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敏

作品数:48 被引量:208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肺移植
  • 8篇脓毒
  • 7篇通气
  • 6篇动脉
  • 6篇脓毒症
  • 6篇机械通气
  • 5篇术后
  • 5篇气管
  • 5篇重症
  • 5篇综合征
  • 5篇细胞
  • 4篇休克
  • 4篇移植术
  • 4篇支气管
  • 4篇衰竭
  • 4篇特发性
  • 4篇脓毒性
  • 4篇脓毒性休克
  • 4篇外营养
  • 4篇纤维化

机构

  • 48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医院

作者

  • 48篇冯敏
  • 23篇孙荣青
  • 12篇赵高峰
  • 11篇丁志丹
  • 11篇刘刚
  • 11篇王跃斌
  • 10篇杜玉明
  • 10篇李丰科
  • 9篇常薇
  • 9篇常思远
  • 9篇金峰
  • 8篇黄明君
  • 7篇徐大千
  • 6篇王勇
  • 6篇王红民
  • 6篇许爱国
  • 6篇方泽民
  • 5篇郭铁
  • 5篇徐娜
  • 4篇张新

传媒

  • 6篇郑州大学学报...
  • 6篇中华实用诊断...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原医刊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1篇2009
  • 3篇2006
  • 5篇200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外营养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ICU内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ICU内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16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14例)。EN和TPN组患者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监测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机械通气时间、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并计算氮平衡。结果:肠内营养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氮平衡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EN组低于TPN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好的提供营养,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冯敏孙荣青
关键词: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肺移植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疗效。方法患者女,55岁,因"胸闷、气喘伴咳嗽6年,加重1年"入院,经反复多次全肺灌洗治疗,效果欠佳,遂行同种异体序贯式双肺移植治疗,观察其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肺移植"和"肺泡蛋白沉积症"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网中文文献数据库,以"lung transplantation"及"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22年2月。结果该患者既往行全肺灌洗19次,前期效果尚可,后期症状进行性加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治疗后,出现过敏反应,胸部CT提示肺部病变逐渐加重。2022年2月15日行肺移植术,PaO_(2)从47 mmHg(1 mmHg=0.133 kPa)上升到85 mmHg,可脱离吸氧活动,2022年3月2日出院,随访病情稳定。文献检索获得相关英文文献13篇,其中论著2篇,病例报告11篇;肺移植后继发肺泡蛋白沉积症9篇;肺移植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4篇,报道了3个病例;国内未见肺移植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报道。结论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泡蛋白沉积症,早期安全有效,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王跃斌李丰科丁志丹赵凯方泽民冯敏常思远金峰黄明君赵高峰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肺移植支气管肺泡灌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肝肺联合移植术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 分析1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行肝肺联合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患者于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先行左肺移植术,后行肝移植术。肺移植吻合顺序为左主支气管、左肺动脉、左侧左房袖;肝移植吻合顺序为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胆总管端端吻合。肺动脉开放前予以巴利昔单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诱导免疫;术后鼻饲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结果 患者术后64 h撤离体外膜肺氧合;术后第4天撤离呼吸机并下床活动;术后第10天出现不明原因的顽固性低氧血症,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及肺动脉球囊扩张,低氧血症仍存在,拟行右肺移植术;术后第21天肺泡灌洗液培养出大肠埃希氏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烟曲霉;术后第32天因感染性休克、心脏骤停死亡。结论 终末期肝脏、肺部疾病患者可行肝肺联合移植术;严格选择供体、进一步优化手术流程、尽可能双肺移植是该病例带来的经验教训;应用体外肺灌注技术改善供体质量、延长器官保存时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王跃斌赵凯丁志丹李丰科方泽民冯敏刘刚王勇金峰李军黄明君郭文治赵高峰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肝硬化失代偿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 ,探讨预防措施 ,减低院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降低病死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 ,对本院ICU机械通气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及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 ,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15 2例接受人工机械通气的ICU患者中 ,4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2 6.3 % ) ;在机械通气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时间最短 3d ,最长 10d ,其中第 5~ 7d内发病占90 .5 %。 40例中死亡 12例 ( 3 0 % )。痰培养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 ,其次为真菌。生存组与死亡组对照 ,发现患者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 (昏迷、糖尿病 )、免疫力低下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内在因素 ;人工气道管理、机械通气时间、无菌操作技术、抗生素应用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外部因素。结论 :昏迷、机械通气大于 7d、糖尿病、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不合理应用致耐药菌产生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 ;主要致病菌 :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孙荣青冯敏杜玉明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高危因素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脓毒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背景:研究发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用于治疗粒细胞减少症,关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脓毒症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脓毒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内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建立脓毒症小鼠动物模型,建模后6,30 h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观察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变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水平。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小鼠支气管上皮尚完整,间质轻度增生,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治疗后1,3,7 d治疗组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3)治疗后1,3,7 d治疗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低于模型组(P<0.05);(4)结果表明,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具有增强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功能和抗炎作用。
