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薇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肺移植
  • 4篇动脉
  • 3篇特发性
  • 3篇肺动脉
  • 2篇异体
  • 2篇术后
  • 2篇双肺移植
  • 2篇特发性肺纤维...
  • 2篇同种异体
  • 2篇纤维化
  • 2篇肺动脉高压
  • 2篇肺纤维
  • 2篇肺纤维化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心病
  • 1篇心肺
  • 1篇心肺联合移植

机构

  • 1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11篇常薇
  • 9篇冯敏
  • 7篇赵高峰
  • 6篇常思远
  • 6篇丁志丹
  • 6篇刘刚
  • 6篇李丰科
  • 6篇王跃斌
  • 4篇黄明君
  • 4篇王勇
  • 4篇金峰
  • 3篇张新
  • 3篇李军
  • 3篇方泽民
  • 2篇李月霞
  • 1篇丁鹏绪
  • 1篇杨建辉
  • 1篇陈静瑜
  • 1篇孙荣青
  • 1篇裴新红

传媒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病伴重度乳房下垂的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腺体全切双环缩乳术在顽固性乳腺病伴重度乳房下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乳腺腺体全切双环缩乳术治疗我院顽固性乳腺病伴重度乳房下垂患者60例,观察术后症状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乳头乳晕血供良好并全部成活;10例小乳晕患者因A、B环直接缝合术后乳晕增大2cm,2例患者出现散发表皮囊肿;60例患者均无脂肪液化、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出现。结论乳腺腺体全切双环缩乳术能将治疗疾病与整形美容相结合,术式简单,临床可操作性强。
裴新红常薇
关键词:乳腺病乳房下垂缩乳术
肺移植术后肺动脉狭窄2例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观察2例肺移植术后肺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移植术后发生肺动脉狭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例1在体外膜肺氧合下行左单肺移植术,例2在体外膜肺氧合下先行右肺移植术再行左肺移植术,2例术后均常规给予免疫抑制、抗感染、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例1左肺移植术后第7天大便后出现胸闷,指脉氧饱和度迅速降至84%,平卧位吸氧后胸闷缓解,指脉氧饱和度升至99%;之后患者静息状态一般情况可,下床稍剧烈活动即出现胸闷气喘,考虑右心衰竭及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症状稍缓解;术后第36天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示左肺动脉干狭窄,于肺移植术后第64天行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症状缓解,但次日再次出现胸闷气喘;于肺移植术后第84天行左肺动脉干支架植入术后胸闷症状缓解;肺移植术后第119天出院,恢复基本正常生活;随访1年以上无胸闷表现。例2双肺移植术后第6天床旁站立突发呼吸、心脏骤停,予以气管插管并于右侧股动静脉建立体外膜肺氧合;术后第10天患者血流动力学稍稳定情况下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示双侧肺动脉狭窄并多发动脉栓塞形成,给予抗凝、溶栓等支持治疗;术后第25天发生感染性休克,术后第31天自动出院。结论肺移植术后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排除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气道病变等后应考虑肺动脉狭窄可能,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肺动脉狭窄后根据患者情况行药物或肺动脉球囊扩张术、肺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治疗。
李丰科王跃斌丁志丹方泽民赵凯冯敏常思远常薇刘刚丁鹏绪赵高峰
关键词:肺移植肺动脉狭窄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临床路径被引量:18
2020年
近年来,雾化吸入治疗越来越普遍地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而人工气道的建立改变了气溶胶输送环境和方式,目前已有《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指导临床,但是由于雾化吸入步骤繁琐,药品繁多,很多呼吸机不支持雾化吸入治疗,同时雾化吸入的疗效受众多因素影响,如呼吸机模式选择、参数设置、加温湿化、人工鼻和过滤器的使用等,往往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对呼吸机造成损坏。为规范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技术的临床应用,避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河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委员共同讨论,得出本临床路径,为机械通气雾化吸入的实际操作和给药提供临床参考。
隗强邵换璋常薇尚明升刘莉莉曹晓露刘小超刘林纳高胜浩王东平司高峰孙振淇候远坡秦秉玉
关键词:机械通气雾化吸入
双侧肺叶移植治疗成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一例被引量:2
2020年
目前,肺移植是公认的治疗多种终末期肺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1]。然而,供肺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肺移植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已提出并临床实践的对应策略有:边缘供肺肺移植、心死亡供体肺移植、体外肺灌注(EVLP)体外肺修复肺移植、解剖和非解剖性肺减容肺移植、肺叶移植[2-3]。对于身材矮小或者有限制性肺疾病的小胸腔患者来说,肺叶移植已成为扩大其供肺来源的重要方式之一[2-8]。现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华中地区首例双侧肺叶移植治疗成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赵高峰赵凯李丰科王跃斌丁志丹欧阳松云刘峰辉王勇金峰曹彬吴进福李军黄明君冯敏常薇常思远刘刚陈静瑜
