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忠清

作品数:58 被引量:326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手术
  • 17篇外科
  • 17篇颅内
  • 14篇动脉瘤
  • 14篇颅咽管瘤
  • 12篇血管
  • 12篇手术治疗
  • 12篇外科手术
  • 11篇动脉
  • 10篇切除
  • 10篇颅内动脉
  • 10篇颅内动脉瘤
  • 8篇斜颈
  • 8篇痉挛
  • 8篇痉挛性
  • 7篇痉挛性斜颈
  • 6篇入路
  • 6篇手术切除
  • 6篇术后
  • 6篇显微外科

机构

  • 42篇北京三博脑科...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惠安县医院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58篇周忠清
  • 58篇石祥恩
  • 37篇张永力
  • 37篇孙玉明
  • 33篇钱海
  • 27篇吴斌
  • 22篇范涛
  • 19篇刘方军
  • 14篇李志强
  • 13篇王计强
  • 4篇刘波
  • 4篇梁冶矢
  • 3篇林达
  • 2篇王维兴
  • 1篇柳成荫
  • 1篇刘进良
  • 1篇高树梓
  • 1篇张亚卓
  • 1篇刘荣
  • 1篇杨扬

传媒

  • 14篇中国微侵袭神...
  • 12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北京医学会神...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咽管瘤手术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附58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1对象与方法2004年6月~2006年7月,我科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58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晨起采空腹血,测定血清皮质醇(Cor)。
孙玉明周忠清王计强石祥恩吴斌
关键词:颅咽管瘤激素神经外科手术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梭形动脉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梭形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5例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梭形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55岁,平均47岁.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4例,1例表现为后枕部阵发性头痛.所有患者均采用远外侧入路,翻开皮肌瓣后,先于枕部肌群内分离枕动脉,开颅后显露同侧小脑后下动脉尾襻,并于此处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重建小脑后下动脉血流,再行动脉瘤孤立术或切除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5例患者术后1例无神经功能缺失;3例有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颅内血肿,二次手术后并发对侧肢体偏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检查,吻合口通畅,动脉瘤不显影.随访2~29个月,平均18个月,4例预后良好,1例对侧肢体轻偏瘫.结论 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搭桥+动脉瘤孤立或切除术是治疗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梭形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汤志伟石祥恩张永力周忠清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外科手术
后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纳入42例共44个后循环动脉瘤,包括基底动脉动脉瘤26例(27个)、椎动脉动脉瘤16例(17个)。其中15例分别行颈外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4例)、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2例)、颌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2例)、椎动脉颅内外段(2例)、枕动脉小脑后下小动脉(5例)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余27例行单纯动脉瘤夹闭术。结果经随访共37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4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3例、椎动脉动脉瘤9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5例、大脑后动脉P1~P2段交界处动脉瘤4例、小脑上动脉动脉瘤1例和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1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活动能力,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性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率达88.09%。其余5例患者,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术后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体征,生活不能自理;2例(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因术后发生脑干缺血,围手术期死亡;2例(椎动脉动脉瘤)复发患者经再次治疗康复。结论对于不宜直接行手术夹闭的后循环动脉瘤,为了避免因夹闭动脉瘤和延长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间而发生术后脑缺血事件,可选择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以避免动脉瘤夹闭术带来的危险。
石祥恩张永力吴斌周忠清孙玉明刘方军钱海范涛李志强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重建术椎动脉基底动脉
