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

作品数:14 被引量:55H指数:3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6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形上学
  • 2篇行政
  • 2篇美德
  • 2篇民事
  • 2篇法律
  • 1篇道义论
  • 1篇多德
  • 1篇新儒学
  • 1篇刑事
  • 1篇刑事责任
  • 1篇行政裁量
  • 1篇行政许可
  • 1篇亚里士多德
  • 1篇异议
  • 1篇异议之诉
  • 1篇英国法
  • 1篇渊源
  • 1篇哲学
  • 1篇正当
  • 1篇正当化

机构

  • 14篇华东政法大学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4篇黄勇
  • 2篇崔雅琴
  • 2篇宫雪
  • 1篇高强
  • 1篇陈越峰
  • 1篇邵军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
  • 2篇思想与文化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中国法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法商研究
  • 1篇司法改革论评
  • 1篇民间法
  • 1篇人民法治
  • 1篇外国法制史研...
  • 1篇2007年度...
  • 1篇中国法学会行...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报案例对下级法院同类案件判决的客观影响——以规划行政许可侵犯相邻权争议案件为考察对象被引量:31
2011年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问题是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核心和难题。本文选取一则公报案例,试图在其与下级法院同类案件判决的关系中认识其效力。在规划行政许可侵犯相邻权争议案件审理中,公报案例采用"行政义务遵守"的审查标准,形成了"合法即不侵权"的论证思路。经过对一组同类案件判决在法规范解释、采用的审查标准和论证思路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公报案例对于《城市规划法》第32条的适用和解释发生根本转向,并在其后下级法院同类案件判决中被沿用和简化。由此,可以初步推断公报案例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它主要表现为判决思路的内容说服力和权威判决的形式说服力。无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是否以及如何被规定,这种事实上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影响的揭示应当通过运用法解释学提取先例性规范并归纳其发展来呈现。判例的研究和竞争将促进法律适用和解释的稳定性和开放性,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则可能得以统合实现。
陈越峰
关键词:公报案例拘束力相邻权判例研究
情境与概念--杨国荣的“具体形上学”被引量:2
2014年
杨国荣哲学工作的核心,是2011年以3卷本形式出版的"具体的形上学"系统。"具体的形上学"包括《道论》、《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杨国荣具体形上学的概念语汇的源头包括:西方古代哲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包括宋明理学)以及20世纪体系化的中国哲学系统。他所提出的哲学思想涉及多重方面,包括本体论、认识论与伦理学问题。在此意义上,杨国荣追随20世纪重要的中国思想家的研究走向,上承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会通儒道释,同时吸纳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西方体系哲学中的形上学的、历史的、实践的进路。
梅勒崔雅琴
关键词:中西哲学宋明理学
英国法中的习惯法渊源——以民事执行制度的变迁为视角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英国法的重要渊源,习惯法深刻地影响着普通法的形成与发展。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习惯法继受于古日耳曼习惯,又是12至13世纪形成的普通法的源头。在这一历史脉络下,英国民事执行制度的变迁经历了由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的发展,开创了大量的制度先河,而普通法形成和发展时期的民事执行程序规则至今仍有部分继续适用。可以看出,习惯法在推动普通法的发展,但习惯是否可以修改普通法,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利益或者价值衡量进行解答。
宫雪
关键词:习惯法英国法民事执行扣押财产
论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认定及处罚
