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宣传部
- 作品数:15 被引量:57H指数:4
- 相关作者:朱慧罗建林胡红娟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更多>>
- 高校教师育人积极性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育人是高校教育的主导性目标,是高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高校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理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但如今,受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环境因素等方面原因的影响,部分教师对育人工作不够重视,出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分离。因此,应从提升育人意识、营造育人氛围、形成育人机制等方面来改善并激发教师育人积极性。
- 朱慧
- 关键词:高校教师育人
- 市场经济制衡机制考察
- 1993年
- 市场经济,表现为通过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和自主企业对价格信号的灵敏反应,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形态。支配其运行的制衡调控机制是市场机制。为使我国市场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正常有序地顺利运行,必须全面认识市场机制的功能、作用和局限性,扬长避短,更有效地发挥其制衡调控优势。一。
- 张明龙
- 关键词:市场经济市场信号消费者社会需要
- 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宣传平台的分工——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碎片化、开放性等特征,这给高校宣传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应当对高校宣传平台的权威性、受众面、接受度、时效性、全面性等各评价要素进行详细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对高校宣传实践的定量研究,探索高校宣传平台的合理分工。
- 姜旭晨
-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媒体
- 道德需要:传统德育转型的突破口被引量:3
- 2001年
- 道德需要是德育实现变革的主要突破口。把道德需要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推动力 ,扬弃了道德的外在性 ,使德育从外在规范灌输走向通过实践激发内在需要与追求 ,推动道德教育向现实世界回归。为方便叙述 ,拙文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 杨竞红
- 关键词:道德主体道德实践德育人际关系
- 女性受众与传媒中的“女性形象”被引量:8
- 2004年
- 着眼于女性受众的权益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本着媒介的社会责任和自律原则,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应该从片面走向完整,从矫情走向平实。媒介在赢利至上的市场规则下,也应该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体现出一种温暖的人文情怀。
- 王国珍
- 关键词:女性受众传媒社会责任人文关怀
- 中美舆论监督生态环境比较被引量:3
- 2004年
- 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程度如何,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特从社会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对中美新闻舆论监督的生态环境进行比较,着重探讨影响中美两国新闻舆论临督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中国与美国存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的异同之处。
- 王国珍
- 关键词:舆论监督生态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
- 黄宗羲传记理论研究
- 2006年
- 黄宗羲的传记理论比较零散,以往的研究也很少。但他提出的“宁不喜于今人,毋贻议于后人”、“叙事须有风韵,不可担板”等传记写作的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 俞樟华俞波恩
- 关键词:黄宗羲传记理论
- 师范院校本科生考研意向影响要素研究——基于浙江师范大学812个样本的实证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在当前考研热背景下,厘清师范院校本科生考研意向的影响要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浙江师范大学的812个样本,我们使用逻辑斯特回归分析,对影响师范院校本科生考研意向的客观影响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级、家庭区位、城乡位置、英语水平和日均自修时间对师范院校本科生考研意向产生显著影响。
- 姜旭晨蔡应妹
- 关键词:师范院校考研
- 大学生舆论群体的特点及校报的舆论介入方式被引量:5
- 2000年
- 大学校园的舆论群体相对于社会上的舆论群体有其特殊性。研究大学校园舆论群体的特性 ,是高校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这一舆论群体有着敏感性、趋同性、舆论与个人成长的关联性、辐射面广等特点。在校园舆论中 ,校报处于一种独特的地位 ,它既是舆论的载体 ,又是舆论的动力。在校园舆论的动态变化中 ,校报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主导性功能 ,成为校园舆论积极有效的参与者。
- 曹苇舫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校园舆论校报
- 微公益:具象化公益的道德内化——浅谈微公益对公众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被引量:18
- 2012年
- 公益活动由于有着彰显助人为乐品质、体现主体社会责任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而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具象化的传统公益活动,因其在诸多场合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渐渐为公众熟知,但特定的物化要求限制了其涉众的范围和理念的传递。生活化、常态化的微公益,以简易的运作模式和深刻的公益精神理念,改变了人们对公益的传统看法和对公益精神的原始理解,满足了公众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在持续的公益实践活动中,促使公益理念逐渐内化为实践主体的道德品质。文章从公益理念内化为实践主体道德品质的角度,探讨了微公益活动开展中公益理念内化的可能性、实质与社会价值,以探求微公益对公众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变革产生的价值意义。
- 冯莹姣周瑞法
- 关键词:公众内化