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

作品数:40 被引量:70H指数:4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文学
  • 4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诗学
  • 5篇文选
  • 5篇《文选》
  • 4篇艺术
  • 3篇杂剧
  • 3篇诗学意义
  • 3篇文学
  • 3篇戏曲
  • 3篇李善注
  • 3篇金瓶
  • 3篇金瓶梅
  • 3篇《文选》李善...
  • 2篇学人
  • 2篇学人之诗
  • 2篇演出
  • 2篇游幕
  • 2篇渊源
  • 2篇审美
  • 2篇诗风
  • 2篇诗歌

机构

  • 40篇河南大学

作者

  • 6篇元鹏飞
  • 6篇李金松
  • 4篇王宏林
  • 4篇郭宝军
  • 3篇张进德
  • 2篇王利锁
  • 1篇尚福星
  • 1篇叶飞
  • 1篇王立群
  • 1篇胡艳平

传媒

  • 4篇文学遗产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典籍与文...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明清小说研究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中华戏曲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史学月刊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戏剧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学术论坛
  • 1篇戏曲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 5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1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宋代宫廷的“杂剧色”
2013年
100年前,王国维为完成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宋元戏曲史》,在先期完成了《曲录》(1908),《戏曲考原》、《录鬼簿校注》、《优语录》和《唐宋大曲考》(1909),《录曲余谈》(1910)等成果的基础上,于1911年撰成《古剧角色考》和《曲调源流表》,为完成《宋元戏曲史》做了深厚的文献累积和较全面的准备工作。
元鹏飞
关键词:伎艺《宋元戏曲史》
王世枢与《陈检讨四六新笺》考述
2019年
陈维崧是清初极富盛名的骈文大师。他的骈文在清代有多个注本,但保留下来的除了由程师恭笺注的刻本《陈检讨四六》外,再就是王世枢的《陈检讨四六新笺》。后者仅以钞本的形式传世,藏于安徽省图书馆。将此两个注本稍作比较,即可发现王笺本训释语词精确,在总体上要优于程笺本,而程笺本有不少错误,也间有王笺本不及之处。总之,王世枢所撰的《陈检讨四六新笺》是新发现的研究陈维崧俪体文的重要参考著作,弥足珍贵,值得珍惜。
李金松
关键词:钞本
《世说新语》三曹故事辩议被引量:1
2019年
《世说新语》编撰者对三曹故事的采录编撰应是有整体性考虑。具体而言,曹操故事重在表现心理性格,曹丕故事重在揭示生活品格,曹植故事则侧重展现人生处境和才华。三曹故事虽然寄寓着编撰者明确的编撰倾向,但在叙述风格上基本保持了《世说新语》"玄远冷俊"的叙事特点。学界考察《世说新语》的文化诗学价值,不能仅仅局限在类目的层面上,还应对其故事采录和编撰倾向给予充分的关注。
王利锁
关键词:《世说新语》三曹
从《诗经·颂》拟测《诗经》的最终编订者——兼及孔子删诗说的含义与成立被引量:1
2012年
今本《诗经.颂》中鲁、商二颂与周颂的不类,反映出《诗》的最终编订者的意图,由此拟测《诗》的最终编订者为孔子。以之考察孔子删诗的含义当是在前人编纂基础上剔除重复篇章并适当编序而成。孔子删诗说是成立的。
郭宝军
关键词:编订删诗