根据《刑法修正案(六)》第4条之规定,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一、立法背景。二、犯罪的认定。三、刑...
卢勤忠高强
关键词:安全事故罪犯罪认定处罚刑事责任
文献传递
论《庄子》中的行为对象道德相对论被引量:6
2016年
笔者以前曾根据《庄子》提出道德铜律和差异伦理学。但是,人们很容易批评说,这种庄子式伦理学是一种道德相对论,而道德相对论,至少就我们所知道的形式而言是成问题的、危险的,甚至会引向道德的反面。虽然庄子是道德相对论者,但他不是那种常见的以行为主体为中心或以评判者为中心的道德相对论者,而是一种未见于西方哲学传统的全新类型的道德相对论者,即以行为对象为中心的道德相对论,它可以避免西方哲学传统中发展出来的道德相对论的问题。
黄勇崔雅琴
关键词:《庄子》怀疑论
美德是否可教,如何教?被引量:3
2018年
孔子的教学内容既不是理论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成德之方。尽管孔子充分认识到,一个人最终只能靠自己变成有德之士,但他确实认为,美德之人可以做很多事情去帮助别人成为有德之人,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成为美德典范。任何一个有德之士当然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不过,孔子更加注重政治领袖,因为他们的影响更广更深。因此之故,在孔子的政治哲学中,政府的首要职能是对民众的道德教育,这与当代政治自由主义形成鲜明对照;此外,政府履行道德教育的职能主要不是通过法律和其他政治手段,而是通过统治者自身的道德典范作用,这又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形成鲜明对照。在孔子看来,法律和惩罚还不能完全废除,但应该仅仅作为临时性的补救措施。即使这样的措施势在难免,一位有德的政治领袖在不得不使用这些措施时也会自然而然感到悲伤,一方面因为恶人令人遗憾的状态,另一方面因为他自己未能通过其他措施改变恶人。
黄勇崔雅琴
关键词:孔子美德教育亚里士多德政治自由主义
中世纪欧洲保险法探源
2012年
一、商业保险诞生的背景11世纪,随着政治局势的逐渐稳定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商业贸易在欧洲大陆全面复兴。许多人加入了贸易队伍,开始在土地之外寻求生存的机会。然而,整个中世纪的欧洲,商业贸易都充满了危险。
肖崇俊
关键词:政治局势商业保险
程序正当化视角下的案外人异议之诉——以《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为中心
2016年
基于程序正当化的要求,我国民诉法逐步建立起实体上的执行救济方法,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304条至第316条为执行异议之诉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指引,对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受理条件、管辖、当事人、具体程序和处理结果进行了专门规定。一方面,《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是对案外人异议之诉'复合性的新类型诉讼'性质和独立法律地位的确认,并妥善解决了其与其他可能提起的确权之诉的冲突,是为突破和完善;另一方面,这些规定未能完全解决《民事诉讼法》关于案外人异议之诉规定的缺陷,个别旧的问题仍然存在且在解释中一些新的困惑亦随之产生,这也给民诉法的进一步修订留下了课题和完善的空间。
邵军宫雪
关键词:案外人异议之诉执行救济执行异议
朱熹的形上学:解释性的而非基础主义的被引量:7
2015年
形上学有两种类型:基础主义的和解释性的。持后形上学立场的学者对形上学的批判大部分指向前者而非后者。朱熹的形上学,特别是其关于人性的形上学,是解释性的而非基础主义的,因此,它可以避免来自后形上学思想家所提出的批评。它从以下两方面的经验事实出发并试图对这样的经验事实做出解释:存在着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等人类情感;人禽之辨,前者可以在道德上臻于完善而后者不可能。朱熹的人性形上学对我们的道德修养起到一种重要的规范作用。
黄勇崔雅琴
关键词:人性形上学
索萨的“完好之知”还不完好?——王阳明的良知与第三个柏拉图问题被引量:1
2021年
索萨讨论了两个关于知识本性和知识价值的柏拉图问题,但知识不仅还涉及索萨所没有讨论的第三个柏拉图问题,而且离开了这第三个柏拉图问题,索萨所讨论的前两个柏拉图问题也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这第三个柏拉图问题即知识的影响问题:一个人的知识是否具有内在驱动作用。由索萨所讲的认知能力所产生的完好适切的道德信念并不具有道德上的动力。为了解决第三个柏拉图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王阳明的良知说,考察良知的三个特性。在阳明看来,道德知识是一种引发人行动的动力之知。依此,索萨意义上的知者并不具有完好之知,因为他的知识并没有引发他做出相应的行动。
黄勇崔雅琴(译)
关键词:柏拉图良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