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滇西发展研究中心
- 作品数:34 被引量:100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东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论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被引量:1
- 2015年
-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立法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前,全国人大正在考虑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但在国家层面上并没有考虑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修改和完善问题,这不利于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法制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本文通过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的现行法律规定及其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的具体建议。
- 杨临宏
- 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治理——从民间信仰研究的现代遭遇谈起被引量:14
- 2018年
- 民间信仰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民俗学从发生伊始就注重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文章通过回顾民间信仰学术研究的现代遭遇,指出"非遗"时代的民间信仰研究,应当反思知识生产与社会知识需求之间的关系,重视民间信仰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应用研究。在当前乡村治理困境下,民间信仰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引入文化治理策略构建多元共治机制,可以是当下跨学科应用研究的一种新尝试。
- 张翠霞
- 关键词:民间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治理多元共治
- 不满宣泄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与逻辑被引量:2
- 2016年
- 在不满宣泄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演化过程中,偶合人群业已存在的某种或某些不满情绪是基本前提,某个具体纠纷充当的导火索是必备中介,谣言、带头言行等动员因素是重要推手。导火索自身所具有的内聚力以及偶合人群对其所作的符号化认知解读,使其能够触发不满情绪;而附着于导火索之上的谣言以及匿名、从众心理等作用下的带头和效仿言行,则进一步推动着不满情绪通过非理性群体行动宣泄出来。治理不满宣泄型群体性事件,应着力增强社会成员的公平感、建立"安全阀"机制,注重小纠纷的快速有效解决,消减破坏性动员因素、解决"法不责众"问题。
- 胡仕林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导火索谣言
- 宋朝对士大夫官僚法律知识改善措施、失败及其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宋朝士大夫官僚群体成为国家治理核心力量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事件。宋朝士大夫官僚群体的知识结构对国家治理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宋朝初期国家有改进士大夫官僚群体法律知识和司法技能以适应国家治理需要的努力,然而在士大夫官僚群体的各种抵制下,国家的努力最终失败。宋朝士大夫官僚群体因缺乏为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导致了必须借助胥吏群体实现国家治理的需要。形成士大夫官僚群体与胥吏群体共生的政治结构,让国家政治出现显现和隐性两大政治群体。胥吏群体在政治上被轻视,经济上没有相应保障,致使胥吏群体借用公共治理中的技能获取经济利益,构成宋朝社会中结构性腐败。元明清时期国家治理中出现士大夫官僚获得公共政治话语和权力,胥吏群体垄断隐性治理技能的社会结构。胥吏通过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和所寄存的公共权力来"寻租"获取生存资源,导致国家治理中出现结构性低效和腐败问题。
- 胡兴东
- 关键词:法律知识士大夫胥吏
-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建设法治化的“一带一路”被引量:2
- 2019年
- “一带一路”具有历史、地理和法治的内涵,必须以法治作保障。如果没有法治保障,“一带一路”不可能行稳致远,因此建设“一带一路”实质上是建设法治之路。要建设法治化的“一带一路”必须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制定共同性规则,公平合理地协调各方利益,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 杨临宏
- 关键词:法律规则法治思维
- 完善云南民族区域自治法规体系及增加法规实效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在对云南省37个民族自治州县的三十多年自治立法成果、实施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特点、存在问题、法律实施中影响实效因素等进行考察后,提出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规体系的七点措施及增加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法规实施的六条路径。
- 胡兴东
-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县域
- 滇西边境民族地区电商精准扶贫的思考被引量:1
- 2017年
- 滇西边境民族地区作为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物产丰富,有着较好的物种资源,却因为多方面原因,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阶段。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电商扶贫的基础上,针对滇西边境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目前滇西边境民族山区电商精准扶贫现状及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新形势下滇西边境民族地区实情的电商精准扶贫进行了思考,探讨电商精准扶贫可行的举措,为政府切实尽早解决滇西边境贫困问题提供政策参考。
- 董云云
- 关键词:电商
- 滇西地区水果产业风险问题研究
- 2017年
- 水果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水果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受自然条件、当地消费能力、市场饱和度、储存时间、深加工程度等的影响较大。近年来,农业风险事件频发,对全世界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冲击。如何有效管理农业风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项大事。云南省的水果产业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其中滇西地区优势更加凸显,例如宾川县气候条件优越,近几年来,水果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同时也由于宾川县水果品种多样,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不同,因而在种植、收获、贮藏、运输、处理和流通等各过程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水果产业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琚婷婷蒋莹
- 关键词:水果产业
- 中国古代确定性立法特征及其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中国古代立法上表现出显著的确定性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法律规范的创制上在行为模式创制时社会类型化上采用具体化设定,法律后果采用数字化表达。这种立法技术导致法律适用时自由裁量空间很小,无法适应社会个案的多样性需要。中国古代司法上存在让每个个案实现情节和法律责任精确对应的实质正义的理想追求。为解决立法技术的具体化、社会个案情节的多样性和司法判决中个案实质正义获得之间的矛盾,中国古代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判例制度来解决此问题,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内在技术特征。
- 胡兴东
- 关键词:判例
- 产业扶贫典型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云南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实践被引量:21
- 2019年
-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基层党组织等不同主体的组合是当前产业扶贫中典型的模式。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资金使用效率、利益联结机制、项目瞄准等维度在内的研究比较框架,基于云南省产业扶贫的实践,对比几种典型模式的扶贫绩效。研究表明能人+合作社型资金使用效率最高;本地投资主体比外地投资主体的扶贫绩效更加稳定和均衡;资源禀赋型扶贫项目比市场需求型整体扶贫绩效更好。因此,基层政府要根据自身比较优势、产业基础、人力资本等客观情况选择优势互补的组合模式以提升产业扶贫绩效。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培育与发展的关键是发挥基层组织动员及桥梁作用,重在塑造村两委主要人员的职业经理人意识。
- 陈忠言
- 关键词:产业扶贫扶贫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