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吴镇远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水利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篇切比雪夫
  • 2篇方程解
  • 1篇翼尖
  • 1篇翼尖涡
  • 1篇运动学特征
  • 1篇运动学特征分...
  • 1篇升力
  • 1篇小翼
  • 1篇流函数
  • 1篇扩散
  • 1篇拉格朗日
  • 1篇活塞
  • 1篇机翼
  • 1篇激波
  • 1篇分离流
  • 1篇分离流控制
  • 1篇高升力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刘洪
  • 1篇向阳

传媒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中国科学:物...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切比雪夫配置点法中Orr-Sommerfeld方程解的敏感性分析
<正>本文研究了在Orr-Sommerfeld(OSE)切比雪夫配置点法解法中,舍入误差和数值参数设置对方程中不同扰动模态对应特征值解的具体影响,并进行了相关分析与阐释。
张宇轩; 李伟鹏; 王福新;
文献传递
小翼羽诱导斜向流动维持机翼高升力机制
2025年
小翼羽作为鸟类抑制流动分离和维持高升力的主要结构,其气动控制效果已被广泛验证,但目前仍缺乏小翼羽对大展弦比高升力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通过风洞实验结合气动力测量和体式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探究小翼羽对机翼升力特性及上表面流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翼羽可在较宽的攻角范围内维持机翼高升力,但会使最大升力减小;高升力的维持主要源于小翼羽对分离流的控制作用,小翼羽诱导产生的斜向流动不仅可以为机翼上表面低速气流注入能量,还可与翼尖涡混合,增强其下洗作用;在部分截面,机翼上表面的气流在前缘受增强的翼尖涡影响,在靠近尾缘处受斜向流动影响,最终形成“二次加速”的流场结构;通过改变小翼羽的展向位置,发现机翼中段的小翼羽诱导的斜向流动强度最高,具备最佳的分离流控制效果。本文研究对无人机、微型飞行器等低雷诺数飞行器的增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王文昶秦苏洋牟奕赪向阳刘洪
关键词:翼尖涡分离流控制
切比雪夫配置点法中Orr-Sommerfeld方程解的敏感性分析
本文研究了在Orr-Sommerfeld (OSE)切比雪夫配置点法解法中,舍入误差和数值参数设置对方程中不同扰动模态对应特征值解的具体影响,并进行了相关分析与阐释.
张宇轩李伟鹏王福新
激波与气泡相互作用中初始扩散对混合增强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4年
在激波与气泡相互作用中,不同程度的初始扩散可诱导出不同强度的流动不稳定性,然而这种流动不稳定性的来源及其对混合的影响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这种流动不稳定性对混合的作用.为了剥离流场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环量控制方法来保证不同条件流场具有相同的雷诺数Re和佩克莱数Pe.通过考察气泡形态及涡量特征,发现初始扩散越薄,流场后期演化的不稳定性越显著,且这种不稳定性的强度可通过二次斜压环量(Γ_(sbv)/Γ)来度量.进一步使用涡量输运方程考察二次斜压环量的源项演化,发现其增长主要由斜压矩主控.因此,这种由初始扩散诱导的不稳定性可以被定义为二次斜压不稳定性.在混合增长特性方面,对比混合度和标量耗散率的结果表明,具有更强的二次斜压不稳定性所诱导的混合速率也更高.因此这种与雷诺数Re弱相关的二次斜压不稳定性可以促进变密度混合.最后,给出了二次斜压不稳定性强度Γ_(sbv)/Γ与平均混合速率■的平方标度率关系,呈现为:■.
韩旭余彬刘洪
活塞和圆盘涡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使用流函数和拉格朗日相关结构对由2种生长机制所得涡环的典型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2种生长机制所得涡环均属于薄核涡环,其涡核的涡量分布满足高斯分布,并且具有统一的物理模型;但由于2种涡环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差异而导致其运动学特征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涡环的传输速度和无量纲涡核半径有所不同.
秦苏洋向阳刘洪
关键词:运动学特征流函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