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花
-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微环境介导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机制研究现状被引量:2
- 2023年
-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恶性浆细胞增生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CD38-单抗等新型药物的引入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发展,MM患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MM仍然是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导致患者疾病进展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MM细胞耐药,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新的疗法。骨髓微环境被视为造血干细胞的“土壤”,以其特征性的三维空间结构为造血干细胞提供赖以生存的基础,与调控造血的生成、干细胞的动员及归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MM细胞与骨髓微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影响着MM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耐药性。本文主要围绕MM、骨髓微环境及患者对相关蛋白酶体抑制剂耐药的机制展开综述,以期寻找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来降低患者对硼替佐米的耐药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 吴敏李英花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微环境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
- 甲基化与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 2012年
-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影响基因的表达模式,这种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一般发生在体细胞的增殖和发展过程中,并通过有丝分裂逐代传递,表观遗传包括至少两个方面,即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内容,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发生、发展、预后及药物反应密切相关。现就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甲基化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胡婉贞吕成芳李英花
- 关键词:DNA甲基化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抑癌基因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以微小血管形成血栓栓塞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为特点的血栓性微血管疾病。目前认为TTP的发病机制与vWF多聚体的特异性蛋白酶缺乏密切相关。TTP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且病死率极高(可达90%以上)。尽管血浆置换疗法的出现极大程度地降低了TTP的致死率,但该病的复发率仍旧较高。
- 张怡慧(综述)李英花
-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7月全国6个中心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Plt)〈50×109/L]患者,给予rhIL-11皮下注射治疗,2 mg/次,2次/d,连续使用7 d或至Plt经最低值后恢复到≥50×109/L时停用,观察受试者Plt恢复情况。结果共入组患者112例,2例退出。110例有效病例中,rhIL-1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5%(82/110),治疗前后受试者Plt回升平均量为(70±54)×109/L,治疗有效者Plt恢复的平均时间为(8.7±3.0)d。在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上,单药rhIL-11治疗与rhIL-11联合血小板输注治疗相比,受试者Plt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2.6)d比(9.6±3.5)d,t=2.17,P=0.03]。结论rhIL-11 2次/d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可加速血小板恢复,降低血小板输注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崔新宇周虹李英花郑立白莲刘娜曲延章姜丽波陈三军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介素11
- 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动态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血液科收治的60例AML患者,在诱导治疗第8天,第21天,每次巩固治疗前1天,结束化疗随访过程中,检测骨髓形态学变化和应用MFC监测患者骨髓MRD,并动态随访。定义未发现异常表型细胞(MRD<10^(-4))为阴性,其余为阳性。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3到16个月),早期MRD(诱导化疗第8天)阴性的患者占58.33%,MRD阳性的患者占41.67%。MRD阴性的患者在诱导治疗接受第21天100%达到CR,MRD阳性的患者80%达到CR。第一次巩固治疗结束后,MRD阴性的患者预后明显较MRD阳性的患者好。结论:动态监测MRD对预测AML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 孙丽丽李慧波孔德胜陈文佳徐秉岐李英花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流式细胞术复发
- 表观遗传学调控及治疗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1年
-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类高度异质性、来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尽管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等治疗策略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但在耐药复发、疾病进展等严峻挑战下,AML患者的长期生存仍未得到明显改善。表观遗传学修饰与AML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结构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机制在基因的转录、表达及细胞的增殖、凋亡等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表观遗传药物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AML个体精准化治疗水平明显提高,且表观遗传药物联合以及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人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并为不可耐受高强度化疗和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郭丹(综述)李英花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 急性髓系白血病基于抗体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目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诱导化疗方案仍以蒽环类药物和阿糖胞苷为基础,然后进行不同方案的巩固化疗。对于复发或难治的患者推荐进行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但预后仍不容乐观,联合化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AML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供体免疫细胞攻击和杀死宿主白血病细胞的能力,表明AML具有免疫反应性,因此免疫治疗前景可观,其中基于抗体的免疫疗法有望改善疗效并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
- 刘天娇李英花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抗体疗法
- 环状R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多种信号通路共同参与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长期生存率低,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从而改善预后。环状RNA(circRNA)是新近发现的非编码RNA,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在基因的转录、翻译和表观遗传学修饰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调控肿瘤增殖、浸润及转移等恶性发生及发展过程。circRNA作为潜在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及药物靶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未来随着对circRNA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AM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将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 徐秉岐孔德胜边思成李英花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非编码RNA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进展
- 2018年
- 随着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_2O_3)的应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已成为可治愈的疾病。长期以来ATRA联合化疗是AP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As_2O_3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治愈率,近年来人们发现As_2O_3联合ATRA可作为非高危APL患者一线治疗的优先选择。尽管APL的治疗已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因早期死亡或复发治疗失败,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靶向药物来降低APL患者的早期病死率及复发率。
- 崔琳李英花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新靶标
- DNA甲基化、miRNA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 2012年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造血系统增生性疾病,是造血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于某一阶段发生分化阻滞、凋亡障碍和恶性增殖的疾病。目前研究证实,DNA甲基化和miRNA表达水平异常在ALL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研究DNA甲基化和miRNA的异常表达与ALL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关系,可以指导ALL患者个体化治疗,并在基因水平上对ALL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 杨莉莉李英花
- 关键词:甲基化MICRORNA细胞周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