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政法大学外国及比较刑法研究中心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刑法
  • 2篇自主权
  • 1篇英美刑法
  • 1篇秩序
  • 1篇中国刑法
  • 1篇社会危害
  • 1篇社会危害性
  • 1篇社会秩序
  • 1篇网络洗钱
  • 1篇洗钱
  • 1篇公民
  • 1篇合规
  • 1篇法哲学
  • 1篇反洗钱
  • 1篇犯罪
  • 1篇犯罪化

机构

  • 3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2篇姜敏

传媒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 1篇比较法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网络洗钱犯罪及综合治理
网络洗钱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现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给国家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全方位的治理。网络洗钱犯罪具有匿名性、隐蔽性和即时性等特征,使得监管机构、执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追踪监管、...
段鹏
关键词:网络洗钱
“危害原则”的法哲学意义及对中国刑法犯罪化趋势的警喻被引量:17
2017年
危害原则是为英美法系刑法惩罚提供正当根据的核心原则,也是英美法系刑法的最低道德底线。危害原则把不法侵害他人利益作为刑法惩罚的起点,包括限制国家刑罚权和限制个人滥用自由两个维度。其显性的法哲学意义是通过限制刑罚权而保护个人自由,其隐性的法哲学意义是通过保护个人自主权,从而保护与促进人之尊严与发展。在走向权利、弘扬人格尊严和自由的21世纪语境下进行的中国刑法立法,呈现出明显的犯罪化趋势。大批预防型犯罪的产生和为维护社会管理秩序而不断扩张的刑事法网,均彰显出中国刑法立法的价值取向侧重于秩序保护。维护社会秩序并不必然意味着刑法的不公正,但维护秩序必须坚守刑法的道德底线。危害原则不仅是刑法应遵守的道德底线,而且其隐性和显性法哲学精神也与当代中国的治国理念,以及21世纪的民主法治精神契合。因此,其对中国刑法的犯罪化趋势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姜敏
关键词:自主权社会秩序犯罪化
英美刑法中的“危害原则”研究--兼与“社会危害性”比较被引量:16
2016年
危害原则是英美刑法的核心原则,其以对他人利益造成危害为国家刑罚权划定边界。危害原则的旨意在于保护公民自由,从而保证公民享有寻求发展和追求幸福的自主权。危害原则亦蕴含着公民在选择行为实现自我权益时不得危害他人利益。因此,危害原则既是国家刑法强制干预的道德标准,亦是公民个人行为选择的道德标准。与中国刑法的社会危害性相较,二者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内涵、价值和终极诉求上存有显著差异。中国刑法在走向法治化的道路上,应借鉴英美刑法危害原则体现的法治精神,尊重公民寻求幸福的正当自主权,从而淡化重秩序的浓烈工具主义色彩。
姜敏
关键词:社会危害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