M1的浓度与镇痛效果密切相关,(±)-trans T对映体浓度过高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高和程度增强的原因之一。
- 刘会臣杨燕燕王亚丽胡玉钦侯艳宁
- 关键词:药物监测反式曲马朵药物不良反应高效毛细管电泳
- SARS专科医院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被引量:3
- 2004年
- 赵书元王亚丽
- 关键词:医务工作人员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 术后病人静滴不同剂量盐酸反式曲马多后血清中母体药物及活性代谢物对映体监测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中反式曲马多 ((±)_transT)及其活性代谢物对映体浓度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20例术后病人静滴盐酸(±)_transT400mg·d -1(A组)或300mg·d -1(B组) ,38h后取静脉血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PCE)分离测定血清中(±)_transT及其活性代谢物反式氧去甲基曲马多 ((±)_M1)对映体的浓度 ,并观察临床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病人血清中(±)_transT对映体的浓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B组病人 ,而A、B两组病人血清中活性代谢物 (+)_M1浓度及镇痛效果无明显区别。结论血清中 (+)_M1 的浓度与镇痛效果密切相关 ;由于代谢饱和引起的血清中(±)_transT对映体浓度过高可能是不良反应明显增强的原因之一。
- 刘会臣杨燕燕侯艳宁王亚丽
- 关键词:高效毛细管电泳
- 应用护理高新技术 提高重病人护理质量
- 本院在集中抢救重症病人的科室(ICU)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护理高新技术,增加重症患者护理的科技含量,增加直接护理时数,减少护士工作量,作好病人的舒适护理,收到良好效果.文章对此临床资料及开展的高新护理技术内容与成效做了全面的...
- 王亚丽
- 关键词:重症监护护理新技术护理质量
- 文献传递
- 浅谈ICU病房建设与发展新模式
- 1999年
- ICU应用具有完善而且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较为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它不仅是医院急救工作的核心机构,而且是危重医学的研究中心,不但是培养低年资住院医师和专业护士的教学单位,还是现代化医院设施完善与结构合理的重要标志。
- 熊巨光郭斌李晓辉王亚丽陈淑仙魏爱琴孟维芳
- 关键词:ICU病房建设
- 建立医院支援护理人力库的做法与体会被引量:13
- 2000年
-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的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地在临床中得以应用,使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迅速扩大。尤其是重症监护病人,病人病情变化快,在护理工作量骤增的情况下,病区护士长常常是束手无策,只有靠增加每个护士每日工作的时数和工作量或停止休假来弥补科室护理人力的短缺,其后果往往是造成重症护理工作的质量下降。针对这种状况,我院于1997年成立了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
- 马继红陈欣怡周素鲜王亚丽
- 关键词:护理管理
- 规范外科护理会诊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
- 由于疑难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在整个疾病转轨过程中涉及跨专科护理问题多,护理难度大。而现在医院护理人员普遍严重缺编,临床一线的护士多是新聘用的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经验及专业素质都有待积累和提高,这无疑为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
- 王亚丽胡爱书武睿敏郝明刘新风任丽华
-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