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隔离
  • 3篇心房
  • 3篇体检
  • 3篇静脉
  • 3篇房颤
  • 3篇肺静脉
  • 3篇肺静脉电隔离
  • 2篇心动过速
  • 2篇体检人群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梗死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刺激
  • 1篇调搏

机构

  • 14篇苏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苏州市东方电...

作者

  • 14篇刘丹
  • 6篇惠杰
  • 2篇严苏
  • 2篇蒋文平
  • 2篇张代义
  • 2篇胡小武
  • 1篇王国强
  • 1篇马骁
  • 1篇方祖祥
  • 1篇薛胜利
  • 1篇傅琤琤
  • 1篇黄海雯
  • 1篇杨向军
  • 1篇蒋廷波
  • 1篇浦剑虹
  • 1篇胡晓慧
  • 1篇李彩霞
  • 1篇邬小玫
  • 1篇肖接承
  • 1篇吴德沛

传媒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
2021年
探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研究样本来源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录的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的资料数据,分析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的危险因素与相关护理对策。结果:呼吸机肺炎相关的危险因素与环境污染、未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呼吸机管路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滥用抗生素有关。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体现在多个方面,临床为了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影响,需要对护理对策进行针对性的制定,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刘丹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对策
从环肺静脉电隔离对房颤的影响初步探讨房颤的发生机制
目的:评价以环肺静脉电隔离为基础的不同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疗效并初步探讨房颤发生及维持的机制.方法:总共123例房颤患者入选本研究,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反复发作且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
刘丹惠杰
从环肺静脉电隔离对房颤的影响--初步探讨房颤的发生机制
刘丹
经食管心房调搏1026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功能心脏电生理刺激记录仪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多功能心脏电生理刺激记录仪(DF-5A型)对1026例被检查者(包括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急诊及病房等就诊者),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其中男性362例,年龄:15~85岁。结果 1026例被检查中,912例因"阵发性胸闷心悸不适"行TEAP,695例拟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17例拟诊窦房结功能不良,67例因PSVT发作,为中止PSVT;另有47例因不能配合而拒绝TEAP。695例拟诊PSVT者中,TEAP诱发并终止PSVT 278例(房室结双165例,旁道113例);64例被检查者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但未能诱发PSVT。217例拟诊窦房结功能不良者,仅20例符合窦房结功能不良,且大多为老年人。53例被检查者在检查过程中分别出现短阵房速、房扑或房颤,其他被检查者为见明显异常。结论 DF-5A型多功能心脏电生理刺激记录仪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安全和方便的诊疗措施。
刘丹惠杰刘明胡小武NICKEL HUSSAIN董苏金林根邬小玫方祖祥蒋文平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食管心房调搏术
体检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与健康体检的人员,最后入选2286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CIMT正常组(n=970),CIMT增厚组(n=523),颈动脉斑块组(n=793),同时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血糖、血脂、UA等指标,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各变量的差异性,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得出CIMT增厚组及颈动脉斑块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三组之间年龄、性别、SBP、DBP、BMI、心率、FBG、HbA1c、UA、TC、TG、LDL-C、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MPV、PDW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40~60岁,60~80岁)、HbA1c是CIMT增厚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41、8.57、1.53;增龄(40~60岁,60~80岁)、男性、HbA1c、LDL-C、UA是颈动脉斑块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8.21、45.85、1.74、1.79、3.02、1.33.结论体检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其中增龄、HbA1c与CIMT增厚及斑块形成密切相关,男性、LDL-C及UA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
郑香肖接承刘丹蒋廷波
关键词:体检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ACI)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CI患者60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30名(对照组),检测发病24 h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计算NLR。同时统计ACI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NIHSS评分。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估其对ACI的诊断价值。进一步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血清中性粒细胞计数与NLR在ACI患者中水平上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淋巴细胞计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对ACI诊断均具有预测价值,中性粒细胞计数与NIHSS评分成正相关(r=0.705,P<0.01);淋巴细胞计数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可以用于ACI的辅助诊断,中性粒细胞计数亦可以用于ACI疾病严重程度的辅助评估。
石翠翠刘丹郑香陈雄辉朱婧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急性脑梗死
老年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处理原则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房性心律失常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治很有必要。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扑/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包括心脏瓣膜病、心房扩大、缺血、炎症、纤维化;甲亢、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电解质紊乱及药物、慢性肺部疾病、
惠杰刘丹
关键词: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老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房性心动过速慢性肺部疾病心房扑动
定量粪便隐血试验在体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定量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在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选择定量FIT+电子结肠镜检查项目的468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定量FIT结果,分为阴性组(FIT<100μg/L)和阳性组(FIT≥100μg/L)。分析比较两组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及结直肠进展性肿瘤检出率,计算分析定量FIT对结直肠进展性肿瘤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同时分析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健康体检人群的定量FIT的阳性率为4.6%(95%CI:4.27%~4.93%)。与定量FIT阴性组比较,定量FIT阳性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51.53%,95%CI:45.81%~57.25%比34.28%,95%CI:27.25%~41.31%,P<0.001)。定量FIT检测结直肠进展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8.55%,特异度为56.77%,阳性预测价值为50.37%,阴性预测价值为98.88%;随着定量FIT数值上升,进展性肿瘤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20.08,P<0.001)。结直肠息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发生结直肠息肉的风险明显升高(OR=3.28,95%CI:1.45~7.41);男性发生结直肠息肉的风险明显增高(OR=3.05,95%CI:1.40~6.65)。结论定量FIT是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癌初筛的理想非侵入性检查;糖尿病病史,男性,年龄为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丹严苏张代义马文霞赵玲美
关键词:体格检查
以环肺静脉电隔离为基础的不同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刘丹惠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和代谢情况的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肝功能及代谢异常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11041例体检者,男6935例,女4106例,年龄(49.9±12.9)岁,年龄范围为20~97岁。所有体检者均于清晨空腹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酸;同时进行腹部超声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3316例体检者患有NAFLD,其中男2697例,女619例。男女发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男性NAFLD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体检者是否患有NAFLD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NAFLD组超质量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升高、HbA1c升高、ALT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LDL-C升高、HDL-C降低、血尿酸升高、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男性)、BMI、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升高、HbA1c升高、甘油三酯升高、LDL-C升高、HDL-C降低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性别(男性)、超质量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控制脂肪肝对预防心脑血管病也有积极意义。
张代义刘丹徐燕赵玲美浦剑虹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肝代谢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