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赋兴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外科
  • 4篇手术
  • 4篇肿瘤
  • 3篇电生理
  • 3篇诱发电位
  • 3篇外科手术
  • 3篇监测技术
  • 2篇神经外科
  • 2篇侵袭性
  • 2篇肿瘤外
  • 2篇肿瘤外科
  • 2篇细胞
  • 2篇显微外科
  • 2篇腺瘤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垂体
  • 2篇垂体腺瘤
  • 1篇大型听神经瘤

机构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左赋兴
  • 6篇万经海
  • 5篇王任直
  • 4篇李学记
  • 3篇李雪元
  • 3篇钱海鹏
  • 3篇包新杰
  • 2篇冯铭
  • 2篇姚勇
  • 2篇孙健
  • 2篇焦永辉
  • 2篇王剑新
  • 2篇窦万臣
  • 2篇位振清
  • 2篇孟肖利
  • 2篇刘昂斯
  • 2篇肖健齐
  • 2篇邓侃
  • 2篇孙博文
  • 1篇韩利江

传媒

  • 2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型听神经瘤的微骨窗手术切除技巧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与目的:大型听神经瘤的全切和功能保留对神经外科来说仍旧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微骨窗手术显露、内听道磨开及囊性肿瘤切除等技巧。方法:总结41例大型听神经瘤经乙状窦后入路微骨窗(切口长6cm,骨窗直径约3cm)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中的技巧操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39例(95%),次全切除2例(5%);面神经解剖保留36例(88%),最后一次随访时神经功能(HB分级)Ⅰ级7例(17%),Ⅱ级15例(37%),Ⅲ级5例(12%),Ⅳ~Ⅴ级9例(22%),Ⅵ级5例(12%);耳蜗神经解剖保留9例(22%),保留有效听力7例(17%)。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骨窗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王少华万经海左赋兴
关键词:听神经瘤微骨窗入路显微外科技术
神经监测技术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运用各种电生理技术,监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其主要目的是避免手术造成的永久性神经损伤,最大程度保留患者术后神经功能。IONM包括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肌电图、脑电图等技术。目前,凡可能影响脑、脊髓及神经根等功能的手术,大多可通过IONM进行监测,尤其在神经外科、骨科手术中报道较多。然而,国内肿瘤外科IONM的应用情况不容乐观。本文就IONM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探讨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左赋兴万经海
关键词:电生理学肿瘤外科诱发电位
巨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 总结、分析巨型鞍结节脑膜瘤(MTSM)的病理解剖及血供特点,探讨其相应的显微外科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998至2010年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理念,针对MTSM独特的病理解剖、血供特点,采取颅底入路、术中控制性降压、利用"肿瘤通道"原位切除的16例巨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6~65岁,平均48.5岁;随访14例,时间4~132个月,平均74.9个月.结果 肿瘤最大径51.1~76.2 mm,平均5 8.9 mm;Simpson Ⅰ、Ⅱ、Ⅲ及Ⅳ级切除分别为3、9、3及1例;术后死亡1例,视力不同程度好转10例,无变化2例,恶化2例,短暂尿崩9例.结论 深入研究MTSM独特的血供、病理解剖特点至关重要,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显微外科对策、利用"肿瘤通道"原位手术切除应为MTSM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李学记万经海钱海鹏左赋兴韩利江
关键词:脑膜瘤鞍结节显微神经外科
脑转移瘤手术指南
2024年
脑转移瘤是原发于人体其他器官、部位的恶性肿瘤细胞转移至颅内,并在颅内生长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脑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是颅内原发恶性肿瘤的4~10倍,20%~40%的恶性肿瘤在病程中会发生脑转移。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肿瘤患者整体生存期的延长,脑转移瘤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手术是脑转移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相关指南与共识均无详细的脑转移瘤手术指导和推荐。为此,本指南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手术患者的选择、手术策略与技巧,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临床问题进行总结,形成推荐意见,旨在提高脑转移瘤的规范化手术治疗水平。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万经海杨海峰王晓光刘燕骆鹏任蔡洪庆左赋兴慕逢春肖瑾