关键词:肺移植肺叶移植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残端
同种异体序贯式双肺移植治疗儿童特发性肺纤维化一例被引量:2
2020年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近年来IPF患病率逐年增加,儿童病死率超过50%。肺移植是治疗包括IPF等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有效手段。2019年12月9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移植外科采用同种异体序贯式双肺移植治疗儿童IPF一例,现报道如下。
王跃斌丁志丹李丰科赵凯方泽明夏宗江王旭广冯敏常思远刘刚常薇赵高峰
关键词:肺移植特发性肺纤维化儿童
双肺移植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冠心病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1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双肺移植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1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冠心病患者,男,55岁,于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行双肺移植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建立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后患者先取右侧卧位,左后外侧第5肋间切口进胸,游离左乳内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行端侧吻合;然后切除左侧病肺,行左肺移植术;变换体位为左侧卧位,经右后外侧第5肋间切口进胸,切除右侧病肺,行右肺移植术。肺动脉开放前予以甲泼尼龙诱导免疫。供体器官为院外脑死亡捐献,与受者血型相同。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量700 mL,手术时间8.7 h,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间2.7 h。供体左肺冷缺血时间7.25 h,右肺冷缺血时间10.4 h。术后3 h行X线胸片检查显示患者移植肺纹理清晰,膨胀好,与胸腔大小匹配良好。术后16 h撤除体外膜肺氧合系统,体积分数60%氧浓度下,pa(O_(2)) 127 mm Hg,较术前(76.1 mm Hg)明显增高。术后第1天患者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39%,肺动脉压37 mm Hg,左心室室壁搏动减弱,给予强心药物等治疗后好转。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中度移植物失功,肺泡灌洗液微生物第二代宏基因测序提示肺炎克雷伯菌、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感染,在原抗感染方案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加强抗感染治疗;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63%,肺动脉压28 mm Hg,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术后第6天行气管切开以便于气道管理。术后第7天气道分泌物减少,可床上活动。术后第8天下床活动,可间断脱离呼吸机,体积分数40%氧浓度下,心率116次/min,律齐,血压126/92 mm Hg,血氧饱和度98%,pa(O_(2)) 102 mm Hg,pa(CO_(2)) 36 mm Hg。目前继续恢复中。结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双肺移植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待观察
丁志丹王跃斌李丰科杨建辉赵凯方泽民乔晨晖王勇金峰曹彬黄明君赵俊杰冯敏常薇张新赵高峰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冠心病双肺移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肝癌患者大范围肝切除术后需直接送入重症监护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大范围肝切除术后需直接送入重症监护室(ICU)的必要性,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大范围肝切除的1044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真正需要ICU的观察或治疗,将患者分为ICU组和普通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年龄、性别、伴发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等术中、术后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这些参数与患者进入ICU的相关性。结果与普通组患者相比,ICU组患者的年龄更大(57.4±3.7比53.2±3.2,P<0.05)、肺部疾病(33.7%比10.0%,P<0.05)、慢性肾病(9.6%比2.0%,P<0.05)和贫血(50.6%比5.3%,P<0.05)等基础疾病伴发率更高,且手术范围大(92.7%比74.3%,P<0.05)、术中出血量多(816.0ml比635.0ml,P<0.05)、术中需要输入更多悬浮红细胞(4.3U比1.4U,P<0.05)和冰冻血浆(506.1ml比214.3ml,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更长(21.6d比10.1d,P<0.05),住院费用也更高(76751元比42069元,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77,95%CI:1.030~1.127)、出血(OR=3.211,95%CI:1.038~9.929)及输血(OR=1.330,95%CI:1.113~1.589)是患者术后送入ICU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癌大范围肝切除患者术后没有必要常规送入ICU进行监护和治疗。患者术后是否需直接进入ICU,主要与患者年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有关,仍有许多潜在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需进一步探讨。
