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所

作品数:42 被引量:183H指数:9
相关作者:袁宪军杨平任晓寅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13篇哲学宗教
  • 7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艺术
  • 7篇文化
  • 7篇美学
  • 4篇语境
  • 4篇诗学
  • 4篇宗教
  • 4篇文学
  • 4篇教育
  • 3篇代文
  • 3篇艺术教育
  • 3篇哲学
  • 3篇文学批评
  • 3篇美术
  • 3篇美育
  • 2篇性格
  • 2篇学科
  • 2篇学术
  • 2篇艺术创作
  • 2篇艺术批评
  • 2篇政治

机构

  • 41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9篇王柯平
  • 9篇胡继华
  • 7篇杨平
  • 2篇杨富斌
  • 2篇朴钟锦
  • 2篇唐晓敏
  • 1篇梁展
  • 1篇任晓寅
  • 1篇袁宪军
  • 1篇杨平
  • 1篇胡继华

传媒

  • 6篇美与时代(美...
  • 3篇哲学动态
  • 3篇美术观察
  • 2篇文艺争鸣
  • 2篇外国文学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世界民族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史知识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社科纵横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9篇2003
  • 2篇200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人间美学》三题议
2009年
张涵与张宇合著的《新人间美学》,以其新颖的视角,新的问题与新的理论出发点,呈现出一种美学的新气象。从概念上看,“新人间”等概念成为建构新人间美学的基础性的概念;从问题域上看,新人间美学提出诸多美学新问题;新人间美学的“路线图”的终点落在人格的塑造上。
杨平
关键词:美学问题域人格
走向跨文化的美学——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预备会综述
2002年
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文学所文艺理论室联合主办的"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预备会,于2002年6月22、23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举行。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专家主要就"美学研究的现状及前景"、"21世纪中西美学的相互影响"、"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美学与跨文化对话"等问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杨平
关键词:德国古典美学美学研究中国美学跨文化研究跨文化对话大众文化
韩国宗教的多元共存与韩国的宗教政策被引量:11
2004年
朴钟锦
关键词:宗教政策萨满教宗教事务宗教文化
文本的创造性智慧——读滕守尧《艺术与创生》被引量:1
2003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了大量的美学概论、美育概论与艺术概论。纵览这些概论,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如认识论的写作思路,没有历史的维度等等,不一而足。滕守尧研究员的新著《艺术与创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却为概论的书写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
杨平
关键词:美学概论艺术概论生态式艺术教育艺术教学生态哲学
论古希腊诗与乐的融合——兼论柏拉图的乐教思想被引量:9
2003年
古希腊音乐的结构要素包括作为诗句歌词的文词、体现风格和旋律的调式、基于格律变化的节奏 ,因此经常被称之为“诗乐”。其艺术特征与历史文化、乐理要求、道德精神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演形式密切相关。为了塑造理想的人格和培养优秀的城邦卫士 ,柏拉图本着道德化的原则 ,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推崇多利亚和菲里底亚两种调式。
王柯平
关键词:文词调式节奏
王国维诗学的创化之道被引量:3
2008年
陈寅恪在论及王国维的学术内容与治学方法时,将其概括为“三目”:其一是用于考古学与古史研究的“互相释证”法,其二是用于辽金元史与边疆地理研究的“互相补证”法,其三是用于文学批评与小说戏曲研究的“互相参证”法。这种“互相参证”一法,主要是基于“外来之概念与固有之材料”。所谓“外来之概念”,主要是来自西方古典哲学、文论以及心理学等领域中的重要理论概念及其运思方式;所谓“固有之材料”,主要是指中国传统哲学、古代文论和诗词歌赋中的思想资源和具体例证。王国维是最先主张“学无中西”、提倡互补兼容的学者,同时也是贯通中外、
王柯平
关键词:创化诗学古代文论治学方法学术内容古史研究
正义、自由和权利的东西方博弈——“东西方政治价值观深层沟通的可能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3
2008年
梁展
关键词:政治价值观东西方正义博弈
哲学与诗歌为何而争被引量:2
2004年
王柯平
关键词:哲学诗歌《理想国》宗教意识语境
怀疑和探索:汉姆莱特性格的悲剧意义
2015年
通过对汉姆莱特“Tobe,or not to be”所隐含的意义之哲学挖掘和文本分析,揭示汉姆莱特性格中的怀疑倾向和探索精神所折射的悲剧意义。笔者认为,汉姆莱特从第一个独白的伊始,就表现出对事物极强的怀疑心理和弄清事物真相的探索精神,他著名的独白“Tobe,or not to be”承载的不仅仅是对生存意义的怀疑中的生死选择问题,而且还是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延续古希腊哲人本体论探索的传统,对事物存在和本质的思考。汉姆莱特在怀疑和探索过程中所表现的忍受痛苦和折磨的勇气,折射出人的德性和悲剧的意义。
袁宪军
关键词:BEBE怀疑悲剧意义
“人”的主题与中国现代文论的自我调整(1949—2009)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考察"人"的主题在半个多世纪文论话语中的兴衰沉浮,认为"人"的主题三度变演,伴随着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自我调整,更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多种面相。首先是"类型人"的介入,推进中国现代文论话语从"政治性"向"人情性"的调整,从而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人道主义面相。其次是"个体人"的介入,推进中国现代文论话语从"理性启蒙"到"审美意识形态"的调整,从而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诗意启蒙"面相。第三是"匿名人"的介入,推进中国现代文论话语从"理性批判"到"文化解释"的调整,从而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异趣沟通"面相。
胡继华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论自我反思自我调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