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0H指数:4
- 相关作者:郑曼边策李雷生杨勇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传媒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在大学生职业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2011年
- 当代大学生如何去选择职业,选择何种职业取决于职业的价值评价。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对大学生职业进行综合评价。
- 杨勇金天星
- 关键词:大学生
- 揭开面纱之后——影片《木乃伊3:龙帝之墓》评析被引量:2
- 2008年
- 伴着百年奥运激情,《木乃伊Ⅲ——龙帝之墓》身披诸多期许,从好莱坞一路狂奔袭入各大院线。中国观众一边嚼着爆米花,一边找寻着几十元票款应该得到报偿的地方。结果呢?直到走出影院后多日,大家谈论的焦点仍是几十元票款的不值,对于影片本身更多的是失望。
- 卞轶男金天星
- 关键词:木乃伊中国文化影片百年奥运题材中国功夫
- 基于文化传播范式的“滴灌式”思想教育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既有历久积淀的参照功用和传承价值,又有传承发展而来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传统文化的传播优势决定其作为思想教育承载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科学考察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式,将具有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双重属性的传统文化与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的神圣使命和崭新课题。
- 张秋山金天星
-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 论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被引量:37
- 2011年
- 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等各方之间长期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媒体具有数字化、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信息的传播优势,显现出强大的传播效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就业信息接受无效率与不对称性,但新媒体的急速蔓延,也可能加剧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的就业信息不对称。
- 许文杰金天星郑曼
-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不对称就业
- 实践导向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研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学生是否在创业教育中明确自身的创业需求、是否利用所学创业知识真正进行了创业尝试、创业实践是否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者说为日后的社会创业汲取了经验。从河北省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及其对创业教育的评价看,创业教育的实践化水平较低,制约着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 张冬梅金天星梁巍
-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育模式艺术类
- 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影响因素调查
- 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然而,从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现状来看,存在着部分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雇员,部分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雇员和雇工之间缺乏信任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
- 金天星刘文星
-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
- 文献传递
- 头脑之戏与心灵之戏——布莱希特的“叙述体戏剧”与中国戏曲被引量:2
- 2008年
- 戏曲艺术中的"程式"表演和其他因素所营造出的"意境"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不自觉地瞬间跳出剧情,以评判者的身份去审视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这样一来,戏曲艺术对于意境的营造和布莱希特所强调的"打破幻觉"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巧合,因此,布莱希特便主观地认为中国的戏曲当中就运用了他所倡导的"叙述性"表演方法。事实上,两者在本质和内涵上是完全不同的。
- 卞轶男金天星
- 关键词:间离程式化叙述性
- 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困境与选择被引量:1
- 2011年
- 网络已成为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网络教育有其自身的便捷功效,但也不能忽视其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只有增强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互动互补、施教者和受教者双向互动,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结,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注重心与心沟通,发挥传统教育方式的优长才能弥补单纯网络教育的缺失,提高教育实效性。
- 李京彬金天星李蔚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 找寻戏剧的乌托邦——论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之“本末倒置”
- 2009年
- 布莱希特的"叙述体戏剧"事实上并非是把戏剧完全变为一种"叙述体"样式,而是要将小说的一些叙述因素放到戏剧中来,正如某些文学家将一些戏剧性因素放到小说中一样,两者目的都是为使作品更好地发挥揭示社会现实的作用。布莱希特赋予了戏剧这种艺术样式太多太重的社会责任,从而使戏剧艺术本质与戏剧艺术的表现方法颠倒,导致"本末倒置"。
- 金天星卞轶男
- 关键词:陌生化
- 试论大学生优质社会资本的建构被引量:2
- 2008年
- 社会资本是主体行动目标得以实现的"支持"和"联系",是衡量和判断个人、组织和社会的生存、发展潜力及获得资源存量的重要标准。优质的社会资本,不仅有利于舒缓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提供就业机会等,更有利于提升群体或组织的整体信任度,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推动积极有效的社会规范的形成和巩固。
- 胥英明金天星李雷生
- 关键词: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