常薇冯敏李月霞李珠银马宁邓毅磊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重症监护室
肺部B型超声扫描评分在肺移植受者术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评估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分析肺部B型超声扫描评分(LUS)检查在肺移植术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PGD)受者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35例肺移植术后PGD受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受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术前24 h APACHE II评分、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乳酸、呼吸参数。术后12 h、24 h、48 h和72 h行LUS,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LUS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计算LUS对重度PGD的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单肺移植受者LUS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536,P<0.01),双肺移植受者LUS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518,P<0.01);分析LUS ROC曲线下面积得出,单肺移植受者重度PGD的LUS预测值为7.0分,其敏感度86.7%,特异度为72.1%,双肺移植受者重度PGD的LUS预测值为13.0分,其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60.0%。结论肺部B型超声扫描检查简单易行,LUS可以评估肺移植术后PGD受者病情,具有较高的效价。
李秋月常思远赵高峰常薇刘刚李高飞徐娜陈静瑜冯敏
关键词:肺移植氧合指数
室间隔缺损修补并同种异体肺移植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一例
2022年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修补并同种异体肺移植术(简称“修心换肺”)治疗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受者女,21岁,为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先右侧开胸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行右肺移植术,更换体位后再行左肺移植术。结果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体外循环支持时间为90 min,出血量为2000 mL。受者术后第2天撤除体外膜肺氧合,第3天撤离呼吸机,第38天康复出院。受者术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肺动脉压持续改善。结论对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同时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修心换肺”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李丰科王跃斌丁志丹方泽民赵凯冯敏常思远常薇刘刚王勇金峰李军黄明君张新罗鸿张亮赵高峰
关键词:肺移植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对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MKP1转基因(MKP1)小鼠(购自武汉华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各自随机分为两组:WT、WT+TNF-α组和MKP1、MKP1+TNF-α组。WT+TNF-α组和MKP1+TNF-α组的小鼠按6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TNF-α;WT组和MKP1组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心肌MKP1表达、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抗氧化剂和呼吸复合物表达以及线粒体凋亡情况,采用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与WT+TNF-α组比较,MKP1+TNF-α组的小鼠心肌线粒体分裂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和线粒体分裂因子(Mff)相对表达下调(Drp1:1.80±0.20比1.00±0.30、t=-10.134、P<0.05;Mff:2.80±0.20比1.10±0.30、t=-8.3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升高[GSH:(29±2)nmol/mg比(49±3)nmol/mg、t=12.127、P<0.05;SOD:(2.2±0.1)U/mg比(8.1±0.2)U/mg、t=10.301、P<0.05;GPX:(50±4)U/mg比(172±6)U/mg、t=11.1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粒体呼吸复合物(complex)Ⅲ和ⅢⅡ相对表达上调(complexⅢ:1.00±0.20比2.20±0.12、t=10.715、P<0.05;complexⅡ:1.10±0.09比1.90±0.08、t=8.3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相对表达下调(Caspase-9:2.20±0.11比1.15±0.09、t=-5.210、P<0.05;bax:2.30±0.12比1.42±0.09、t=-6.0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α诱导心肌损伤的机制涉及线粒体的过度分裂、线粒体氧化还原平衡和能量代谢的破坏以及线粒体凋亡。而MKP1过表达可明显抑制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心肌损伤。
常薇孙荣青冯敏李月霞崔志文邓毅磊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心肌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