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 作品数:17 被引量:79H指数:6
- 发文基金:大连市医学卫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基于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的血脂与BMI时间因果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索健康成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基于2010年1月-2017年12月大连市某三甲医院健康成人的纵向体检数据,采用随机截距的交叉滞后模型(the random intercept cross-lagged panel model,RI-CLPM)探究男女性的BMI与血脂指标TG、TC、HDL-C、LDL-C的因果关系。结果最终收集到5474例健康成人的体检随访数据,随访次数为2~4次(随访间隔年为1年),平均随访年为3.20年。在4个间隔时间均为1年双向路径中,BMI→HDL-C路径方向,男女均有3个时段路径系数显著(P<0.05),且路径系数β<0。BMI→TG方向,女性在2个间隔均为1年的时段、男性在3个间隔均为1年的时段的路径系数显著(P<0.05),且路径系数β>0。HDL-C→BMI或TG→BMI路径,男女都仅在某一个时段路径系数显著(P<0.05)。BMI与TC、LDL-C的双向路径系数绝大部分不显著(P>0.05)。结论在1年期内,BMI与TG和HDL-C之间可能存在单向因果关联,BMI升高可预测TG升高和HDL-C下降;BMI与TC、LDL-C可能无因果关联。
- 章吉威宋桂荣刘启贵胡冬梅李国荣唐晓
- 关键词:BMI血脂TGHDL-C
- 大连市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描述大连市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出减少和防止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大连市城乡中学生,共对2540名中学生进行校园欺凌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大连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报告率为25.11%;男生遭受躯体欺凌(5.99%)、言语欺凌(24.93%)报告率均高于女生(3.66%,15.87%)(χ^(2)值分别为6.56,27.94,P值均<0.05);初中学生遭受言语欺凌(22.84%)、情感忽视(16.84%)报告率均高于高中学生(16.25%,13.18%)(χ^(2)值分别为14.21,5.44,P值均<0.05);农村学生遭受躯体欺凌(6.07%)、言语欺凌(24.58%)、情感忽视(18.88%)报告率均高于城镇学生(3.55%,16.05%,12.06%)(χ^(2)值分别为7.72,24.81,19.64,P值均<0.05)。男生、初中生、农村学生较女生、高中生、城市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程度更严重(Z值分别为3.46,3.75,5.89,P值均<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学习成绩(路径系数为-0.003)及父亲文化程度(路径系数为-0.004)对校园欺凌行为有直接作用,母亲文化程度(间接作用系数-0.0008)、身高(间接作用系数-0.0003)、父亲文化程度(间接作用系数-0.0003)、体重(间接作用系数0.0002)均通过学习成绩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间接作用。结论大连市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较高,农村学生、初中学生、男生较易发生校园欺凌行为,是重点的防控人群。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降低校园欺凌行为的有利手段。
- 王润南李瑞王智勇宋桂荣张红亚章吉威雷芳燕春婷刘启贵
- 关键词:暴力精神卫生
- 谷丙转氨酶的动态变化与代谢综合征关联性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的动态变化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发生的关联,为利用ALT的动态变化预测MetS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3年连续4年进行健康体检者的体检数据,利用R语言建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生MetS组和未发生MetS组ALT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分析ALT年平均变化率与MetS发生的关联。结果最终收集到1119例健康体检者的体检数据。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发生MetS者的logALT基线水平比未发生者平均升高0.156U/L(P<0.001);随访期间发生MetS者的logALT水平,在诊断为MetS前每年平均增加0.0307U/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基线年龄增加、ALT水平升高、ALT年平均变化率升高是Met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发生MetS者在诊断为MetS之前,血清ALT水平均高于未发生MetS者,且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ALT年均变化率升高是MetS发生的危险因素;当ALT呈现出逐年的增长趋势,即使未超出正常参考值上限,也应该警惕肝脏代谢紊乱以及MetS的发生。
- 罗亚仙刘颖马健博刘启贵宋桂荣
- 关键词:谷丙转氨酶代谢综合征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纵向数据
- 中学生校园欺凌现状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联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调查大连市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特点,分析校园欺凌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并发现重点人群,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方法2020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连市1423名中学生,调查过去12个月校园欺凌的发生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及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包括躯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网络欺凌)。采用AMOS 22.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校园欺凌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途径和作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大连市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报告率为10.8%(154/1423)。非独生子女中学生遭受躯体欺凌的发生率(4.3%)高于独生子女中学生(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在家庭中经常受到责罚的中学生遭受躯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率高于从不、偶尔受到责罚的中学生(χ^(2)=42.906,P<0.001);学习成绩在班级前茅的学生遭受躯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率均低于在班级中占中上、中等、中下、后面的学生(χ^(2)=50.537,P<0.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P=0.049)、父亲文化程度(P=0.029)、家庭经济情况(P<0.001)、BMI水平(P=0.033)能够通过影响学习成绩从而影响中学生遭受欺凌(间接作用大小分别是-0.002、-0.002、-0.006、0.005),家庭氛围能够通过影响合理化解释(P<0.001)、寻求社会支持(P<0.001)从而影响中学生遭受欺凌(间接作用大小分别为-0.024、-0.045)。结论非独生子女、遭受家庭责罚的学生是防止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重点防控人群,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提高学习成绩对于预防校园欺凌具有积极作用。