冯敏常思远徐大千刘刚
关键词:脓毒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小鼠
ICU患者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同时应用谷氨酰胺的效果观察
2004年
孙荣青冯敏杜玉明王红民许爱国
关键词:肠外营养支持ICU患者谷氨酰胺危重患者静脉
肺移植术后肺动脉狭窄2例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观察2例肺移植术后肺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移植术后发生肺动脉狭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例1在体外膜肺氧合下行左单肺移植术,例2在体外膜肺氧合下先行右肺移植术再行左肺移植术,2例术后均常规给予免疫抑制、抗感染、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例1左肺移植术后第7天大便后出现胸闷,指脉氧饱和度迅速降至84%,平卧位吸氧后胸闷缓解,指脉氧饱和度升至99%;之后患者静息状态一般情况可,下床稍剧烈活动即出现胸闷气喘,考虑右心衰竭及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症状稍缓解;术后第36天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示左肺动脉干狭窄,于肺移植术后第64天行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症状缓解,但次日再次出现胸闷气喘;于肺移植术后第84天行左肺动脉干支架植入术后胸闷症状缓解;肺移植术后第119天出院,恢复基本正常生活;随访1年以上无胸闷表现。例2双肺移植术后第6天床旁站立突发呼吸、心脏骤停,予以气管插管并于右侧股动静脉建立体外膜肺氧合;术后第10天患者血流动力学稍稳定情况下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示双侧肺动脉狭窄并多发动脉栓塞形成,给予抗凝、溶栓等支持治疗;术后第25天发生感染性休克,术后第31天自动出院。结论肺移植术后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排除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气道病变等后应考虑肺动脉狭窄可能,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肺动脉狭窄后根据患者情况行药物或肺动脉球囊扩张术、肺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治疗。
李丰科王跃斌丁志丹方泽民赵凯冯敏常思远常薇刘刚丁鹏绪赵高峰
关键词:肺移植肺动脉狭窄
多黏菌素B治疗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脓毒症的观察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Polymyxin B,PMB)对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CRO)引起脓毒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观察性研究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河南省14家医院ICU中因CRO引起的脓毒症静脉应用PMB至少7 d的患者,进行28 d随访。根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性休克组和非休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指标、SOFA、APACHEⅡ、病原菌分布情况、抗感染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共纳入98例患者,其中脓毒性休克48例。与非休克组相比,脓毒性休克组的机械通气患者比例更高(72.92%vs 32%,P<0.05),血小板低(74.63×109/L vs 139.10×109/L,P<0.05),SOFA评分(10.04 vs 5.72,P<0.05)和APACHEⅡ评分更高(20.81 vs 14.94,P<0.05)。脓毒性休克组与非休克组抗感染治疗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B联合碳青霉烯类(27.08%vs 34%,P>0.05)、PMB联合替加环素和碳青霉烯类(29.17%vs 24%,P>0.05)常见。入组患者中16.33%的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肾毒性7.14%,神经毒性6.12%。脓毒性休克组和非休克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92%vs 10%,P>0.05)。脓毒性休克组的28 d病死率远高于非休克组(64.58%vs 18%,P<0.05),ICU病死率(18.75%vs 6%,P>0.05)和住院病死率(22.92%vs 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28 d病死率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脓毒性休克组的PMB治疗至死亡的平均时间短(18.73 d vs 26.7 d,P<0.001)。结论对CRO的脓毒症患者,PMB抗感染治疗安全、有效,可尽早启动PMB治疗,一旦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病死率高。
张晓娟祁绍艳刘韶华张瑞芳段晓光王海旭朱志强冯敏邢丽华孙同文
关键词:多黏菌素B脓毒症脓毒性休克
以肌肉抽搐为突出表现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女,21岁.以“头痛20余天,右手抖、面部肌肉抽搐10余天,流涎1d”为主诉于2013年3月29日入院.患者就诊前20 d出现睡眠差、头痛,当地医院给予“安神补脑液”、“维生素B1”口服,症状未见明显好转.10余天前,患者出现右手不自主抖动及右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紧张时为著,言语尚清晰,“针灸”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当晚患者出现谵妄状态,遂至河南省精神病医院,诊断为“(1)精神分裂、(2)病毒性脑炎”,给予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好转.
高峰石慧娟赵雪赵莹方华张迎娜冯敏
关键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对症支持治疗安神补脑液维生素B1谵妄状态
有创和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有创和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过程中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的变化。方法:将5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无创通气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和有创通气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h、12h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及血浆BN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有创通气组的心率(t=9.87,P<0.05)、呼吸频率(t=3.79,P<0.05)、血氧饱和度(t=2.83,P<0.05)及氧分压(t=4.29,P<0.05)等指标较无创通气组明显改善。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BNP均较治疗前下降(F时间=485.9,P<0.05),治疗后有创通气组较无创通气组血浆BNP下降(F组间=7.345,P<0.05)。结论: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时较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BNP下降明显。
冯敏孙荣青倪占玲
关键词:正压通气呼吸衰竭脑钠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