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琰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核
  • 3篇结核分枝杆菌
  • 3篇分枝杆菌
  • 3篇杆菌
  • 2篇结核病
  • 1篇蛋白
  • 1篇亚群
  • 1篇药物
  • 1篇融合蛋白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细胞
  • 1篇细胞亚群
  • 1篇小鼠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原性
  • 1篇免疫原性分析
  • 1篇耐药
  • 1篇耐药结核
  • 1篇耐药结核病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朱琰
  • 2篇张灵霞
  • 1篇梁艳
  • 1篇王心静
  • 1篇陆阳
  • 1篇李宁
  • 1篇李洪敏
  • 1篇史迎昌
  • 1篇张俊仙
  • 1篇佟爱华
  • 1篇吴雪琼
  • 1篇阳幼荣
  • 1篇宋晶莹
  • 1篇程小星
  • 1篇王兰
  • 1篇董梅
  • 1篇曹志红
  • 1篇李改平
  • 1篇白雪娟
  • 1篇刘成龙

传媒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结核分枝杆菌Ag85A质粒DNA疫苗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小鼠耐药结核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 Ag85A 质粒 DAN 疫苗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小鼠耐药结核病的效果。方法用结核分枝杆菌高耐利福平低耐异烟肼临床分离株 HB240尾静脉注射 BALB/c 小鼠 1个月后,将小鼠随机分成2组,第一...
梁艳吴雪琼张俊仙阳幼荣王兰李洪敏李宁于齐宋晶莹白雪娟刘成龙李忠明史迎昌朱琰陆阳
文献传递
活动期肺结核患者CD4^+、CD154^+T细胞亚群数量的改变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CD4^+、CD154^+T细胞亚群在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和PPD皮试阳性健康人中的分布情况及其规律。方法建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154^+T细胞亚群的方法,比较CD4^+、CD154^+T细胞亚群在初治肺结核病人和PPD阳性健康人的特性。结果PBMCs抗原刺激时同时加入PE标记抗人CD154抗体的持续标记方法优于细胞破膜染色的检测方法(1.51±0.36/0.40±0.13,P〈0.05);新分离未经刺激的CD4^|+T淋巴细胞不表达CD154,特异抗原刺激后CD154表达显著增加;活动期初治肺结核PBMCs的CD4^+、CD154^+T细胞亚群数量显著低于PPD阳性健康者(0.72±0.32/1.65±0.76,P〈0.01)。结论CD4^+、CD154^+T细胞亚群数量在活动期初治肺结核患者显著降低,可能与结核病发病关系密切。
王心静程小星曹志红朱琰董梅佟爱华
关键词:结核CD40配体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抗原Rv2628c-Rv1737c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原核系统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抗原Rv2628c-Rv1737c融合蛋白,并检测其能否被结核感染者外周血PBMC细胞识别,通过小鼠模型判定其免疫原性。方法按照原核系统密码子特点,全基因合成Rv2628c-Rv1737c表达核酸序列,构建表达质粒pET24a-Rv2628c-Rv1737c,原核细胞内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Rv2628c-Rv1737c蛋白;分离不同患者样本PBMC细胞,抗原刺激后,通过q-PCR分析IFN-γmRNA表达差异,判定融合蛋白能否被TB感染者识别;联合融合佐剂DMT免疫BALB/c小鼠,检测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结果原核克隆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4a-Rv2628c-Rv1737c测序正确,融合蛋白以包涵体表达形式存在,经复性、亲和纯化后,分子量为57 kDa,纯度90%以上。以Rv2628c-Rv1737c融合蛋白刺激TB感染者,尤其TB潜伏感染(LTBI)者,外周血PBMC细胞IFN-γmRN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同时,BCG+Rv2628c-Rv1737c/DMT诱导小鼠能产生高水平的IgG抗体。结论原核重组可获得高纯度Rv2628c-Rv1737c融合蛋白,其作为潜伏感染抗原,可被TB感染者PBMC细胞识别,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是具有潜力的TB候选亚单位疫苗靶抗原,可用于TB感染尤其是潜伏感染的预防及实验室诊断。
解建辉李昆孙卫国贺雄朱琰张灵霞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表达差异及其辅助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索耐多药结核病患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药物敏感结核病患者(drug susceptible tuberculosis,DSP-TB)及健康人3组人群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表达差异,为开展新型结核病实验室辅助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组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mRNA芯片表达谱差异性进行分析;选取MDR-TB患者与DSP-TB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人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血清IL-8浓度,比较组间差异;同时分离3组人群PBMC,收集细胞并提取总RNA,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分析各组IL-8、STAT3 mRNA表达情况;以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比较各组STAT3蛋白表达差异。结果MDR-TB和DSP-TB 2组人群血清IL-8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TB组和DSP-TB组人群外周血PBMC中IL-8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与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均显示,健康组、DSP-TB组和MDR-TB组STAT3基因表达依次上调,组间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所得结果与mRNA芯片结果一致。结论IL-8在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患者体内表达显著升高,可以作为标志物区分ATB与健康人群;STAT3浓度的变化不仅作为ATB的诊断参考,还可以鉴别DSP-TB与MDR-TB人群。IL-8、STAT3联合检测有望成为不同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依据。
安红娟李昆张灵霞朱琰李改平史阅韩孙卫国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活动性结核病白细胞介素-8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