关键词:脑转移瘤内科治疗外科手术
用于颅内立体定向注射的微量注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颅内立体定向注射的微量注射装置,其包括:微量注射器,其尖端直径为500μm;玻璃针,其尖端直径为30μm,长度为5~6μm;头皮套管针,其针尖部经过切削之后套接微量注射器的尖端,该头皮套管针的软管端...
左赋兴包新杰王任直李雪元周强意杨远帆
文献传递
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解剖学基础被引量:7
2015年
侵袭性垂体腺瘤(IPA)因其侵袭性生长,手术全切率低,复发率高,治疗非常困难,其主要依靠影像学、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三者所采用的标准不同,诊断差异性很大。蝶窦的气化程度、鞍膈的坚厚程度和鞍膈孔的大小、海绵窦内侧壁先天缺如或缺损等因素都会影响垂体腺瘤的生长,因此,解剖结构是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解剖学基础。
位振清姚勇邓侃冯铭王剑新肖健齐焦永辉孙博文左赋兴孙健王任直
关键词:垂体腺瘤侵袭性解剖学
卡莫司汀瘤腔内灌注化疗治疗初发高级别胶质瘤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卡莫司汀瘤腔内灌注化疗治疗初发高级别胶质瘤的效果。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高级别胶质瘤的初治患者11例,2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9例位于大脑半球。肿瘤最大径2.5~6cm,平均4.1cm。开颅手术,冰冻病理证实为分化较差的胶质细胞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后,将卡莫司汀注射液62.5m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均匀喷洒灌注于术腔,留院观察10~22天。结果住院期间并发症包括:癫痫1例,感染1例,失语1例,发热2例,皮下积液2例。间变星形胶质细胞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9例。随访6~25个月,2例死亡,2例复发,1例影像进展。生存患者karnofsky评分60~80分,平均66分。结论卡莫司汀瘤腔内灌注化疗安全有效,可用于初发高级别胶质瘤术中治疗,不影响术后放疗,结合辅助放疗后疗效更佳。
钱海鹏万经海李学记孟肖利左赋兴杨逸坤刘昂斯
关键词:胶质瘤化疗
帕金森病小鼠的内源性神经再生修复研究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 基于全转录组深度测序的MPTP小鼠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神经再生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成年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稳定和组织修复依赖于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zone,...
左赋兴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再生室管膜下区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移植多巴胺
磁共振成像、术中探查和病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术中探查和病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分析125例向海绵窦生长的垂体腺瘤患者的MRI、手术和病理临床资料,分别以MRI、术中探查和病理为标准来确定其侵袭性并分组.MRI组以Knosp-Steiner分级Ⅲ或Ⅳ级为标准;手术组以术中观察海绵窦内侧壁有穿孔或破损为标准;病理组以Ki-67标记指数>3%为标准,并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MRI组:104例判定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组:92例判定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组:14例判定为侵袭性垂体腺瘤,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病理组与手术组比较、病理组与MR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MRI组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灵敏度100%,特异度63.6%,阳性预测值88.5%,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明显高于病理(灵敏度20.7%,特异度84.8%,阳性预测值79.2%,阴性预测值27.7%)。结论 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诊断上,MRI及术中探查明显较病理学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位振清王任直姚勇邓侃王剑新肖健齐焦永辉孙博文左赋兴孙健
关键词:垂体腺瘤肿瘤侵润磁共振成像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用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术用镊,其包括两个镊臂,每个镊臂包括把持部(10)、延伸部(20)和取物端(30),两个镊臂相向的一侧构成内侧、相背的一侧构成外侧,手术用镊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为第一旁侧(a)和第二旁侧(b),延伸部...
左赋兴孔建新胡珂李学记万经海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