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国际学院
- 作品数:147 被引量:229H指数:7
- 相关作者:耿军邱睿邹育艳廖卡娜李林泽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西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南曲作家的语言观
- 2011年
- 朝灭元之后,复尊儒术以祛除“胡膻”.其政策影响了杂剧的继续发展,北曲(曲本为剧作而写,故本文不严格区分北曲与杂剧、南曲与南戏)创作从此一蹶不振。《御制大明律》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
- 耿军张亚蓉
- 关键词:语言观作家杂剧大明律北曲剧作
- 汉语二语者对请求言语的形式调整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对比分析了汉语中级和高级水平的泰语和哈萨克语母语者在交谈双方的三种地位条件下对请求言语做出的形式调整。结果发现:(1)交谈双方的地位影响学习者对中心语的选择以及使用辅助语的种类和频率。(2)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对请求言语所做的形式调整呈现普遍的习得顺序。(3)母语的类型特征影响学习者调整请求言语形式的语用模式:母语语序影响学习者对"把"字句语力的判断。母语形态特征影响学习者对内部调整的习得。母语和汉语的语用图式冲突诱发一部分高级水平的哈萨克语母语者对释因语的"习失"。
- 姜有顺
- 关键词:语际语用学请求
- “国优计划”的价值取向与推进策略被引量:1
- 2024年
- 我国正处在教师教育变革由“增量”转向“提质”和夯实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基础的关键期,“国优计划”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为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带来新机遇,助力在遴选对象的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培养方向等方面实现创新,体现教师教育变革在人才类型、培养模式、来源结构等方面的价值转向。建议通过增设研究取向课程,实现理论实践双向构建;强化跨学科育人实践,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师资;构建“国优计划”共同体,发挥协同育人机制优势;推进严格筛选和评价制度改革等策略保障“国优计划”政策落实效果。
- 于泽元刘燚飞邱德峰
- 关键词:教师教育变革教师培养
- 疫情防控时期大学生“云求职”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云求职”作为以网络招聘平台为载体的就业渠道,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却鲜有考察其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以疫情防控时期高校毕业生普遍采用的“云求职”方式为切入点,对500名2021届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回归分析发现: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求职渠道差异会影响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家庭相对收入、学习成绩、“云求职”渠道是高质量就业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家庭相对收入情况起负向预测作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和“云求职”渠道起正向预测作用.
- 汪鑫阳
-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质量
- 泰国高校中国文化课程教材调研——以泰中部高校为中心
- 泰国高校中国文化课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纷繁的名称,而课程的核心内容却相似,主要是为了建立起全面的中国文化知识构架,在教材的选择上便倾向于具有综合性质的教材。以专门文化知识学习为主的课程由于在知识结构上与中国文化课有所重叠,...
- 邱睿王师梅
- 关键词:泰国高校
- 文献传递
- 颠覆性创新:普及化时代民办高校的价值守正与路径突破被引量:3
- 2024年
-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部分,民办高等教育实现其高质量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近年来,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人口转型联袂而至,对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序列的民办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现实,民办高校亟须突破传统办学的窠臼,从守正与颠覆两个角度寻求创新和突破。一方面,民办高校应遵循历时性发展路向,守护高等教育的公共价值与社会属性;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必须面对现实条件,以颠覆式创新理论为指导发挥自组织的主体特性。着眼于办学路向、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等维度,沿着“守正-创新”双向逻辑主线寻求突破,以推动创新型民办高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 吴舸王昕邓磊
- 关键词:民办高校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稳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2013年
- 稳定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目标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稳定思想,它鲜明地强调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认为党的领导是稳定的根本保障,经济发展是稳定的根本途径,民主法治是稳定的重要方略,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李家富李林泽
-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 幼儿教师师德的自我图像建构
- 2023年
- 师德建设应重视教师的声音,回归教师生命实践,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构建多元的师德理论体系。遵循扎根理论范式,研究者深入教育一线,通过面对面开放式访谈,了解幼儿教师对师德的理解,由此描绘了幼儿教师视角中的师德图像。师德图像包含4个核心范畴和24个主范畴。4个核心范畴涵盖了师德追求、师德情感、师德意志与师德行为。其中,师德追求以关怀为导向,师德情感以仁爱为内生动力,师德意志以心理韧性为支撑,师德行为以幼儿为本为宗旨。师德图像体现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生动地展现了幼儿教师的工作图景,丰富了幼儿教师师德理论,为师德建设提供了新视角。基于师德图像的建构与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建议:构建师德多维支持系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教师师德;利用保护性因素提升教师心理韧性;用师德好故事塑造教师正面形象。未来师德研究要继续立足于一线教师真实的生命实践,生动地讲好中国教师师德好故事,促进中国特色教育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
- 于泽元文炫
- 关键词:师德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学扎根理论
- 汉语母语者和二语学习者对请求视角的调整与影响因素研究
- 2024年
- 使用“借物”情境下的角色扮演任务和回溯访谈,考察了地位(P)、社交距离(D)以及二语熟练程度这3个因素对汉语母语者(CN)、母语为英语的汉语高级水平学习者(AL)选择汉语请求视角的影响。结果发现:(1)汉语是请求者导向(SP)和应求者导向(HP)视角均势型语言。CN认为HP的人际亲密程度高于SP,SP的礼貌程度高于HP。CN主要用视角标记距离:HP标记近距关系,SP标记远距关系。(2)AL的汉语中介语整体倾向SP,并且地位和距离都不显著改变该倾向。这说明AL可能受到母语语用迁移的影响。(3)AL在不同地位和距离水平上的视角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D]和[+P]情境下的整体习得水平较高,在[-D]和[=P]情境下的整体习得水平较低。该现象可以从两个角度予以解释:一是来华留学生输入和产出的汉语请求言语的分布与频率,二是他们产出的汉语请求言语得到负面反馈或显性纠错的主要来源。
- 姜有顺
- 关键词:语用习得
- “NP+想_助+VP”句式与隐性叙事者的间性认知被引量:1
- 2013年
- 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有一类包含助动词"想"的"NP+想助+VP"句式。考察"NP+想助+VP"句式的准入条件和构式特点,并借鉴叙事学理论讨论该句式得以产生的修辞动因。
- 姜有顺
- 关键词:助动词主体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