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农史研究室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中韩出土古稻引发的稻作起源及籼粳分化问题被引量:4
- 2002年
- 游修龄
- 关键词:稻作籼粳分化
-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在水稻进化上的意义被引量:11
- 2001年
- 对距今约 70 0 0年的浙江省罗家角遗址 4个文化层出土的 15块陶片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 ,结果从来自第 2、3、4等 3个文化层的 5块陶片中检出了稻运动细胞硅酸体 .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的纵长、横长较小 ,形状系数较大 ,是一类小型硅酸体 ;利用硅酸体 4个形状特征参数进行亚种判别的判别值也较小 ,和现代栽培稻籼亚种的硅酸体更相近 .但在硅酸体的分布图上出现多峰现象 .从硅酸体形状分析结果看 ,罗家角遗址及其周围的栽培稻可能是一些以籼亚种为主 ,并混杂粳亚种的多样性群体 .
- 郑云飞芮国耀松井章宇田津彻朗藤原宏志
- 关键词:水稻硅酸体亚种
- 漫谈《原始农业卷》的编写体会
- 2001年
- 游修龄
- 从南庄桥遗址的稻硅酸体看早期水稻的系统演变被引量:12
- 2002年
- 植物硅酸体分析是研究作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了解新石器时代栽培作物的种类以及栽培稻系统的历史变迁 ,我们从浙江省南庄桥遗址 5~ 12层中采集了 16份土样和 8份陶片及红烧土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从 14份土样和 6份陶片中发现了稻的硅酸体 ,分别属于马家浜文化(B.C. 4 5 0 0~B.C. 380 0 )和良渚文化 (B.C. 35 0 0~B.C. 2 0 0 0 ) ,说明这个遗址及其周围从距今 6 0 0 0年左右起就已经栽培水稻了。对发现的稻硅酸体进行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伴随历史的发展稻硅酸体的长、宽、厚增大 ,形状系数 b/ a减小 ;在 4个形状特性的分布上看到同样的趋势 ,表明从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稻的硅酸体有一个向大尺寸、尖长型方向变化的过程。根据稻硅酸体形状解析结果 ,我们认为遗址早期的栽培稻可能是一些正在分化的多样性的群体 ,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 。
- 郑云飞刘斌松井章宇田津彻朗藤原宏志
-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