论清代“学人之诗”的多重内涵与诗学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学人之诗”是清代诗学批评话语的常用概念,其内涵是研究者近年来关注较多的问题。清代诗论家普遍推重“学人之诗”,但各家对其内涵的理解并不一致:杭世骏、陈文述等人认为这类诗歌的特点是关注时事、有益政教;孙原湘、朱一新等人认为是采用赋的写作手法;全祖望、翁方纲等人则认为是以学问知识为素材。尽管袁枚等人反对以考据入诗,但也认同丰厚的知识学问是优秀诗人的基础。清人对“学人之诗”的推重反映出在重学的背景下,《雅》《颂》诗学传统逐渐取得了与《国风》传统相同的正宗地位,也反映出清代诗坛对诗人学养的重视和宋代诗歌的接纳。
王宏林
关键词:学人之诗诗人之诗
论《金瓶梅》中潘金莲三种角色的转换
2013年
潘金莲是《金瓶梅》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女性之一。婢女、妻子和侍妾是中国古代女子担当的三种重要角色,而此三种角色恰恰贯穿潘金莲的一生。婢女阶段的潘金莲形象,折射出不合理的封建婢女制度和人口买卖现实;作为妻子的潘金莲,是封建婚姻制度的殉葬品,体现了女性在封建婚姻生活中的不幸和对自主婚姻的企盼;侍妾身份的潘金莲,昭示了一夫多妻制的不合理和身为人妾的不幸。这一形象的塑造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世相、世情和世态。
尚福星张进德
关键词:金瓶梅潘金莲婢女古代女性社会地位
臧懋循《元曲选》的梦境图及其搬演被引量:1
2013年
臧懋循编《元曲选》时注意到了图文并茂的阅读效果,为明清小说戏曲版画刊印史上留下了一批精致作品。这些图像中除了为元杂剧标题为"梦"的剧作插配了相应的图像,还按照剧作重点表现的内容,尤其是注意到戏曲舞台上演出梦境的实况,插配了一些梦境图像,托梦或祈梦以及元杂剧特有的"境界"观念等。这些图像是研究古代人梦境观念和明代戏剧舞台实况的宝贵资料。
元鹏飞
关键词:《元曲选》境界舞台实践
刘向《列女传》女性类型的认知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刘向《列女传》是我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最早的人物杂传,也是最系统的集女性传、女性史、女性学于一体的女性研究专著。《列女传》对女性类型的认知表现出鲜明的行为品性等级意识、两元对立观念和属类多元化倾向的特征。《列女传》女性类型的认知观念对我国古代女性文化学的建构和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过深远影响,其历史贡献不可低估。
王利锁
关键词:《列女传》女性类型
中国戏曲脚色的演化及意义被引量:21
2011年
中国戏剧成熟的突出标志是戏曲脚色的形成,戏剧形态的发展和戏曲脚色的演化密不可分。古典戏曲脚色的演化明显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金杂剧院本之"杂剧色"变伎艺性的歌舞、说唱形态为搬演故事、装扮人物的形态,从中演化出生、旦、净、末、丑等脚色;第二阶段是随着戏剧形态的丰富与发展,脚色也在搬演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出现老旦、小生、副末或小丑一类名目的分化;第三个阶段则是随着古典戏曲演出形式中折子戏的出现,片段式的重视伎艺的表演造成戏曲脚色的行当化,这一现象表明戏剧形态向更高层次的跃升。戏曲脚色演化的每一阶段对应着中国古代戏剧发展的不同形态,探讨脚色的演化,对戏剧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元鹏飞
关键词:中国戏曲脚色戏剧形态宋金杂剧古典戏曲
汉音、魏响与别调:沈德潜对魏诗的分期与定位
2021年
沈德潜将魏诗定位为"汉音""魏响""别调"三种审美典型,迥异于前人。曹操乐府诗对"俗乐"的赓续,"以诗写史"的实录精神,是构成"汉音"的重要因素。曹丕、曹植轻合乐而尚音韵,淡化叙事而侧重情感抒发,尚作用而远自然,由慷慨激昂转向温婉轻靡的审美取向,构成了"魏响"的核心要义。阮籍融随兴寓言、玄思意趣于一体,比、赋连用的表现手法,形成了"别调"的独特风貌。沈德潜以"汉音""魏响""别调"定位魏诗,体现了其所代表的清代格调派取法更广的诗学倾向,纠正了前代诗学以"建安风骨"代指魏诗的偏颇,更加准确地揭示出魏诗的总体特征、流变轨迹和艺术价值。
叶飞王宏林
关键词:沈德潜魏响别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