- 徐小冬王润南安庆玉刘启贵王智勇
- 关键词:中学生家庭
- 腹腔镜骶骨固定术后6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骶骨固定术(LSC)后6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因盆腔器官脱垂(POP)行LSC的病例,将术后6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7例纳入研究组;通过研究组手术日期,检索同一术者在此时间点最为接近的LSC患者,按1∶6比例匹配未再入院的42例纳入对照组。研究年龄、BMI、是否绝经、既往盆腔手术史、恶性肿瘤化/放疗史、排便困扰史、围术期合并症、合并其他盆腹腔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症状、术后住院时间、网片暴露、术后发热等对LSC术后6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影响。结果LSC术后6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为6.7%。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既往盆腔手术史、恶性肿瘤化/放疗史、合并甲状腺疾病、合并其他盆腹腔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症状、网片暴露、术后发热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症状、网片暴露、术后发热是影响LSC术后6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中出血量多、术后胃肠道症状、网片暴露、术后发热的患者,其术后近期更易发生盆腔感染、不全肠梗阻、阴道断端愈合不良;应加强围术期管理以降低近期再入院率。
- 王美澄刘启贵韩璐
- 关键词:再入院
- 大连市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追踪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大连市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规律,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追踪调查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大连市933名小学生进行连续6 a体格监测。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7~12岁学生身高、体重、BMI的变化及生长曲线。结果学生身高、体重、BMI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受年龄和性别的共同影响,6 a间小学男生和女生身高、体重、BMI表现出不同的生长规律,男生身高、体重、BMI的年平均生长速度(4.91 cm,0.87 kg,0.98 kg/m2),均高于女生(4.32 cm,-1.19 kg,-0.02 kg/m2)。结论大连市7~12岁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尤其是男生。
- 宋桂荣胡冬梅王智勇刘启贵刘秀英胡楠
- 关键词:身高体重人体质量指数
- 大连市新生儿窒息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并发症,也是新生儿脑损伤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为1%~6%,存活的窒息儿25%会出现永久性脑损害,新生儿窒息位于全球新生儿死亡原因第3位。本研究对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辽宁省大连市各助产机构分娩的25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了解大连市新生儿窒息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新生儿窒息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孙瑾曲文君倪波曾敏慧宋桂荣
- 关键词:窒息新生儿影响因素
- 大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了解大连市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现状,对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类型界定并分析不同类型的特点,探究网络成瘾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城乡中学生2 614名,对中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分别是3.46%、17.33%;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19.89%)高于初中生(15.70%)(χ^(2)=7.06,P=0.008);农村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19.63%)、网络成瘾(4.81%)报告率均高于城市青少年(14.44%、1.76%)(χ^(2)=11.26,P=0.001;χ^(2)=16.79,P<0.01);非常态家庭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6.15%)高于常态家庭(2.86%)(χ^(2)=11.65,P=0.001);网络成瘾和网络成瘾倾向者报告率较高的症状依次是戒断症状、耐受症状、上网控制障碍,报告率偏低的症状是:逃避行为、否认行为。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农村(OR=1.29)、高中(OR=1.34)、吸烟(OR=2.55)、饮酒(OR=1.54)、看电视时间长(OR=2.63)、被家长打骂(OR=3.15)、父母文化水平较低(OR=1.00)是网络成瘾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现状不容乐观,戒断、耐受症状和上网控制障碍是网络成瘾行为中学生的主要表现,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应全方位防控青少年网络成瘾。
- 燕春婷李瑞王智勇刘启贵张红亚章吉威王润南雷芳宋桂荣
-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倾向影响因素
- 大连市部分育龄妇女叶酸知信行现况调查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了解大连市育龄妇女叶酸知信行现状,为在育龄妇女中进行叶酸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大连市327名育龄妇女叶酸知识的了解情况、对叶酸增补剂的态度及叶酸服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6%的调查对象听说过叶酸,仅34.6%基本了解叶酸知识,79.2%认为有必要增补叶酸,205名已孕育妇女中,有57.1%的人孕期服用过叶酸增补剂。结论:大连市育龄妇女叶酸知晓率仍需提高,对叶酸相关知识认识程度低,但增补态度积极,妇女孕期服用叶酸状况有待改善。
- 陶杉宋桂荣葛晓静程然
- 关键词:育龄妇女叶酸知信行
- 脂蛋白胆固醇的动态变化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动态变化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发生的关系,为MetS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及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基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的纵向体检资料,构建2010—2016年动态体检队列,针对4 504名研究对象,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基本描述。采用R3.2.3软件建立联合模型(Joint Model),分析HDL-C、LDL-C的动态变化对发生MetS的影响。结果 Joint Model结果显示,个体HDL-C纵向每降低1mmol/L,发生MetS的危险增加13.99倍(95%CI:9.380 9~20.833 3);个体LDL-C纵向每升高1 mmol/L,发生MetS的危险增加1.365 3倍(95%CI:1.210 8~1.539 7)。结论 HDL-C、LDL-C的纵向变化能够增加MetS发生风险,应予以重视。
- 王晓蓉刘颖李孟宋桂荣孙宏鸽范永君刘启贵
-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