颅咽管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手术前及手术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为颅咽管瘤手术后激素替代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科2001年6月~2002年12月共手术切除颅咽管瘤40例,其中15例为再次手术。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分别采静脉血,测定T3、T4、TSH、ADH、ACTH水平,记录手术前后24h尿量,测尿比重、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尿崩的出现率(分别为95%和95%)显著高于术前(分别为70%和57.5%);术后血浆ACTH水平(15.60±1.91)pg/ml,显著低于术前的(23.97±2.69)pg/ml。手术前、手术后血浆AD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2.49±0.30)pg/ml和(2.80±0.29)pg/ml。结论颅咽管瘤手术后内分泌功能紊乱是常见的合并症;颅咽管瘤手术后除需常规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外,还应补充甲状腺素。
周忠清石祥恩刘波张永力
关键词:颅咽管瘤手术前内分泌激素甲状腺功能
颅咽管瘤术后肺动脉栓塞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术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情况及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肺动脉栓塞5例(2.7%),经CT肺动脉造影证实4例。对5例病人的血电解质水平、去氨加压素及地塞米松的使用进行研究。结果随访5例,时间6~30个月,死亡3例,痊愈2例。3例病人血钠持续高于正常值(145~170 mmol/L)。5例病人均至少使用1个月的去氨加压素及7 d的地塞米松。结论高钠血症、长期使用去氨加压素和地塞米松可能诱发血液高凝状态而增加病人术后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风险。
钱海周忠清刘宇翔王计强石祥恩
关键词:颅咽管瘤肺栓塞高钠血症去氨加压素
颅咽管瘤复发次数与术后生活质量的关系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复发次数与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复发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按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法评估,分为:能工作或上学、生活能自理、生活不能自理、死亡。结果肿瘤全切除33例(84.6%),次全切除6例(15.4%)。围手术期死亡2例(5.1%)。术后平均随访15.5个月,随访期第1次复发者与第2次复发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第3次、第4次复发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恶化。结论第3次和第4次复发颅咽管瘤的治疗应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主,不宜强求根治性切除肿瘤。
周忠清石祥恩吴斌孙玉明钱海范涛李志强张永力
关键词:颅咽管瘤复发生活质量
第三脑室内动静脉畸形1例被引量:1
2004年
周忠清石祥恩
关键词:影像学表现手术入路手术治疗
痉挛性斜颈病因及其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2008年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亦称为颈肌张力障碍(cervical dystonia),是常见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根据Stacytu报道,ST的患病率大约是9/10万,其发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女性的发病率通常是男性的1.5~1.9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岁,70%~90%的患者在40~60岁发病。美国明尼苏达州罗斯切特市在1960—1979年的ST整体发病率为1.2/10万(95%可信区间为0.5.1.9),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3.6倍,提示sT的病因和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性。
柳成荫周忠清石祥恩
关键词:痉挛性斜颈病因局限性肌张力障碍颈肌张力障碍发病率
颅内蛇形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蛇形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1例蛇形动脉瘤中,14例未破裂动脉瘤,主要症状为头痛4例、可逆性脑缺血发作3例、颈项强直和后组脑神经压迫5例、视野缺损1例、癫痫发作1例;有动脉瘤破裂的7例中,Hunt—HessⅠ级和Ⅱ级6例、Ⅲ级1例。病程从20d至3.5年,平均7.3个月。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6例,M2段近端4例;大脑前动脉A1段1例,A2段近端1例;大脑后动脉P1段2例;基底动脉主干2例,椎动脉5例。动脉瘤直径0.3~2.5cm,平均1.2cm。13例动脉瘤长3.0cm以上,8例动脉瘤长5.0cm以上。桡动脉移植搭桥7例,颞浅动脉搭桥6例,枕动脉搭桥6例,大隐静脉移植搭桥2例。12例为颅内外动脉搭桥,供血动脉为颈外动脉5例,枕动脉4例,颌内动脉3例。接受动脉为大脑中动脉5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大脑后动脉P2段3例,小脑前下动脉1例。9例为动脉瘤近端与远端间的血管间插入移植搭桥,包括大脑中动脉M1与M2段间的插入移植搭桥3例,M1段间的搭桥2例,大脑前动脉A1远端与A2近端插入搭桥2例,椎动脉颅内与颅外端间搭桥2例。在搭桥外血管完毕后,11例行动脉瘤孤立术;7例行动脉瘤切除;3例仅将动脉瘤近心端阻断,保护穿通动脉开通,避免缺血发生。结果20例术后恢复良好,包括头痛缓解,癫痫局部发作或大发作消失,肢体活动障碍的改善和视力的恢复。1例出院时需要照顾。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19例移植搭桥血管畅通,动脉瘤消失;1例吻合血管未通,但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例颅内外搭桥后,术后第2天手术部位出现血肿,手术清除血肿,术后肢体肌力Ⅳ级。结论对于单纯手术无法夹闭的蛇形动脉瘤,通过适当血管搭桥或插入性移植的方法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石祥恩张永力刘方军孙玉明周忠清钱海李志强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重建术血管移植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15例分析
2010年
目的提高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诊疗水平。方法总结15例颅内HP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加扩大切除10例,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患者恢复较好,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无并发症。随访1~24个月,2例死亡,1例出现肺部转移。结论颅内HPC为恶性肿瘤,可发生全身转移,最佳治疗方式为手术全切除或扩大切除,术后要辅助放疗,定期复查。
刘方军张永力孙玉明周忠清王计强钱海刘进良石祥恩
关键词:放射疗法预后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